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紅亮 王娟
規范化院前院內急救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預后的影響
吉紅亮 王娟
目的 探討急性冠脈綜合征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 183 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 , 院前及院內均給予規范化處理。結果 183 例患者搶救成功 170 例。規范化院前急救 ,較大的提高患者的 1 周存活率。結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病情危重 , 規范院前搶救、途中轉運及院內救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關鍵。
急性冠脈綜合征 ;院前急救;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冠心病嚴重類型 , 發病突然 , 進展迅速 , 嚴重者可并發猝死 , 心源性休克 , 心功能不全等 , 發病率及死亡率高 , 是院前急救工作中關注重點。為進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致殘率 , 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急診科 2008年 1 月 ~2013 年 7 月 183 例急性冠脈綜合征病例 , 從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角度加以探討。
1. 1 一般資料 2008 年 12 月 ~2013 年 7 月收集本院院前及院內急救病例 , 均符合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斷標準的患者183 例 (按照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 2007 年不穩定性心絞痛和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及 2010 中華醫學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 )。183 例患者中男 97 例 , 女86 例 , 年齡最大 89 歲 , 最小的 21 歲 , 平均年齡 52 歲。患者均為急性起病 , 伴隨程度不一的胸痛、胸悶、牙痛、腹痛、惡心、嘔吐及汗出。在救治過程中發生室顫 14 例 , 呼吸心跳驟停 4 例 , 低血壓 12 例。患者入院后按照規范化流程完善檢查 , 符合急診 PCI 指征患者在 30 min 內入導管室或給予溶栓以恢復再灌注 , 1 周后回訪。
1. 2 院前搶救方法
1. 2. 1 常規處理 患者平臥 , 吸氧 , 監測生命體征及血糖 ;十八導聯心電圖檢查。心功能不全患者半坐臥位 , 呼吸困難患者予呼吸囊輔助通氣。建立靜脈通路 , 血壓正常者予硝酸甘油靜脈滴注 , 檢測血壓。突發室顫、心跳驟停者立刻行電除顫等心肺復蘇操作。
1. 2. 2 轉運途中嚴密監測生命體征 , 隨時與家屬溝通 , 提前告知風險 , 向院內反饋病情 , 做好搶救準備及專科會診 , 注意轉運安全。
1. 2. 3 入院后 , 按照規范化流程給予完善檢查 , 復查心電圖 ,給予抗血小板、抗凝、鎮痛、改善心肌供血對癥治療 , 評估病情及風險 , 有急診介入適應證征求家屬意見盡早入導管室行介入治療 , 不具備介入指證可選取溶栓或內科保守治療 ,隨時溝通 , 防治惡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1. 3 診斷標準 好轉 :患者入院后經過急診介入或溶栓治療癥狀緩解 , 治療 1 周后對患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提示射血分數> 50% ;穩定 :經院前至回到院內 24 h 內病情無明顯變化 , 生命體征平穩 , 無明顯并發癥出現 , 并順利進行急診介入治療或溶栓治療 , 后轉至專科進一步治療的患者 , 好轉及穩定患者可視為院前搶救成功。
將患者分為三組 , 第一組 (2008 年 1 月 ~2009 年 12 月 )50例病例 , 經救治搶救成功 49 例 , 呼吸心跳驟停 4 例 , 院前室顫 1 例 , 1 周內存活 45 例 , 1 周生存率 90% ;第二組 (2010年 1 月 ~2011 年 12 月 )54 例 , 院前室顫 2 例 , 低血壓 3 例 , 1 周生存患者 54 例 , 并發心力衰竭 3 例 , 1 周生存率 100%,第 三組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6 月 )79 例 , 死亡 4 例 , 救 治過程中發生室顫 11 例 , 1 周內生存病例 75 例 , 1 周生存率94.9%。第三組救治過程中發生室顫的病例數增加 , 經過除顫均恢復自主心律。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冠心病的危重類型 , 尤其以急性心肌梗死 (AMI)更常見 , 多數患者起病即出現室顫 , 呼吸心跳驟停 , 心功能不全 , 據統計約 50% 的 AMI 患者在發病 1 h 內死于院外 , 多死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 室顫多見[1]。科學規范的急救程序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保證。冠狀動脈閉塞后數小時內心肌的組織學改變呈可逆性 , 如能盡早開通閉塞的血管 ,使損傷心肌再灌注 , 可縮小梗死面積 ,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2]。急診科醫護人員除加強自身相關知識培訓外 , 應加強宣教指導患者或家屬掌握對病情的觀察 , 及時提供院前急救流行病學情報 , 提高院前急救有效率。本院急診科從 2008 年至今在院前急救方面不斷探索 , 加強急救人員的技能培訓和相互配合與協調演練 , 將規范化搶救程序 , 通過反復演練 , 轉化為急救人員的習慣行為 , 使急救隊伍處置迅速準確 , 搶救過程更加規范流暢。通過本文作者發現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在 2010 年以后有了很大的提高。周邊兄弟醫院向本科轉診患者增多 , 危重患者增多 , 對危重癥病情評估及反應能力增強 , 救治成功率增加。
總之 , 決定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預后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隨著對該病的認識和規范化院前急救的實施 , 大大提高了該病的確診率和患者生存率。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 2010, 38(8):676.
[2]王國濤 , 楊萍 . 重組葡激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觀察.中華急診醫學 , 2010, 19(3):297-299.
2014-05-12]
450053 河南省鄭州市鄭榮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