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蘭·朱馬哈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巴河縣人民醫院,新疆哈巴河 836706)
·臨床與轉化醫學·
克氏針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臨床療效
努爾蘭·朱馬哈力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巴河縣人民醫院,新疆哈巴河 836706)
目的:探討采用微創手術的方法,進行克氏針聯合外固定支架,來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型骨折的療效.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01/2013-12收治的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微創手術下行克氏針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的 120例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評估其臨床療效.結果:本組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無并發癥發生.按照 Dienst評分標準,優34例、良 71例、可15例,優良率87.5%.結論:采用克氏針聯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型骨折是一種操作簡單、固定可靠的微創手術,并且療效滿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克氏針;外固定支架;橈骨骨折;療效分析
距離橈骨遠端的關節面3 cm以內的骨折即橈骨遠端骨折,臨床常見,小夾板外固定或閉合復位石膏獲得良好療效.然而其中的不穩定者,按照以前的方法治療后并發癥較多,在是否再次移位、關節面是否平整、骨折是否會發生畸形愈合方面的療效差強人意[1].因此不穩定型的骨折,因為橈骨遠端的骨質疏松以及骨缺損,常規手術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效果差,.并可能破壞原本正常的周圍組織;破壞周圍肌腱、關節的血運,使功能不能得到正常恢復[2].我科對我院2010-01/2013-12收治的120例橈骨遠端不穩定型骨折行微創手術下克氏針聯合外固定的支架治療,療效滿意.
1.1 資料 納入本院從2010-01/2013-12所收治的120例病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齡27~79(平均 52.1±3.2)歲;本組病例均為單側,其中右側91例,左側29例;受傷原因:跌倒致傷52例,壓砸傷31例,高處墜落傷 27例,交通撞擊傷 10例;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骨折.根據AO/SAIF分型[3]:B1型18例,B2型23例,B3型 17例,C1型35例,C2型 12例以及 C3型15例.從受傷到進行手術治療,平均時間為7.48 d(2 h~12 d).全部患者使用微創手術治療:閉合復位后克氏針及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前試行手法復位加石膏外固定,X片復查,對位良好.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側臥位或仰臥位,臂叢神經阻滯下進行手術.手術時,先進行牽引手法復位,在 C型臂透視下進行,一旦初步復位,就在第 2掌骨處放置2枚外固定針,骨折線近端橈骨干亦同樣放置 2枚外固定針,遠端2枚外固定針和掌骨額狀面夾角成30°,垂直掌骨的縱軸置于橈背側,分別于距離掌骨兩端1 cm處進針,垂直橈骨干置于其橈背側放置近端的2枚外固定針,距骨折線3~4 cm;然后安裝支架.外固定支架在安裝時應將支架關節部置于腕關節的旋轉中心即鼻咽窩處,復位之后逐一擰緊固定架上全部緊固螺栓.
1.2.2 術后處理 手術后 1 d逐步開始進行主、被動指間關節、掌指關節和肘、肩關節的功能鍛煉,并在手術后的2周,1、2、3、6、9個月定期 X片復查,根據其結果來調整外固定架;手術后4周,將用于外固定的支架固定在該骨折處的功能位,避免二次移位.第6至8周據X片顯示的該處骨折愈合狀況,對外固定支架進行拆除,并對腕關節進行功能鍛煉.6~12個月,取出內固定的克氏針.
對全部120例患者進行為期6~12個月隨訪,平均(8.3±1.5)個月.X片復查發現,骨折均痊愈,無各種常見的骨折不良并發癥出現.依據 Dienst評分要求:①優:無疼痛,無活動受限,無功能損傷,兩側握力相同;②良:偶爾發生疼痛,僅在劇烈活動時受限,功能和握力均接近于正常;③可:經常疼痛,在活動工作上輕微受限,功能和握力均有所減弱;④差:持續疼痛,正常活動時受限,功能和握力均明顯減弱.據此,結果中優34例、良71例、可15例,優良率:87.5%.
橈骨干骺端獨特的形狀,所含骨質的特點,造成其力學上的不穩定性,薄弱而容易受損,受到外力時易發生斷裂,故是骨折的好發區.并且橈骨遠端的不穩定骨折,有文獻表明,和經常損傷和骨質疏松有關[4].我們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就是要恢復其原始長度,遠端正常的生理特征和關節面的平整性.方法主要有,傳統的夾板外固定或手法復位石膏固定,雖然可以將骨折復位并且簡便易行,但是并不能防止復位后的再次移位,包括各種成角移位,旋轉移位,以及縮短畸形,故治療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由于橈骨遠端骨折會在骨折處產生碎骨片,故這些二次移位以及縮短和導致關節面再次受損,并且嚴重影響關節結構和功能的恢復,并可能產生疼痛和前臂功能障礙[5].克氏針聯合外固定支架治療橈骨遠端的不穩定骨折不僅操作簡單,而且固定可靠,術中創傷小,非功能位固定角度較小,不會影響骨折端的血供,從而有利于骨和軟組織愈合;其次,固定范圍小,手指可早期活動,隨時可重新調整復位,且骨折愈合后拆卸方便.查閱既往文獻,我們發現此種治療的常見并發癥有:針道松動、感染,骨折二次移位,神經、肌腱損傷,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囊纖維化,肌腱黏連,手指和腕關節活動喪失等.本研究中的120例研究對象中,骨折處都得到了較好愈合,無明顯并發癥出現,患者手術后腕關節的活動范圍較正常無明顯差異,參照 Dienst功能評估標準,優良率是87.5%.
綜上所述,采用微創手術的方法,行克氏針聯合外固定支架術來治療橈骨遠端的不穩定型骨折,具有局部微創操作、手術時間短、便于早期功能鍛煉的獨特優點,同時又具有固定堅固以及復位良好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周亞平,孫文閣,錢紅兵,等.手法復位外固定架治療老年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34例分析[J].局部手術學雜志,2010,19(1):42.
[2]王 眾,賈永鵬,王北岳,等.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手術失誤原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雜志,2006,19(7):46-47.
[3]榮國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3-374.
[4]張雙喜,顧方瑞,彭永利,等.橈骨遠端塌陷粉碎性骨折的支撐植骨與超關節外固定治療[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5,20(5):340-341.
[5]李文鐸,侯樹勛,張偉佳.外固定器結合克氏針固定治療植骨遠端不穩定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4):289.
R735.2
A
2095-6894(2014)06-068-02
2014-10-18;接受時間:2014-11-02
努爾蘭·朱馬哈力.大專,副主任醫師.Tel:0906-6623747 E-mail:33494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