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茜 陳海淼 蘇穎
·臨床案例·
不典型肝膿腫2例誤診分析
單茜 陳海淼 蘇穎
病例 1 :男 , 52 歲。因右上腹疼痛 10 d, 漸加重入院。伴腹脹、食欲缺乏、乏力 , 低熱 , 遂來本院。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 10 年 , 其母死于肝癌 , 查體 :體溫 37.5℃ , 脈搏 82 次 /min,血壓 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
病例 2 :男 , 45 歲。因持續性腹痛、惡心、厭油 15 d,無明顯發熱入院。
起初這 2 例患者超聲診斷為肝癌 , 2 例超聲表現為 :1例呈低回聲 ;1 例呈混合性回聲 , 內部回聲強弱不等 , 邊界欠清 , CDFI見彩色血流信號 , 臨床表現為有不同程度的肝臟腫大 , 右上腹疼痛、周身不適及消化道癥狀 , 根據以上特點超聲診斷為肝癌 , 入院給與對癥治療 , 但 20 d 后患者復診發現超聲圖像發生改變:病變區出現圓形或類圓形無回聲或液體渾濁回聲 , 壁厚毛糙 , 后方回聲增強 , 外壁整齊而內壁不平整 , 呈蟲蝕樣內壁[1], 其中 1 例伴有胸腔積液 , 超聲考慮為肝膿腫的診斷。后經CT證實為肝膿腫。
肝膿腫是肝臟常見的疾病 , 作者對肝膿腫的 2 例誤診患者進行分析 , 肝膿腫早期 , 肝內病變區則呈球形或類球形不均勻低回聲或等回聲區 , 邊界欠清晰 , 邊緣不規則 , 其聲像圖與肝腫瘤相似而難以鑒別 , 再根據患者有乙肝病史早期肝膿腫容易誤診為肝癌[2], 這時應隨診觀察 , 隨著病情繼續發展 , 聲像圖變化常與病程及膿腫的液化程度有關 , 膿腫有厚壁及膿腔形成 , 肝膿腫恢復期無回聲區病灶縮小 , 最后消失 ,代之以增強的中小光點或纖維條索。這是最重要的鑒別診斷要點[3]。而肝癌多出現在肝硬化基礎上常伴有門脈癌栓、腹膜后及肝門淋巴結腫大和甲胎蛋白 (AFP)升高 , 這一點更有助于肝癌的診斷。因此肝膿腫的診斷需進行動態觀察 , 密切結合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 , 以防誤診。
[1]吳階平 , 裘法祖 .黃家駟外科學 . 第 6 版 .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05:13,18.
[2]邵平樂 .超聲診斷巨大含氣肝膿腫 1 例 .中國超聲診斷雜志 , 2002, 3(5):354.
[3]楊濤 , 孔相亭 , 呂明貴 , 等 .B 超對肝膿腫診斷價值的評價 .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 , 1997, 14(4):502.
2014-05-12]
116000 遼寧省大連第六人民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