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麗
摘要:課前預習是學生汲取知識的發端,是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基礎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預習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課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前預習必須到位。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有效的預習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預習;高效課堂
打造高效課堂,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有效的課前預習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基石。
一、課前預習的必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目標的設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要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p>
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自主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學生要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就得出聲讀或速讀;遇上生字生詞,學生就要親自動手去查字典;要了解文章的作者或文中涉及的文史典故,學生就要嘗試著去查閱電腦或相關書籍獲取知識;學生讀到感受深刻之處,就要勾畫批注;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需要進行標記。因此,預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也是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的過程。
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學生聽課輕松、自信、樂學,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形成??梢哉f學生課前預習越充分,課堂聽課越高效。做好課前預習這一環節,課文的很多學習內容都可以在預習中解決,教師課堂上花少量的時間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就可以抓住重難點,有的放矢,增大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課堂效率。
二、預習的內容要科學合理,有可操作性
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各學段學習目標要求,各年級預習的內容也不盡相同,預習內容的確定要緊扣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具體,有可操作性,不能太空洞、太泛泛。
(一)第一學段(1、2年級)預習內容側重識字和朗讀課文
1.一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正確生字。
2.二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3.用拿手的方法記住生字并試著組詞。
4.三讀課文,爭取做到正確流利。
5.質疑。(生字詞或課文內容方面)
(二)第二學段(3、4年級)預習內容側重詞語理解和自然段內容把握
1.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標出自然段序號。
2.圈出并認讀生字生詞,畫出四字詞語。
3.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給生字組兩個詞。
4.默讀課文,思考每一段主要寫什么(有中心句的試著找出中心句)。
5.細讀課文,依據教師的一個問題找出答案。
6.質疑。(詞語理解和課文內容方面)
(三)第三學段(5、6年級)側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1.讀課題,提出問題。
2.初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生詞。
3.查字典、詞典理解生字生詞。
4.再讀課文,思考每段寫什么,全文主要寫什么?
5.細讀課文,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寫批注,試著回答教師的提問。
6.搜集資料。一是關于作者的資料;二是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資料。
7.質疑。
為使學生的預習更有實效,教師可用“預習單”的形式,把預習的各個步驟和內容寫具體(如生字、生詞及教師的問題),打印出來,人手一份,學生依據預習單預習,增強可操作性。
三、注意培養和保護學生的預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興趣容易激發也容易消失,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維持學生預習興趣的持久性,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學生自學的良好習慣。
(一)為學生搭建展示預習成果的平臺,是激發興趣的有效方法
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都希望“學有所用”,預習的東西如果在課堂上沒有展示,對于小學生來說,“打擊”是很大的。因此,課上的學習一定要和預習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1.小組內展示。高效課堂提倡小組學習,面向全體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內的學習交流、展示,可以使所有學生都有發言權、表現權,學生在學習中互通有無、交流成果、享受學習的快樂。如1、2年級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識字成果,小組長認真評價,還可以評選出識字小能手。3、4年級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生字詞和課文朗讀,評選出預習小能手。5、6年級在小組內交流感悟體會。
2.班內展示。在課堂上,教師要多創設一些展示學生預習效果的環節,使學生更多地品嘗成功的快樂。如1、2年級在小組內展示識字成果后讓預習好的小組在全班展示。對課文作者的了解和文中涉及的文史典故,盡可能地讓學生介紹等。
(二)教師積極的評價有利于學生預習興趣的培養
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預習效果給予放大表揚。如對生字詞掌握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欣賞地夸獎:“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記住了這么多生字,一定是昨天的預習很有辦法,你真是會學習的好孩子。”對詞語理解準確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表揚:“這個生詞我們以前沒遇到過,你在這里理解這樣準確,看來,你昨天的預習,一定很認真!”對朗讀流利、提出問題有價值、課文內容概括精煉準確的學生,教師都要及時給予熱情的夸獎,使學生感受到預習充分是多么快樂的事情。
(三)教師對預習的檢查力度也對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起著重要作用
教師檢查預習的形式豐富多樣。例如,收預習單、書面檢查、口頭檢查、電話家訪調查、全班普查、個別抽查、小組長檢查等等。檢查的內容也會各不相同。有時以交流自學收獲為主;有時比比誰的問題最有價值;有時以說說課文大意為主;有時以突破長句、難句的朗讀為主;有時以生詞新詞的認讀為主;有時以課外資料的交流為主……檢查的形式和內容變幻多樣,學生有一定的壓力,也有新鮮感,這樣會促使學生認真全面地預習。
需要注意的是檢查預習時,教師要考慮不同學生的差異,在表揚優秀生的同時,不要忘了用欣賞的眼光去肯定學困生的努力程度,給予學困生合理又富有激勵性的評價,保護他們認真預習的積極性。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