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君蓉,季寧平,傅超美,胡慧玲,王世宇
·炮制制劑·
二母散及其加減化裁方的制劑研究概況
盧君蓉,季寧平,傅超美,胡慧玲,王世宇
二母散為治療喘急咳嗽、痰涎壅盛的基礎方,本文對二母散的藥味組成、制劑研究以及其加減化裁方的制劑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旨在剖析二母散系列制劑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為其下一步研究提供參考。
二母散;加減化裁方;制劑研究
二母散首見于《急救仙方》卷六[1],其載“治喘急倒頭不得痰涎壅盛,以知母、貝母各等分,為細末,臨睡白湯調,溫服,如喘急加苦葶藶末”,具有治療喘急咳嗽、痰涎壅盛的作用。該方后也記載于《婦人大全良方》、《湯液本草》、《景岳全書》等中醫藥經典著作中,為治療喘急咳嗽、痰涎壅盛的基礎方,臨床療效顯著,在臨床應用中又衍生出多個加減化裁方,并有一些制劑品種上市[2~5]。本文即對二母散及其加減化裁方的制劑研究概況進行綜述。
《急救仙方》一書出自于宋朝時期,原書對二母散藥味的記載為知母、貝母,據考證,知母的基原較為固定,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莖,故可確定原書所指知母即為此品種。
原書中并未對貝母的品種進行確定,而貝母的基原相對復雜,直到清代,《本草綱目拾遺》才明確地將貝母分為“川貝母”、“浙貝母”兩個條目分別記載[6],川貝母和浙貝母在“性、效、用”上有一定的差異,川貝母味甘、苦,微寒,具有清肺、潤肺、補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長于清熱,主要用于肺虛久咳、虛勞咳嗽、燥熱咳嗽等病證;浙貝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止咳、化痰、消腫散結的功效,開泄力大,長于散結,主要用于痰熱咳嗽、感冒咳嗽,還可用于瘰疬癰腫毒及乳癰、肺癰等病證。因而兩者在臨床上應區別使用。根據傳統中醫藥理論,久咳致喘,人體必虛,結合中醫臨床用藥習慣,故推測在治療喘急咳嗽、痰涎壅盛“二母散”中貝母品種的選擇中使用具有清肺、潤肺、補肺功效,治療肺虛久咳、虛勞咳嗽、燥熱咳嗽的“川貝母”更加符合臨床辨證。
二母散的制劑研究報道相對較少,主要集中于提取工藝、制劑研究與藥理藥效方面。渠弼等[7]采用正交試驗設計的方法,以醇濃度、加醇量、提取時間及提取次數為考察因素,以川貝母總堿的含量、出膏率為評價指標,對二母散的提取工藝進行優選,確定其提取工藝參數為10倍量的4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課題組對二母散的顆粒劑型改進展開了系統研究[8],涉及制備工藝、質量標準、藥理藥效等多個方面[9~12],研究確定了二母散顆粒的制備工藝為川貝母粉碎成極細粉,知母飲片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30 min,合并煎液后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5(60 ℃)的稠膏,加入川貝母細粉及糊精,混勻,制成顆粒,干燥,分裝,即得;并采用指紋圖譜、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含量等評價其質量,建立其質量標準草案;采用濃氨水致小鼠咳嗽反應、小鼠呼吸道酚紅排泌法研究二母顆粒與原方二母散的止咳化痰作用的差異,明確其具有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驗證了劑型改進研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此外,還對二母顆粒的抗腫瘤作用進行探究,觀察其對C57BL/6小鼠體內Lewis肺癌生長、轉移以及血管生成的影響,結果表明二母顆粒具有抑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腫瘤血管生成作用,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抑制瘤內VEGF和MVD的生成有關。
3.1 二母寧嗽丸
二母寧嗽丸收載于《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項下[13],是由川貝母、知母、石膏、炒梔子、黃芩等十二味藥制備而成的蜜丸,為棕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甜,微苦。其中川貝母、知母均為打粉入藥。具有清肺潤燥、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療燥熱蘊肺所致的咳嗽、痰黃而黏不易咳出、胸悶氣促、聲啞喉痛等。張秀麗等[14]建立了用HPLC法測定二母寧嗽丸中黃芩苷含量的方法,可以簡便、快速、準確測定黃芩苷的含量,以進一步完善二母寧嗽丸制劑的質量標準。《中國藥典》2010年版[13]所載黃芩苷的測定方法則更加簡便、明確,其仍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1%磷酸溶液(50∶50)為流動相,柱溫40 ℃,檢測波長為280 nm,要求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算不低于2500,并規定其限度為以黃芩苷計,水蜜丸每1 g不得少于5 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30 mg。
二母寧嗽丸這一品種原來收載于1989年出版的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一冊,后來收載入《中國藥典》2010年版中,是治療痰熱郁肺型咳嗽的品種。有關學者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其中芒果苷的含量[15]。對于該品種而言,其質量標準越來越完善,這也必將更好地在保證其有效性的基礎上,提高其安全性和可控性。
3.2 小兒止嗽糖漿
小兒止嗽糖漿收載于《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項下[13],由川貝母、知母、玄參、麥冬、膽南星、甘草等15味藥制備而成的糖漿劑,為深棕色的澄清液體,氣香,味甜、微苦。其中川貝母、知母的處理方法為粉碎成粗粉后用60%乙醇滲漉,得滲漉液備用。具有潤肺清熱,止嗽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療小兒痰熱內蘊所致的發熱、咳嗽、黃痰、咳吐不爽、口干舌燥、腹滿便秘、久嗽痰盛等。對其中的玄參、麥冬、知母等三味藥材進行薄層色譜鑒別,并對制劑中甘草所含的甘草酸含量進行了測定,要求本品每1 mL含甘草以甘草酸計,不得少于0.12 mg。李奉勤等采用正交實驗的方法對小兒止嗽糖漿的提取工藝進行了優選[16]。
3.3 小兒清肺止咳片
小兒清肺止咳片收載于《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項下[1],由川貝母、知母、紫蘇葉、菊花、葛根、炒苦杏仁、枇杷葉等16味藥制備而成的片劑,為淺棕黃色至棕色的片;或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淺棕黃色至棕色,氣香,味微苦。其中川貝母為打粉入藥,知母煎煮取濾液備用。具有清熱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療小兒外感風熱、內閉肺火所致的身熱咳嗽、氣促痰多、煩躁口渴、大便干燥等。對其中川貝母、射干、黃芩進行了顯微鑒別,對人工牛黃、冰片、葛根、黃芩、梔子等進行了薄層鑒別,對制劑中所含黃芩苷進行了含量測定,要求本品每片含黃芩以黃芩苷計,不得少于2.9 mg。此外,學者葉曉嵐、張萍等還研究建立了本品中次野鳶尾黃素、葛根素的HPLC含量測定方法[17~18]。
3.4 止嗽化痰丸
止嗽化痰丸收載于《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成方制劑和單味制劑項下[13],由川貝母、知母、罌粟殼、桔梗、前胡、陳皮、大黃等25味藥制備而成的丸劑,為黃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酸、苦。其中川貝母、知母均打粉入藥。具有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的功效,用于治療痰熱陰肺、久嗽、咯血、痰喘氣逆、喘息不眠等。對其中甘草和五味子兩味藥進行了顯微鑒別,對罌粟殼和大黃兩味藥進行了薄層鑒別,未對該品做含量測定方面的規定。學者凌勇等[19]研究建立了同時測定本品中蘆薈大黃素、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和大黃素甲醚等5種蒽醌類成分的HPLC含量測定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該品的質量。楊競等的藥理學研究提示,該品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20]。
3.5 二母清肺丸(二母丸)
二母清肺丸收載于衛生部頒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11冊,標準編號:WS3-B-2071-96,是由川貝母、知母(炒)、大黃(酒炙)、黃芩(酒炙)、前胡等九味藥制備而成的丸劑,為暗黃綠色的大蜜丸,味苦、甘。其中川貝母、知母等均為打粉入藥。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咳嗽,痰涎壅盛,口鼻生瘡,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赤黃等。該制劑在部頒標準中,未收載其含量測定項目,有學者建立了方中大黃所含大黃素、大黃酚的HPLC含量測定方法[21],以更好地控制產品質量,保證臨床療效。
3.6 二母寧嗽顆粒
二母寧嗽顆粒收載于衛生部頒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19冊,標準編號:WS3-B-3525-98,是由川貝母、知母、石膏、梔子(炒)、黃芩、桑白皮(蜜炙)、茯苓等十二味藥制備而成的顆粒劑,為棕黃色顆粒,味甜、微苦。其中川貝母用70%的乙醇加熱回流備用,知母為水煎入藥。具有清肺潤燥,化痰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療燥熱蘊肺、痰黃而粘不易咳出,胸悶氣促,久咳不止,聲啞喉痛等。
4.1 目前二母散及其加減化裁方的制劑劑型種類相對單一,主要為顆粒劑與丸劑兩種常規劑型;其制備工藝簡單,主要為打粉或醇提,在制劑新工藝、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還可以根據處方的理化性質、治病特色,研究一些新的劑型,如針對于喘急咳嗽的經鼻給藥、經皮給藥制劑研發等。
4.2 二母散及其加減化裁方的制劑研究概況折射出當前中藥復方制劑質量評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不同處方或類似處方的制備工藝有別,而功能與主治一致、評價指標雷同;制劑質量評價的指標單一、專屬性差,不切合制劑本身理化特性,更無法全面表征制劑的功能與主治;經典處方的制劑基礎研究薄弱等。這是影響中藥制劑現代化發展的瓶頸問題,也是從事中藥制劑研究工作者下一步應當著重探究與解決的問題,如引入“表征制劑特征性成分-體現功能與主治的藥理藥效指標-作用于機體的效應表達”的內在關聯、多維評價標準,構建能夠體現中藥復方制劑多成分、多靶點、多層次、綜合作用的質量評價體系,以全面評價制劑的內在質量,加快中藥復方制劑現代化發展的進程。
[1] 清?錢塘.丁丙.當歸草堂醫學叢書?急救仙方1-6卷[M].江蘇: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2,03.
[2] 周莉.玄麥二地二母散治療頸動脈炎引起的劇咳[J].四川中醫,1996,14(10):22.
[3] 申忠杰,解忠超.三冬二母湯治療慢性支氣管炎[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3(5):323.
[4] 劉淑華,劉洪霞,孫立忠.二冬二母湯加減佐治小兒支原體肺炎36例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5):61.
[5] 劉淑華,王兆凱.二冬二母湯穴位離子導入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4798.
[6] 余世春,肖培根.中藥貝母的藥用歷史及發展方向[J].中國中藥雜志,1990,15(8):455.
[7] 渠弼,王麗媛,王曉琴,等.正交試驗設計二母散提取工藝的研究[J].內蒙古中醫藥,2003,22(4):29.
[8] 盧君蓉.二母顆粒的藥學部分研究和初步藥效學研究[D].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9] 盧君蓉,傅超美,陳秋薇,等.二母顆粒中知母水提工藝的優化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12): 31.
[10] 盧君蓉,傅超美,季寧平,等.二母顆粒止咳化痰作用的試驗研究[J].中藥與臨床,2012,3(4):32.
[11] 盧君蓉,傅超美,季寧平,等.二母顆粒的HPLC-ELSD指紋圖譜研究[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1):60.
[12] 劉蓉,代勇,曾南,等.二母顆粒對小鼠Lewis肺癌模型的腫瘤血管生成的影響[J].華西藥學雜志,2012,27(6):650.
[1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14] 張秀麗,吳楠. HPLC法測定二母寧嗽丸中黃芩苷的含量[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1):45.
[15] 吳進,孫新建,李志浩.反相液相色譜法測定二母寧嗽丸中芒果苷的含量[J].湖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3):29.
[16] 李奉勤,薛彥朝,范文成,等.小兒止嗽糖漿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現代中藥,2006,8(7):18.
[17] 葉曉嵐,吳永成,楊曉斌,等.HPLC法測定小兒清肺止咳片中次野鳶尾黃素的含量[J].廣東藥學院學報,2013,29(1):1.
[18] 張萍,王曉玲,陳燕,等.HPLC法測定小兒清肺止咳片中葛根素的含量[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23(2):46.
[19] 凌勇,肖幼安,陳廣通,等.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止嗽化痰丸中5種蒽醌類成分含量[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3):1923.
[20] 楊競,肖紅,胡曉鷹.止嗽化痰丸藥理學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0,11(3):194.
[21] 魏尊喜,程民.RP-HPLC法測定二母清肺丸中大黃素、大黃酚的含量[J].安徽醫藥,2007,11(6):5.
(責任編輯:何瑤)
The survey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reparations of Ermu Powder and its modifed prescriptions
LU Jun-rong, JI Ningping, FU Chao-mei, HU Hui-ling, WANG Shi-yu//(Pharmacy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Systematic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Co-founded by Sichuan Province and MOST, Chengdu 611137, China)
Ermu Powder is a basic prescription to treat cough with rapid respiration, accumulation and obstruction of sputum. Aiming at fguring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serial Ermu Powder preparations, the paper has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of Ermu Powder about its construc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s and the preparations of its modifed prescription, and supply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Ermu Powder; modifed prescriptions; preparation research
R 285.5
A
1674-926X(2014)05-008-03
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2006BAI 06A13)
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中藥材標準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中藥資源系統研究與開發利用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四川 成都 611137
盧君蓉(1988-),女(漢族),助教,醫學碩士,從事中藥新制劑、新劑型與新技術研究Tel:13688167921 Email:634589580@qq.com
傅超美(1961-),男(漢族),教授,中藥學博士,從事中藥新制劑、新劑型與新技術研究Email:chaomeifu@126.com
201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