自互聯網進入中國以來,其延伸過程就在不斷進行,從傳統的PC延伸到人們手中的移動設備,又從移動設備逐漸拓展到可穿戴設備,成為人們身體的“一部分”。數據顯示,在2013年新增的網民中,70%使用手機上網,成為新增網民的第一來源。從產業角度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沖擊也十分明顯,2013年8月底,愛奇藝網站的移動視頻瀏覽量就超過了PC端,而2012年1月,移動視頻占愛奇藝整個視頻瀏覽量還不到5%。“中國互聯網的移動化遷移已經全面展開。”這是人民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3)》的論斷。
在這股新浪潮中占有先機,已成為大大小小互聯網企業的共同選擇。移動通信、移動視頻、移動購物等眾多領域,正在成為廝殺的“紅海”。以移動即時通信為例,在微信用戶超過6億之際,阿里巴巴推出同類產品來正面交鋒,而網易與中國電信共同推出的易信則聲明,從11月8日起,給符合條件的電信、移動和聯通的手機用戶免費贈送300M易信流量。
移動互聯網本身的形態也在不斷演進,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終端設備正在逐漸成為“傳統”,更加新穎的可穿戴設備等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健康手環、智能手表……許多國內互聯網企業在今年都傳出了進軍可穿戴設備的信息。以360推出的“360兒童衛士”手環為例,盡管只是一個輕巧的硅膠手環,但其內置的芯片卻可讓家長隨時用手機查看孩子的位置;孩子離開安全區域后,家長會收到報警;內置的通話模塊,還可以讓家長隨時聽取孩子周圍的聲音,了解其所處的環境——手環延伸成了家長的“眼睛”和“耳朵”。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認為,這些設備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移動互聯網的產業范圍,其與智能手機的結合,會很大程度上改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模式。
(劉少華、張意軒文,摘自2013年11月14日《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