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淺析臨床治療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劉曉華
分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的治療方式。以本院接收的對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來進行探討分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需要對其感染情況進行控制和預防。
耳鼻喉科;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治療
感染初期 中耳黏膜充血水腫及咽鼓管咽口閉塞, 鼓室內氧氣吸收變為負壓, 血漿、纖維蛋白、紅細胞及多形核白細胞滲出, 黏膜增厚, 纖毛脫落, 杯狀細胞增多。鼓室內有炎性滲出物聚集, 逐漸轉為膿性, 鼓室內壓力隨積膿增多而增加, 鼓膜受壓而貧血, 鼓膜局限性膨出, 炎癥波及鼓膜, 加之血栓性靜脈炎, 終致局部壞死潰破, 鼓膜穿孔, 導致耳流膿[1]。若治療得當, 局部引流通暢, 炎癥可逐漸消退, 黏膜恢復正常, 小的鼓膜穿孔可自行修復。
2. 1耳痛 耳痛是臨床表現最多最突出的癥狀, 患者以跳痛和刺痛為主, 這是患者穿孔前的主要癥狀, 穿孔后, 疼痛會緩解, 有些患者也出現了沒有疼痛的情況。
2. 2聽力減退及耳鳴 患病早期的時候, 患者存在明顯的耳鳴情況。當穿孔排膿后, 該癥狀會緩解, 因為膿液排出,減小了內部的壓力。耳痛情況比較嚴重的話, 往往不會注意到自身的耳鳴癥狀。
2. 3流膿 穿孔引流可見血性膿液, 然后血性消失, 為膿性粘液。
2. 4全身癥狀 癥狀根據病情程度有所區分, 以怕冷、低熱等為主, 若是癥狀比較嚴重, 還會有嘔吐的情況, 臨床癥狀與消化道中毒比較相似。鼓膜穿孔后, 這些癥狀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
3. 1耳鏡檢查 發病初期的檢查可以發現耳垂骨柄和周圍的地方血管擴張。炎癥會引起疾病的進一步發展, 若是不進行治療, 就會出現穿孔。穿孔一開始比較小, 膿液從穿孔部位滲出, 然后緩慢的變成大穿孔。
3. 2耳部觸診 按壓乳突, 患者會有明顯的疼痛感, 觸感鼓脹。
3. 3聽力檢查 部分患者的聽力受到影響, 因為其感音神經的信息傳遞受到了影響, 導致聽力下降。
3. 4血象 血檢發現白細胞增加, 穿孔后進行血檢, 該情況得到緩解。早期患病的患者自身不會有明顯的感覺, 因此該疾病的早期診斷比較困難, 通常都是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才進行治療, 因此很多患者發病都是以急性期為特點。
結合檢查和癥狀來綜合診斷。
使用抗感染藥物, 對化膿處進行引流。針對病因來采取措施。
5. 1全身治療 早期使用抗生素來對感染的情況進行控制,預防感染。青霉素和頭孢菌類藥物對于患者的抗感染具有很好的效果。早期的及時治療可以對患者起到比較好的預后,避免鼓膜穿孔。若是穿孔的患者, 應該要對膿液進行藥敏實驗, 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颊咭孕菹橹? 結合臨床癥狀來針對處理。
5. 2局部治療
5. 2. 1鼓膜穿孔前 可用1%酚甘油滴耳, 消炎止痛, 1%麻黃堿液和含有激素的抗生素滴鼻液交替滴鼻, 可改善咽鼓管通暢度, 減輕局部炎癥。如全身及局部癥狀較重, 鼓膜明顯膨出, 經一般治療后無明顯減輕;穿孔大小不足以讓膿液流出的話, 可以使用鼓膜切開治療, 要求在無菌的條件下進行, 幫助膿液順利的引出。如果患者存在急性乳突炎癥狀,應該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如X線等, 確診后需要采取乳突切開引流治療。
5. 2. 2鼓膜穿孔后
5. 2. 2. 1先以3%過氧化氫溶液盡量徹底清洗并拭凈外耳道膿液或用吸引器將膿液吸凈。
5. 2. 2. 2局部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 如0.3%氧氟沙星滴耳液、復方利福平液等, 禁止使用粉劑, 以免與膿液結塊, 影響引流。
5. 2. 2. 3膿液減少、炎癥逐漸消退時, 可用甘油或乙醇制劑滴耳;如3%硼酸乙醇甘油、3%硼酸乙醇、5%氯霉素甘油等。
5. 2. 2. 4感染完全控制、炎癥完全消退后, 部分患者的鼓膜穿孔可自行愈合。
5. 3病因治療 積極治療鼻腔、鼻竇、咽部與鼻咽部慢性疾病, 如肥厚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腺樣體肥大、慢性扁桃體炎等, 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復發。
加強運動, 讓身體抵抗能力得到提升, 對呼吸道疾病進行預防, 不要掏耳。若屬于陳舊性鼓膜穿孔, 患者需要避免游泳。
對于患者應注意:①發熱癥狀存在時, 要求飲用大量的水, 對身體進行排毒。②耳外道要經常清潔, 注意清潔時使用的力量。③不要讓患病的耳朵受到壓迫, 注意調整睡眠姿勢。④小兒患者要注意進行哺乳的位置。⑤藥物的使用根據醫生囑咐, 不要隨意的更換和停止。⑥患者采取側臥姿勢接受換藥, 順著耳道滴入藥物, 要將耳廓提起, 增加給藥視野。⑦控制飲食, 清淡為主, 戒煙酒, 養成良好生活作息。⑧冬季寒冷, 要讓藥劑先捂熱, 再使用, 防止患處受到刺激, 常用的方式是用身體來捂熱, 使其接近體溫。
[1] 彭凱.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18): 79-80.
150001 黑龍江省醫院南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