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梅
醫院感染現患病率調查分析與對策
王洪梅
目的探究與分析醫院感染現患病率的調查情況與解決對策, 旨在提升醫院感染管理水平, 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現患病率。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1月1日0時~2012年11月8日0時的現患病例數。結果該組資料中應調查的住院患者為712例, 實查703例, 實查率為98.74%。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為37例, 感染率為5.20%。例次感染46次, 例次感染率為3.95%。該組研究資料中,以介入科和普外科的例次感染率較高;以呼吸道感染例次最高;應用目的為治療的例數最多;以一聯使用例數情況最多。結論相關臨床工作者應該能夠根據醫院疾病調查情況, 制定相關的應對措施, 從而做到合適使用抗菌藥物, 減少病患耐藥性發生率的出現, 從而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醫院感染;患病率;調查;對策
患者在醫院內引起的感染則稱為醫院感染, 發生醫院感染的人群不僅僅限定為患者, 在醫院工作的相關人員所獲得的感染也可稱為醫院感染。而據大量研究表明, 除了住院患者及醫院工作人員外, 例如門診患者、患者家屬、探視者等人群停留在醫院的時間較短, 且獲得感染的原因較為復雜[1]。因此, 無法準確判斷此類人員發現感染以后是否為醫院感染的時候, 僅將醫院感染的調查對象固定在住院患者及醫院在職工作人員當中。現將本院的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2年11月1日0時~2012年11月8日0時的現患病例數的相關資料, 所調查的對象中包括當時所用的住院患者, 排出當日入院的患者。
1. 2調查方法及內容 為進行本次試驗指派專職人員, 被指派的專職人需要在醫院感染管理部門接受一系列的培訓,能夠獨立完成調查表統計工作時開始進行。同時需在調查之前得到臨床主治醫師的配合。具體做法為:應用病歷調查的方法, 將此段時間內住院患者的現患率進行調查與記錄, 并于調查結束后由專職人員對調查表進行互相檢查, 注意所需要的信息的完整性, 若出現漏填的情況, 需及時返回或補充完整。待表內信息填寫完全后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匯總, 并作出統一的分析。所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感染患者的一般情況、醫院內各個科室的感染率、醫院內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醫院感染部位的構成情況以及手術相關情況等。
1. 3診斷標準 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依據衛生部所發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在本次試驗中已經出現醫院感染的患者均作為醫院感染病例。
1. 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 以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該組資料的一般感染情況 該組資料中應調查的住院患者為712例, 實查703例, 實查率為98.74%(703/712)。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為35例, 感染率為4.98%(35/703)。例次感染46次, 例次感染率為3.79%(4.98%×35/46)。
2. 2醫院內各個科室的感染率 該組研究資料中, 介入科的例次感染率最高(8.89%), 其余為普外科(7.31%)、腫瘤科(6.25%)、康復科(5.66%)、消化內科(4.87%)、ICU(3.70%)等,各個科室感染例次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醫院內各個科室的感染率
2. 3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情況 該組資料中下呼吸道感染例次最高, 為17次, 占36.96%, 明顯多于其他感染部位, P<0.0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余感染部位依次為泌尿道為11次(23.91%)、胃腸道9次(19.57%)、血液4次(8.70%)、上呼吸道3次(6.52%)、腹腔內組織2次(0.35%)。
2. 4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該組資料中應用目的為治療的例數最多, 為163例, 占64.94%, 明顯多于其他應用目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依次為治療聯合預防46例(18.33%)、預防42例(16.73%)。聯用情況中以一聯使用例數最高, 為140例, 占55.78%, 明顯多于其他聯用情況,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依次為二聯98例(39.04%)、三聯13例(5.18%)。
通過對上述醫院感染現患率的調查發現, 可由多種因素誘發感染, 多與患者的年齡偏高、疾病類型較為復雜, 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關, 而長期臥床也可導致醫院感染率的提升[2]。另外, 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 若醫療人員在治療過程中操作不當, 未能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則可能極大程度的增加感染機會。除此之外, 過度濫用抗生素等藥物, 可導致患者的耐藥性降低, 從而誘發醫院感染的出現。為了能夠進一步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 本院對此制定了一系列防治對策,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3. 1嚴格遵守衛生規范 因手衛生作為預防及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部分醫院感染的發生常與臨床醫療工作人員未能遵守手衛生規范所致, 因此, 提升手衛生水平, 能夠顯著減少細菌的數量, 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3]。另外, 對于使用過的物品及儀器需進行及時的清洗或更換, 以減少細菌的粘附。根據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管理方法》等條例,要求相關醫療工作人員能夠嚴格遵守手衛生。
3. 2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制度 無菌操作作為臨床上工作當中一類最基本的操作技術, 主要是指防止微生物進入人體組織引起感染等癥狀。而多數住院患者的病情較重, 常需進行侵入性操作以達到良好的治愈目的, 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侵入性操作包括動靜脈置管處理、氣管插管、留置導尿管等。因此類侵入性操作技術的主要透過或穿入人體自然屏障而完成, 常造成患者的內部組織與外界相通, 增加了外來病原菌的感染機會, 從而容易誘發醫院感染的發生。因此, 這就要求相關臨床工作者能夠嚴格遵守院內規定的無菌操作制度, 以減少病原菌對患者的接觸可能, 從而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4]。
3. 3加強抗菌藥物的管理應用 據大量研究表明, 部分患者常因抗生素濫用等問題出現耐藥性較高, 在此應用抗菌藥物時無法達到滿意的臨床效果。這就要求臨床工作人員能夠根據相關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資料進行正確的合理用藥, 與此同時, 若出現已經發生醫院感染的患者應及時將病原菌送至實驗室化驗, 加強病原菌送檢的意識[5]。另外,相關醫療工作者應能夠根據藥敏結果, 為患者正確的指導用藥, 從而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除此之外, 此種做法也可顯著減少應大量使用抗生素而誘發二重感染的可能, 幫助了治療過程的順利進行。
[1] 王建芳, 崔穎, 黃京華.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與對策.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 21(12):2446-2447.
[2] 任南, 文細毛, 吳安華, 等.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結果的變化趨勢研究.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07, 6(01):16-18.
[3] 王琳, 程曦, 楊紅薇, 等.醫院感染患率調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09, 19(23):3192-3194.
[4] 洪貝, 韓雪玲, 張文香, 等.某院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09, 8(04):267-270.
[5] 韋健英.某綜合醫院2012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3, 21(18):990-991.
257064 山東東營勝利石油管理局勝北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