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 閆冰
外傷性截癱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
余芳 閆冰
目的探討外傷性截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方法。方法外傷性截癱患者41例,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心理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肢體功能鍛煉等一系列綜合護理措施。結果41例患者住院期間無一例發生壓瘡及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等癥狀, 所有患者的雙下肢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有9例在家屬的攙扶下能下地活動。結論外傷性截癱患者早期周密的康復護理計劃對后期的康復訓練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外傷性截癱;康復;護理
外傷性截癱是指脊柱由于受外力而導致脊髓損傷部位以下的肢體發生癱瘓的病癥。多因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 損傷部位易發生在脊柱活動頻繁的節段或生理弧度轉換處, 損傷程度一般與暴力大小成正比。患者喪失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易出現多種并發癥。作者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了心理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肢體功能鍛煉等一系列綜合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 現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外傷性截癱患者41例, 男29例, 女12例, 年齡16~53歲,平均年齡32歲。其中T12~L1骨折8例, L1~L2骨折15例, L2~L3骨折13例, L3~L4骨折5例, 全部導致雙下肢癱瘓。
1.2護理方法
1.2.1心理護理 因外傷性截癱事發突然, 患者沒有任何思想準備, 加上脊柱受損部分以下的部位功能全部喪失, 雙下肢癱瘓, 大小便失禁?;颊邩O易出現焦慮、緊張、煩躁、易怒、悲觀失望、抑郁的不穩定情緒[1]。不少患者對今后的生活失去信心, 拒絕配合后續的康復治療。此時, 心理護
理顯得尤為重要, 護士應多關心患者, 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 及時了解患者的想法, 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主動配合醫生制定的康復治療計劃。
1.2.2預防壓瘡的護理 由于患者長期臥床, 截癱平面以下感覺喪失, 受壓部位極易發生壓瘡。應建立翻身卡, 每2小時翻身1次, 用紅花油按摩受壓部位以促進血液循環。注意在翻身過程中應行軸線翻身, 避免加重脊髓損傷[2]。
1.2.3預防肺部感染的護理 脊髓損傷再加上長期臥床,患者常常咳嗽無力, 排痰困難, 容易引發肺部感染。應指導患者用力咳嗽, 經常做深呼吸運動, 用吹氣球等訓練方式對患者進行呼吸系統功能訓練, 同時加強口腔護理。
1.2.4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護理 脊髓損傷后排尿中樞與大腦皮層的排尿反射被切斷, 患者大多伴有排尿障礙及尿儲留, 因此, 要積極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應定期沖洗膀胱, 擦洗會陰部, 更換引流袋。鼓勵患者多喝水,尿量達到2000~3000 ml/d, 以達到生理性沖洗膀胱的目的[3]。指導患者進行盆底肌功能鍛煉, 3次/d, 15 min/次。
1.2.5預防便秘的護理 由于長期臥床, 患者腸蠕動減慢,易發生腹脹便秘。應指導患者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多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品。用腹部按摩法即順著腸蠕動的方向每天按摩數次, 15 min/次, 可促進排便。如果大便干結, 可使用開塞露或肥皂水灌腸。
1.2.6功能鍛煉 雙下肢癱瘓喪失運動能力, 易發生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等。鼓勵患者多做主動的或被動的肢體活動, 做膝關節和踝關節的被動運動, 同時按摩腿部肌肉, 堅持2~3次/d, 50~100下/次。
41例患者住院期間無一例發生壓瘡及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等癥狀, 所有患者的雙下肢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其中有9例在家屬的攙扶下能下地活動。
外傷性截癱發病突然, 患者毫無思想準備, 加上功能活動受限, 需長期臥床, 患者常常失去生活的信心, 心理護理應貫穿整個康復護理的始終。患者長期臥床, 如護理不當,會出現多種并發癥, 如壓瘡、泌尿系統感染、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等。住院期間采取了心理護理、預防并發癥護理、肢體功能鍛煉等一系列綜合護理措施, 所有患者無一例發生壓瘡及肌肉萎縮、關節強直等癥狀, 并且所有患者的雙下肢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因此, 早期制定周密的康復護理計劃, 對后期的康復訓練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趙二勤.截癱患者康復期的綜合康復護理.中國傷殘醫學, 2013, 21(8):325-326.
[2] 龍小燕, 羅羽.外傷性截癱患者的程序性康復護理.中國美容醫學, 2012, 21(9):400-402.
[3] 李彥, 趙榮萍.胸腰椎骨折并截癱術后的康復護理.山西醫藥雜志, 2011, 40(4):409-410.
2014-07-18]
475000 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康復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