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娟
白內障的發病機制與藥物治療
孫文娟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 , 其致殘率極高 , 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相關研究表明 , 白內障的誘發機制非常復雜 , 與免疫系統、代謝、營養狀況、晶體老化等均存在一定的關系。本文對白內障的誘發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 并介紹了藥物對該疾病的治療情況 , 旨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白內障 ;發病機制;藥物治療 ;進展
臨床研究表明 , 白內障是眼科常見的疾病 , 老年患者是該疾病的高發性人群 , 目前該疾病的病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白內障致盲率較高 , 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目前 ,臨床常采用手術或藥物進行臨床治療 , 但是眼部組織較為復雜 , 手術治療易增加患者的臨床不適感 , 因此探討有效藥物控制病情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作者對白內障的誘發機制進行深入分析 , 并探討臨床上藥物治療進展 , 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借鑒資料。
1. 1 先天性白內障 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病率較低 , 其發病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有學者為分析先天性白內障與遺傳因素之間的關系 , 通過設置先天性白內障鼠模型 , 觀察其基因變化情況 , 發現其晶狀體細胞與正常者相比存在明顯還差異[1]。對此 , 作者認為遺傳因素可能是導致患者出現先天性白內障的重要原因之一。
1. 2 老年性白內障 國外相關調查研究表明 , 老年性白內障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老年性白內障發病率與患者年齡存在一定關系 , 患者年齡越大 , 發病率越高。有學者提出 ,當患者長時間處于紫外線輻射中 , 會促使晶體產生大量的自由基[2], 并與晶體上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 不僅會造成晶體的顏色出現變化 , 還造成其蛋白結構出現變化 , 最終對屏障功能造成損傷 , 加速晶體老化的過程。
1. 3 糖性白內障 糖性白內障的誘發機制主要以下三種 :①滲透壓。當細胞內的葡萄糖與醛糖還原酶相互反應時 , 會產生大量的山梨醇 , 降低晶體的排水性 , 從而造成晶體的內壓升高 , 對晶體周圍血管組織出現損害 , 同時可溶性蛋白量也隨之減少 , 容易增加患者出現糖性白內障的幾率。②糖基化反應。隨著晶細胞內膽固醇量的逐漸增多 , 晶體會出現增厚的現象。同時 , 受到血液中糖分的影響 , 晶體蛋白結構以及情況會發生變化 , 促使晶體產生二硫鍵 , 增加晶體的散光度。③還原糖的自氧化。晶體捏的葡萄糖、果糖在氧化過程中產生大量自由基 , 并與晶體內的自由基發生作用 , 易導致患者出現白內障。
1. 4 輻射性白內障 輻射性白內障主要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 眼睛長期受到紫外線輻射 , 導致晶體內的自由基含量大幅上升 , 同時還可能會對晶體中的蛋白質結構造成變化。
2. 1 阿司匹林 早在 20 世紀 , 阿司匹林已經開始應用與臨床治療中 , 基于該藥物特殊的藥理作用 , 能夠有效控制白內障的發展。有學者分析阿司匹林對白內障的治療作用時 , 發現該藥物能夠抑制晶體蛋白與其他物質的相對反應 , 可以減少晶體內不溶性蛋白的含量。同時 , 該藥物還能阻止脂質結構出現變化 , 從而達到保護晶體的目的。
2. 2 糖基化抑制劑 糖基化抑制劑對治療糖性白內障具有較好的療效 , 該藥物能夠抑制糖基化因氧化反應增加對晶體的損壞作用。部分藥物成分能夠與糖基化的化合物發生反應,不僅能夠減少晶體內糖基化的化合物的含量 , 還能夠抑制其與晶體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 , 能夠有效控制白內障的發展進程。
綜上所述 , 白內障的誘發機制非常復雜 , 直接影響著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 ,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治療該疾病的特效藥物 , 常采用手術治療白內障 , 就手術治療效果而言 , 白內障初期患者的治愈率相對較大 , 治療藥物還有待進步一研究。
[1]邱曉頔 .白內障患者誘導性多能干細胞 (iPS)的建立及其定向分化的研究 .復旦大學 , 2012.
[2]張千帆 .白內障病因及治療藥物研究 .中外醫療 , 2011(26):57.
2014-05-16]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