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軍
教學語言是教師最主要的工具。大凡成功的教學,無不得力于教學語言的功力。地理學科由于涉及面廣、知識跨度大,地理教師更需具備較高的語言素質和修養。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授、思想的引導、能力的培養,都要靠語言這種工具來實現。因此,教師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由于地理本身幾乎是包羅萬象,涉及整個宇宙,包括自然和經濟領域各方面知識,大部分是學生沒有也不可能親身經歷的。地理學科的這一特點,就對教師的教學語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如何規范地理教學語言,已成為新一代地理教師必須練就的教學基本功之一。
一、教學語言要具有科學性
地理教學語言要有嚴密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地理性上。教師講課中要盡量使用本學科的術語。例如,地理課教學總離不開講方位。在表述方位時,教師必須用標準的方位術語“上北、下南,左東、右西”,而不能用不規范的生活用語“上邊、下邊、往左、往右”代替。
地理教學語言的科學性,還體現在要求教師能運用地理知識結構教學,即有系統、條理分明的層次,教學語言要有序化。如講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教師應先分析緯度位置,再分析海陸位置;分析一個區域經濟特征,教師應先講經濟水平,再講部門結構,最后才講布局,從而教給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思路和趨勢。
二、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
教師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經驗出發,善于運用一些簡單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去引導學生領會和掌握新知識。例如,我在講日月星辰、東方升西方落的現象時,就用人們坐在前進的汽車上,看到的窗外景物向后退,啟發學生懂得地球自西向東轉。再如,河流分水嶺這個概念,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不易接受的。我就用房屋的屋脊向兩邊分流。把屋脊比喻成“分水嶺”,使學生對這一概念的理解顯得形象、具體,利于對知識的理解的掌握。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鮮明生動、通俗有趣的語言。因為語言的生動形象,可以打動學生的心,提高他們的聽課興趣。因此,教學語言在注意科學規范的同時還應追求形象直觀、通俗易懂。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運用鮮明生動、通俗有趣的語言。因為語言的生動形象,可以打動學生的心,提高他們的聽課興趣。如在講“內蒙古高原”時,我用學生較為熟悉的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引入此時,學生就會展開了想象,思維開始活躍,仿佛自己置身于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
三、教學語言要富有藝術性
在課堂上,教師要能緊扣學生的心弦,引人入勝,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就必須要求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激情,還可以有一點文學色彩。例如,在講桂林的山水之美時,我就用充滿激情的語言,進行了如下描述: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一樣的深啊,夢一樣的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又如,在講內蒙古高原的遼闊、壯麗時,教師可以用優美的語言這樣描述:“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也還可以這樣描述:“白云像羊群,羊群像白云,羊群在草原上奔跑,白云在空中飄啊飄,牧童追趕著羊群,像是在和白云賽跑。”用這些生動形象的藝術性語言,對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進行描述,仿佛把學生帶入了如詩如畫的意境。學生不但掌握了所學的地理知識,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藝術享受。
四、教師的語言要有啟發性
地理課的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性,因為,地理教學不只簡單地向學生灌輸地理知識,還要運用啟發性語言,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如在讀“新加坡城市風光”圖時看到市區高樓林立,道路密如蛛網。那些高樓以商業、金融業、旅游服務業為主,但看不到冒煙的工廠。這時,教師可以設置三個問題:工廠建在哪里?市中心布局的是一些什么?生活在這樣整潔優美的城市里,你想把新加坡稱之為什么樣的城市呢?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邊思考邊討論,最后自然得出:新加坡政府很重視環境保護和美化城市的工作,不愧譽為一個“花園城市”。
五、地理教學語言的口語化要求
地理教學語言是相對于地理書面語言而言的。地理書面語言是視角語言,以教材作為依托,學生可以反復感知,所以,可以使用較長的、較復雜的句型,句子之間的關系也可以錯綜復雜。而地理教學語言則是依靠聽覺來感知的,難以重復感知,所以,地理教學語言必須設計得短,必須設計成短小句子,句子之間關系簡單明了。因此,教師應將書面語言表達的大問題化解成口頭語言表達的一個個小問題,逐一解決,盡量不留后患。例如,五帶的形成,教材使用綜合概括的寫法:在地球自轉過程中,由于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斜交成66.5°夾角,因此,一年之內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帶移動。轉換成口語教學,就至少應當化解成“地球公轉—軌道面—地軸傾斜—北極星指向不變—兩分兩至太陽直射點所在—兩分兩至之間太陽直射點移動”等一系列小問題逐個講清。但是口語化不等于俗語化,如將熱帶雨林說成“熱雨”,熱帶沙漠說成“熱沙”等都不是正確的口語化,違背了科學性。
六、體態語言的輔助教學
體態語言是教師的第二張嘴,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來配合傳遞地理教學信息,則可以運用自如地進行直觀教學,通過學生的視覺感受,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長時間保持興奮姿態,精神振奮,增強學生記憶。有的教師四十五分鐘站下來感覺太累,喜歡將身體靠在學生的桌子上看著書上課。有的教師會在講臺上來回不停地走動,而意識不到體態語會給學生帶來的影響作用。殊不知,教師一個信任的目光、贊賞的微笑、肯定的點頭,都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添師生間的親和力和向心力,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一個輕蔑的目光、一個冷漠的面部表情,會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壓抑和挫傷。
綜上所述,地理教學語言絕不是教材書面語言的搬用,地理教師在備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恰當地聯系生活事例,巧妙地引入地理故事,精心地設計語言意境,成功地把握語言速度,積極地創造語言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全面、準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