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良
(貴州省習水縣公路管理所)
公路養護管理的核心在于:對公路養護工作開展過程當中,各項養護技術與措施的實施加以規范,建立在公路技術標準的基礎之上,以提高公路整體使用質量與水平為目的的行為活動。由于公路具有突出的公共服務性特征,在滿足社會大眾出行需求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因而,較一般性的工程項目而言,公路項目對于其建設質量以及后期使用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為了能夠使公路項目在預期的使用壽命內,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隱患或質量事故的產生,除需要對公路項目的建設質量加以保障以外,還需要特別重視對養護管理工作的實施,以上對于農村公路而言是同等重要的。現即依據以上實際情況,就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展開詳細分析與說明。
大量鄉鎮及以下級別的公路建設從對財政開支加以節約的角度上來說,建設等級相對較低,修建標準較低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對未來農村公路交通能力的發展有所制約。同時,還發現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即農村公路大多沒有設置必須的錯車道,多是借助于公路沿線農戶房前的空地來錯車,缺乏建設的規范性。造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需要歸集到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的匱乏方面。資料顯示:近50%的農村公路建設資金都是按照行政村村民人口進行分攤形成的,財政撥付的資金還不足所需資金的50%。
同時,從建設質量的角度來看,現階段部分農村公路的質量還是值得肯定的。除資金方面的保障以外,還與公路施工中的監督控制體系相關。雖然這種監督控制體系覆蓋面還不夠充足與廣泛,但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與參考的地方。但,毋庸置疑的是,當前的農村公路建設整體質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下的:工程建設方面,直接將農村公路的建設職責交由個體施工隊,以承包的方式完成,村民僅能夠對部分指標進行監督,缺乏全面性以及專業性。更關鍵是的,由于缺乏健全的監督管理工作體系,導致個體施工隊頻頻出現偷工減料的行為,為了一己私利,惡意使用劣質材料,降低公路路面結構設計厚度,最終對公路項目的使用壽命以及使用質量產生不良影響。以上問題都需要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實施過程當中加以重點的關注。
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規章工作制度,無法實現對養護管理措施的行為的規范化發展。在現階段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實施過程當中,具體的責任劃分還不夠明確與清晰,也沒有形成與之相對應的長效性工作機制。農民作為農村公路的最根本性使用方,其在管理養護方面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夠高,養護意識還沒有得到深入的發展,以上因素均導致現階段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存在比較突出的臨時性特征。同時,由于管理養護體制缺乏必要的活力,沒有形成相對于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監督、考核、以及制約工作機制,再加上長期缺乏配套設施,導致養護工作相關機構部門形同虛設。
農村公路養護部分專項資金的籌資渠道相對比較單一,導致其籌措難度比較大,存在資金短缺等方面的問題,無法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經濟基礎與保障。盡管在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國家每年都下發了大量的資金作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資金支持,但其缺口仍然無法得到短時間內的彌補。這一問題的存在會使得在農村公路使用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各種病害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維護、維修,路況不穩定、路面損毀等問題仍然普遍存在。
最后,資金投入等方面的限制,促使農村公路存在著廣泛的技術水平低,在災難面前能力弱的缺陷。沒有更多的錢,以改善斜坡,擋土墻和其他公路構筑物和輔助設施。脆弱的保留墻導致農村公路在發生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時的使用壽命大打折扣。與此同時,公路安全和車輛交通存在安全隱患。道路維修的難度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養護的壓力。公路的養護管理需要一定的知識和技術水平。但農村公路養護工人對公路知識了解不深,導致養護很大程度逗留在路面清潔上,面對一般公路疾病,由于人員,設備等約束條件的存在,往往處于“小病不醫成大病”的尷尬局面當中。
需要從制度流程入手,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加以完善。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在充分結合農村公路項目建設特點的基礎之上,構建責任、權利界限明確,管理養護相互獨立的體制結構。將行政村作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實施的主體單位。此環節工作過程當中,要求交通主管部門機構首先對農村公路的通行情況進行合理的評估,通過區域或里程劃分的方式,將所劃分的區域按照就近性原則,劃分給對應的行政村。不但如此,還要求交通主管工作部門發揮其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當中的人力保障職能,通過免費進行農民養路工培訓的方式,許以農民一定的報酬,促進其市場化水平的提升。在此過程當中,所構建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圖如下圖所示(見圖1)。
圖1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流程示意圖
為了提高資金保障的可靠性,要求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中,實現對資金真正意義上的專款專用、統籌安排。同時,還要求在對資金籌措渠道加以拓展的基礎之上,強化對資金進行的監督管理工作。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為了能夠是農村公路日常性養護管理工作的穩妥開展,還要求相關工作部門在年度財政預算當中,將農村公路小修保養資金納入預算范疇當中。與此同時,從資金使用的角度上來說,要求重視對監督管理工作職能的發揮,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的使用進行全面性且系統性的監督管理,各個環節中對該專項資金的使用均需要接受當地相關責任部門的檢查,避免單位、組織、或個人對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加以不合理的處置。
要求從技術保障的角度上入手,加大對于新型技術、新型材料、以及新型工藝的應用。例如:近年來在養護管理實際工作中所廣泛應用改性瀝青混合料、乳化瀝青、以及密封膠灌縫等,都在有效提升公路養護工作質量與水平的同時,達到了控制養護管理工期的目的,兼具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同時,還需要面向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配置具有實用性優勢的養護機械及設備。在現階段,隨著農村瀝青路、水泥路的不斷增多,使得養護管理作業不可能像過去對待砂石路那樣,需要許多機具完成,通過對現代化養護設備的應用,可對農村公路使用中潛在的各種病害與故障問題加以有效的處理。總的來說,要求在養護管理中,立足于實際工況,做好對以上技術的綜合應用工作。
相關的實踐工作經驗及研究結果均向我們證實了一個方面的問題:對于農村公路而言,重視對其相關養護管理措施的落實,不斷提高養護管理規范性,為農民出行提供設施保障均是至關重要的。對于我國而言,當前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農村公路項目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養護管理工作的滯后性問題不斷凸現出來。因此,在此背景下,加大對于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研究工作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價值。總而言之,本文圍繞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針對其實施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加以了簡要分析與說明,希望為完善養護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鑒。
[1] 朱潔,陳長,孫立軍等.公路養護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0(6):871-875.
[2] 陸鍵,趙吉廣,項喬君,等.高等級公路養護質量綜合評價模型[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5(5):810-814.
[3] 張豐焰,史強,王元慶,等.公路養護工程分類方法[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4):39-42.
[4] 吉祖勤,黃衛,石子石,等.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系統數據庫的設計[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1(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