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淳,夏立營,張建軍,王景霞,李偉,高學敏
·臨床中藥·
分清腎茶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30例臨床報道
王淳1,夏立營2,張建軍1,王景霞1,李偉1,高學敏1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最常見的泌尿系疾病,因病因未明,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易反復發作,病情纏綿難愈。筆者以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祛瘀止痛立法,以分清腎茶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30例,其中臨床治愈14例,占46.67%;顯效9例, 占30%;有效5例,占16.67%;無效2例,占6.67%;總有效率93.33%,療效較為滿意。其治法與方藥均可為臨床提供借鑒。
慢性前列腺炎;分清腎茶方;臨床研究
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以下尿路癥狀和膀胱生殖區疼痛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癥侯群。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最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其發生率占男性患者的9%~14%,超過50 %的男性在一生中曾出現過前列腺炎的癥狀。長期以來,無論是泌尿科醫師還是患者均對其治療效果不滿意[1~2]。有資料統計顯示慢性前列腺炎單純西藥治療的治愈率僅為30%~50%[3],慢性前列腺炎雖然不會有生命危險,但病情纏綿,反復發作,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傷害。中醫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有悠久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病因病機到辨證論治的認識,從單驗方到復方的應用,從單純中醫治療到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本病臨床癥狀的改善、前列腺局部炎癥消退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著名中醫藥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高學敏教授根據臨床用藥經驗,擬定分清腎茶方,我們于2007年3月~9月用該方治療慢性前列腺炎30例,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30例患者均為門診病例,其中已婚26例,未婚4例;年齡20~50歲,平均32±8.25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34個月,平均13.27±9.25個月。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以下簡稱《行業標準》) 中“精濁”(即慢性前列腺炎) 的診斷標準[4]。如典型的臨床癥狀, 前列腺液WBC> 10 /HP, 卵磷脂小體減少, 前列腺觸診有壓痛、結節等。
1.2.2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 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有關精濁的辨證標準、《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及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血瘀證專業委員會1986年修訂的《血瘀證診斷標準》擬定。濕熱濁毒瘀滯證辨證標準:
主癥:(1)不同程度小便頻數、尿道灼熱、尿不盡感(任何一癥狀均可);(2)會陰、陰囊部、少腹、腰骶部疼痛(任何一癥狀均可)。
次癥:(1)小便急迫;(2)小便疼痛;(3)尿道白濁;(4)陰囊潮濕。
舌象脈象:(1)舌黯或紅或有瘀點瘀斑,苔薄黃或黃膩;(2)脈弦或滑或澀。
凡具備以上主癥(1)、(2)項和次癥(1)、(2)、(3)、(4)中的任一項,舌象、脈象必備,即辨證為濕熱濁毒瘀滯證。
1.3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濕熱血瘀證辨證標準;年齡在20~60歲。
1.4 排除標準
對本藥物過敏者;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結核、前列腺癌、神經原性膀胱、膀胱腫瘤、尿路結石、精索靜脈曲張及附睪炎等患者;嚴重糖尿病、心血管疾患及肝腎功能等異常者;依從性差的患者;嚴重煙酒嗜好和藥物成癮者, 生活沒有規律者。
1.5 治療方法
分清腎茶方(藥物組成:苦參6 g,腎茶6 g,丹參12 g,延胡索12 g,蒲公英15 g,土茯苓15 g,王不留行9 g,川牛膝15 g),每日1劑,每劑煎2次,每次取150 mL,混合后早晚餐后半小時分兩次服,療程6周。
注意:治療期間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杜絕酗酒。已婚患者可以進行規律適度的性生活, 但應避免色情刺激而導致前列腺長期充血。避免長時間久坐、長時間開車或騎自行車。注意局部保暖。治療期間不做前列腺按摩, 不予服用其他藥物。
1.6 療效判定標準[4~5]
痊愈:癥狀評分較治療前減少90%以上,前列腺液檢查白細胞降至5個(含) 以下, 卵磷脂小體恢復正常。
顯效:癥狀程度評分較治療前減少60%~89%,且WBC較治療前減少50%以上或WBC<15個。
有效:癥狀程度評分較治療前減少30%~59%, WBC較治療前減少25%以上。
無效:癥狀程度評分較治療前減少不足30%,或WBC較治療前減少不足25% 。
30例患者全部完成了臨床觀察,其中臨床治愈14例,占46.67%;顯效9例, 占30%;有效5例,占16.67%;無效2例,占6.67%。總有效率93.33%。服藥期間患者無明顯不適反應。
慢性前列腺炎屬于中醫“白濁”、“精濁”、“淋證”、“白淫”等范疇。筆者認為本病初期以濕熱濁毒瘀滯精室為主,濕熱之邪,可由外侵,亦可由內生,外侵者可因外感濕熱火毒,或感受寒濕之邪,郁久化熱,濕熱蘊結不散,流注下焦精室;內生者可由嗜食肥甘酒酪和辛辣之品,脾胃受損,或情志不暢,肝失疏泄,肝木乘土,運化失司,積濕生熱,流注下焦;或者肺脾虧虛,體虛易感,引動下焦濕熱;或相火旺盛,忍精不泄,敗精瘀阻精室,化熱生火。濕熱長期不得清利,蘊久釀毒,阻礙氣血運行,精道氣血瘀滯,形成濕熱濁毒瘀滯精室的病機。久病傷腎,形成本虛標實病機,腎氣虛弱,精氣不固,精離其位,陰精變成腐濁,敗精流注;或腎精虧虛,相火易熾,水火失濟,陰虛火旺,擾動精室亦可加重病情,標本相夾為患,互為影響,使病情錯綜復雜。故此,治宜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祛瘀止痛。分清腎茶方中苦參味苦性寒,功能清熱燥濕,解毒殺蟲,利尿。《本草綱目》稱:“苦參之苦寒能補腎,蓋取其苦燥濕、寒除熱也。熱生風,濕生蟲,故又能治風殺蟲。唯腎水弱而相火勝者,用之相宜。”腎茶為唇形科腎茶屬植物,味甘、淡、微苦,性涼,歸腎、膀胱經。本品具有清熱祛濕,排石利水之功。近代臨床多用治濕熱下注所致的尿頻、尿急、小便淋漓澀痛,為民間治療熱淋、石淋的常用藥。二者合用,善走下焦而清利濕熱,清除腎與膀胱濕熱,切中病機,用為君藥。丹參味苦,性微寒。《本草正義》云:“丹參,專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內之達臟腑而化瘀滯,故積聚消而 瘕破。”有良好的活血消癥,除煩安神,祛瘀止痛,涼血消癰之功。方中丹參活血祛瘀,化癥散結,消腫止痛。延胡索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脾經。《本草求真》云:“延胡索,不論是氣是血,積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達,以其性溫,則于氣血能行能暢,味辛則于氣血能潤能散,所以理一身上下諸痛。”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為止痛要藥,藥效持久和緩,祛瘀而不傷正。延胡索配伍丹參,行氣活血,散結消腫止痛,共為臣藥。蒲公英苦、甘,性寒。歸肝、胃經。《本草衍義補遺》記載:“入陽明、太陰經。化熱毒。”《滇南本草》云:“利小便……治五淋癃閉,利膀胱。”功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滇南本草》記載:“治五淋白濁”。《本草正義》言其:“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功能除濕,解毒。王不留行味苦,性平。《本草綱目》記載其:“利小便。”《藥性論》云其“通血脈”,《本草求原》謂其“通淋利竅”。功能活血通經,散瘀消腫,利尿通淋。川牛膝味苦,性平。歸肝、腎經。《四川中藥志》記載:“祛風利濕,通經散血。治癥瘕,淋病,尿血。” 《醫學衷中參西錄》有云:“(牛膝)原為補益之品,而善引氣血下注,是以用藥欲其下行者,恒以之為引經。……又善治淋疼,通利小便,此皆其力善下行之效也。”功能活血通經,利水通淋,補益肝腎。四者同用,既能增強君藥與臣藥清熱利濕、活血止痛、化瘀消癰之功;又以川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共為佐使藥。諸藥同用,可使濕濁去,熱毒清,瘀血散,腫痛消,共奏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祛瘀止痛之功。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苦參有顯著的抗炎作用[6],苦參堿對家兔有顯著利尿作用[7]。腎茶可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腫脹,抗炎成分主要為迷迭香酸及熊果酸,抗炎機制與抑制環氧化酶-2蛋白的翻譯,降低PGE2合成有關;腎茶能增加大鼠排尿量,具有利尿作用[8~9]。丹參中丹參酮具有抑制炎癥的作用,這種作用可能與丹參酮抑制炎癥細胞內細胞因子的產生有關,同時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謝也有關系[10]。丹酚酸類化合物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丹酚酸可以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這一作用已被不同實驗者在不同的實驗條件下作了反復證明[11~12]。丹參素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纖維溶解酶系統,增強紅細胞膜的機械強度[13]。延胡索具有鎮痛、催眠、鎮靜、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蒲公英有廣譜抑菌、抗氧自由基損傷及免疫調節作用。土茯苓的主要成分落新婦苷有良好的抗炎、鎮痛作用,還可明顯增加大鼠尿量[14]。王不留行具有改善血流變的作用[15]。川牛膝中牛膝皂苷有明顯的抗炎鎮痛作用[16];川牛膝多糖能夠增強正常小鼠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17]。川牛膝還能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漿黏度,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18]。以上研究成果為分清腎茶方用于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種好發于青壯年男性的常見疾病,發病率及復發率均較高。迄今為止,前列腺炎的病因及發病機理仍未明確,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分清腎茶方目前已申報了發明專利,該方以清熱利濕、活血解毒、祛瘀止痛立法,以祛除濕熱瘀濁毒邪為主,兼以補腎以助氣化;傳統中藥與民族用藥相結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其治法與方藥均可為臨床提供借鑒。
[1] Collins M M , Stafford R S .How common is prostatitis A national survey of physician visits[J].J Urol,1998,15:1224.
[2] Shosks D A.Use of antibiotics in chronic prostatitis sy ndromes[J].Can J Uro l,2001,8:24.
[3] Shahed AR, Shoskes DA. Oxidative stress in prostatic fuid of patient with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orrelation with gram positive bacteria growth and treatment response[J]. J Androl,2000,21(5):669.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精濁[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50.
[5] 戴勝國,冷靜,呂堅偉,等.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2284例分析[J].中國男科學雜志,2002,16(4):302.
[6] 李正蓉.苦參素的藥理與臨床研究進展[J].華西藥學志,2003,18(6): 435.
[7] 宋磊,王魯萍,何仲海,等.苦參堿的利尿作用于藥代動力學之間的關系[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1,7(8):678.
[8] 蔡華芳,壽燕,汪菁菁,等.腎茶的藥理作用初探[J].中藥材,1997,20(1):38.
[9] Subbaramaiah K,Michaluar tP,Sporn MB,et al. Ursolic acid inhibits cyclooxygenase-2 transcription in human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J]. Cancer Res,2000,60(9):2399.
[10] Kang BY, Chung SW, Kim SH, et al. Inhibition of interleukin-12 and interferon-gamma production in immune cells by tanshinones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J]. Immunopharmaco logy,2000,49(3):355.
[11] Petersen M,Simmonds MS. Rosmarinic acid[J]. Phytochemistry,2003,62(2):121.
[12] 何曉峰,趙曉琴,劉曉城.丹參對左腎靜脈狹窄大鼠腎臟淤血性損傷的保護作用[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37(1):26.
[13] 史舉彤,楊文浩,陳長清,等.丹參素對體外循環中血細胞的影響[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1991,29(3):237.
[14] 張白嘉,劉亞歐,劉榴,等.土茯苓及落新婦苷抗炎、鎮痛、利尿作用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4,20(1):11.
[15] 馮愛成.王不留行改善血瘀模型豚鼠血液粘度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1998,9(5):432.
[16] 高昌琨,高建,馬如龍,等.牛膝總皂苷抗炎、鎮痛和活血作用研究[J].安徽醫藥,2003,7(4):248.
[17] 王劍,付田,蒲薔,等.川牛膝多糖的體內免疫活性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7,23(6):31.
[18] 陳紅,石圣洪.中藥川、懷牛膝對小鼠微循環及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微循環,1988,2(3):182.
(責任編輯:何瑤)
R24
A
1674-926X(2014)05-014-03
1.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 100029 ;2.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北京 100091
王涼(1970-),男,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中藥藥性理論與臨床應用的研究Tel:010-64286993 Email:wangchun08@126.com
高學敏,男,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藥藥性理論及臨床應用研究Tel:010-64286167
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