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彬 趙紅果 王春鳳
神經內鏡治療腦積水臨床分析
郝彬 趙紅果 王春鳳
目的 探討神經內鏡治療腦積水的方法及臨床價值。方法 70 例腦積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 患者均在神經內鏡下接受手術治療 , 其中透明隔造瘺術 15 例 , 三腦室底造瘺術 30 例 , 內鏡下置分流管、脈絡叢燒灼術 25 例 ;對患者進行為期 2 年隨訪 , 觀察其手術治療效果。結果 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 , 未出現死亡患者 ;術后 3 個月患者接受 CT 診斷 , 結果顯示 46 例患者腦室均有明顯縮小 ;術后 2 年隨訪結果顯示患者手術總滿意率 88.6%。結論 嚴格掌握神經內鏡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 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選擇針對性手術方法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 , 同時安全性高 , 可推廣使用。
神經內鏡;腦積水;臨床效果
腦積水是臨床常見神經外科疾病 , 患者伴隨視力下降、頭沉、智力低下、四肢無力等癥狀 , 生活質量嚴重下降 , 因此給予患者積極治療有著重要的臨床作用。分流術是近年來臨床常用的手術方法 , 然而術后患者出現的并發癥亦是困擾神經外科醫生的重要問題[1]。神經影像學、內鏡設備的進步等為腦積水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 , 神經內鏡是其中有效手段之一 , 為對神經內鏡治療腦積水的方法及效果進行觀察 ,作者對本院近年來收治的 70例腦積水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研究分析 ,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院 2012 年 2 月 ~2014 年 2 月收治的 70例腦積水患者 , 其中男 38 例 , 女 32 例 , 年齡 0.5~76 歲 , 平均年齡 (36.58±4.13)歲 , 患者入院后均經磁共振成像 (MRI)及 CT 診斷為腦積水 , 其中交通性腦積水 21 例 , 梗阻性腦積水 49 例 (19 例原發性導水管狹窄性腦積水 , 21 例腫瘤壓迫導水管性腦積水 , 9 例單側室間孔堵塞性腦積水 ), 其中 12 例患者有過分流術治療史。
1. 2 儀 器 及 方 法 使 用 美 國 Clarus 硬 質 工 作 鏡 , 0 °視角、4 mm 外徑 , 配套照明攝像、工作腔及沖洗通道。COOK MCB-CE3.0 微壓擴張球囊導管 , 硬鏡專用雙極電凝筆 , PS 進口中壓腦室腹腔分流關 , 術中影像處理工作站。
患者均取仰臥體位 , 氣管插管麻醉 , 分別在中線旁、右側冠狀縫前 2.5 cm 做切口 (縱行 , 長度 3 cm), 顱骨鉆孔后將骨孔擴大至 1.5 cm。內鏡監測下采用穿刺鞘對側腦室后穿刺 ,將內鏡直入鞘內后對腦室探查。其中 30例原發性導水管狹窄性腦積水患者行三腦室底造瘺術治療(方法 :經內室間孔將內鏡植入三腦室 , 采用雙機電凝筆在雙側乳頭體前方三角區最薄弱部位形成小孔 , 之后在孔內放置擴張球囊 , 將瘺口擴張約 0.4~0.5 cm, 瘺口用 37℃沖洗 , 對水流情況進行觀察 ,確保瘺口通暢 )。15 例單側室間孔堵塞性腦積水患者接受透明隔造瘺術治療 , 門氏孔前血管做瘺口 , 瘺口至少為 1.5 cm,必要情況下可同時做兩個瘺口 , 自對側腦室進入內鏡對室間孔、脈絡叢進行觀察 , 之后行三腦室底造瘺。9 例交通性腦積水患者行脈絡叢燒灼術 , 之后在內鏡下置分流管 , 避免術后出現腦室端堵塞現象。
2. 1 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進行 , 術中未出現死亡患者 , 手術時間為 25~85 min, 平均手術時間為 (37.58±10.56)min ;患者住院期間均未出現嚴重并發癥 , 康復后出院。
2. 2 術后 3 個月患者存活率為 100%, 均接受 CT 診斷復查 ,結果顯示 46例患者腦室出現顯著縮小。手術 1年死亡 2例患者 , 患者死亡率為 2.9% ;術后 2 年死亡 4 例患者 , 患者死亡率為 8.6%, 生存 64 例患者中 , 康復效果滿意 62 例 , 不滿意 2 例 , 患者手術總滿意率為 88.6%。
腦積水是神經外科常見病癥 , 根據其病因可分為交通性、梗阻性。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 , 腦積水治療方法逐漸增加 , 主要有顯微手術終板造瘺術、分流術、立體或徒手定向盲穿三腦室底、腦室 - 腦池分流術、導水管重建等[1]。分流術使用時間最長 , 雖然近年來分流系統性能不斷提高 , 技術逐漸成熟 , 然而其術后具有較高的并發癥 , 同時遠期通暢率并不理想 , 這就促使人們不斷探索更高的治療手段。
隨著神經內鏡成像質量、攝像頭小型化、神經內鏡內引流等技術的不斷提高 , 腦積水死亡率及致殘率均顯著降低 ,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腦室系統作為腦內固有空腔 , 為神經內鏡提供了較為開闊的操作空間 , 同時腦脊液可作為神經內鏡的良好介質 , 這就導致神經內鏡在腦積水治療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2]。神經內鏡治療腦積水的手術方法較多 , 而不同的治療方法 , 其適應證亦不相同。三腦室底造瘺手術在梗阻行腦積水患者的治療中效果最為顯著 , 可作為首選方法 ,手術能夠維持腦脊液生理功能 , 同時對顱內正常壓力產生維持作用 , 減少了腦脊液引流過度導致的不良事件 , 手術后無需放置引液管 , 因此基本不會出現引流堵塞等并發癥[3]。中腦導水管擴張術是中腦管道閉塞、狹窄等引起的梗阻性腦積水常用的手術方法 , 然而在治療中極易對腦頂蓋造成誤傷 ,同時內鏡可能受到大腦室間孔、半球腦組織的限制 , 若活動幅度過大 , 可導致穹窿挫傷、腦組織損傷等現象 , 因此在臨床治療中使用較少。慢性交通性腦積水患者主要在神經內鏡下行脈絡叢灼燒凝固術 , 手術中只需對部分脈絡叢絨毛進行凝固 , 即可實現腦脊液吸收及分泌的平衡 , 有效控制腦積水 ,同時病死率相較開顱手術顯著降低。在手術操作中盡量避免對脈絡叢血管的直接電凝 , 避免大量出血現象的發生。內鏡下腦室腹腔分流術主要在交通性腦積水、腦脊液吸收障礙患者的治療中使用 , 對于造瘺失敗或者三腦室底造瘺失敗患者不適宜 , 內鏡下行分流管調整術主要用于已經接受過分流術治療 , 然而分流管阻塞或分流管位置不佳患者、雙側分流失敗患者。腦室-囊腫造瘺術主要在透明隔囊腫、腦實質內囊腫、腦室內囊腫等患者的治療中使用。
總之 , 準確診斷腦積水類型 , 根據適應證給予相應的手術治療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 , 降低死亡率。
[1]陳建寧 .神經內鏡治療腦積水 36 例臨床分析 .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 2004, 9(10):465.
[2]劉敏 . 細菌性腦膜炎并腦積水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 .實用臨床兒科雜志 , 2012, 27(10):774.
[3]林佳平 .兒童后顱窩腫瘤合并腦積水的治療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 2011, 10(5):489.
2014-05-04]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