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川,黃大金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長沙410128)
澧縣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思考
羅湖川,黃大金*
(湖南農業大學經濟學院,長沙410128)
澧縣是國家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縣之一。分析了澧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潛力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推進澧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澧縣
現代農業是以地區土地流轉與土地整理為前提,以市場為動力,以龍頭企業和特色發展為支撐,以產業立體化、土地集約化、效益最大化為目標,通過規?;洜I,優化各種生產要素,形成有機結合的農業產業鏈和價值利益團體,并最終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組織經營模式[1,2]。澧縣地處湖南西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耕地總面積7.3萬公頃,全境山、丘、平、湖均有分布且較為集中,是國家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縣之一。近年來,澧縣通過對葡萄、水產養殖、茶葉、蘋果柚等高效產業的扶持,培育了一批增收產業,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上講,與新農村現代農業發展內在要求相差甚遠,現代農業發展潛力巨大,亟待進一步提質增效。
1.1 農業區域分布特點
澧縣山區、丘陵區、平原區、湖區比例約為1∶1∶3∶4,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 200~1 900 mm,適宜水稻、棉花、油料等大多數作物生長[3]。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該縣已基本形成較有特色的“一鄉一品”和規?;a基地。
1.1.1 西北部山區
澧縣山區屬武陵山脈尾端,原以玉米、紅薯等旱地作物和林果業為主,近幾年大力發展茶葉和楠竹,2012年總種植面積分別達到了767 hm2和1 347hm2,其中芽茶每公頃可增收1~1.2萬元。
1.1.2 丘陵區
澧縣丘陵區大多分布在湘鄂邊界上,原以傳統經濟作物為主,現成為了中華絨毛蟹、蘋果柚、無子西瓜、花卉苗木和中藥材等多種高效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主產區,其中中華絨毛蟹養殖面積1 200 hm2,花卉苗木和中藥材面積達到1 667 hm2。
1.1.3 中部平原區
平原區位于全省最大的平原——澧陽平原上,原以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傳統經濟作物為主,近年來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形成了沿207國道、302省道及津如縣道三條生產帶,培育了澧陽、張公廟兩個生產集中區,每公頃產值達到19.5萬元以上,被譽為“南方吐魯番”。
1.1.4 東南部湖區
湖區原屬八百里洞庭范圍,由洞庭湖逐年淤積而成。以傳統水產養殖為主,現逐步采取混養、套養等立體養殖,發展南美對蝦452 hm2,水魚養殖167 hm2。
1.2 農業加工企業
澧縣目前共有農產品加工企業638家,被評為省、市、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的有45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僅3家。加工企業產值過1 000萬元的企業20家,過億元的加工企業有7家。這些龍頭企業采取企業、基地和農戶三角聯系模式,大力推行訂單農業,共帶動生產基地3萬公頃,農戶11.94萬戶。湖南盈成油脂工業有限公司發展了綠色食品(油菜)基地1.67萬公頃;華泰肉類食品有限公司建立大型養殖基地4個,年銷售收入4億元。近年來澧縣的部分加工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有一大部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潛力未能充分激發,存在較多農產品粗加工出售或者未進行加工直接銷售的現象。
1.3 專業協會
專業協會是農產品與市場對接的平臺,是農戶解決專業問題的智囊團。目前澧縣有茶葉、葡萄、獺兔等專業協會109個,市場流通大戶2 100多戶,共擁有會員5.4萬人,帶動農戶7.3萬戶。如,茶葉種植戶加入茶葉協會后,鮮葉收購價從2007年58元/kg提升到2009年的76元/kg,該協會入選了2011年全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獺兔產業協會發展專業養殖戶578戶,年出籠獺兔3萬多只,協會以訂單形式收購后統一銷售,農戶人均增收1 000多元。
1.4 產業市場品牌
產業市場品牌與農產品市場開拓息息相關,是暢通市場對接的有效平臺。澧縣已形成了部分專業市場,如澧州食品城、八百里洞庭水產市場、生豬交易市場。利用各種節會拓展農業產品市場,邀請全國專家名人參加品評會,每年組織參展省、市農博會,打響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拓寬了市場銷售渠道。2011年澧縣葡萄(澧州葡萄)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2.1 土地綜合利用率不高,傳統產業技改較慢
澧縣人口眾多,各種地形共存,生態地理條件差異大,人多地少,農業仍未能擺脫傳統生產模式的束縛,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現象較普遍,生產效率難以提高;青壯年多外出務工,缺乏充足勞動力,土地季節性閑置率較高。
由于農業科技推廣渠道不暢通,農民對新技術、新品種應用較為保守,極大限制了土地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如澧縣山區鄉鎮盛產桔、柚,由于多年未改良導致品質下降,而鄰縣石門柑桔通過技改,種植面積達到2.94萬公頃,綜合產值超過6億元。
2.2 高效產業規模不大,龍頭企業不壯
高效產業中除葡萄、中華絨毛蟹等少數幾個品種形成集中產區外,其余品種多散亂分布,未形成規模,技術人員難以集中進行技術和銷售工作的指導。生產基地由于資金、技術和設備等條件限制,大部分未實現統一良種、統一栽培管理技術,較難規范果品農殘檢測、專業化包裝設計等,以致農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不利于品牌樹立與推廣。
澧縣農產品加工企業較多,但規模企業較少,且沒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加工型企業中多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企業較少,對農業產業化拉動作用有限。
2.3 利益連結不緊,配套服務不夠
龍頭企業、協會組織和農戶三者間利益關系捆綁不夠嚴密,普遍存在合同履約意識不強、信息不對稱現象。部分農戶為眼前利益,把市場價格高于合同價格的農產品直接轉給中間收購者,部分企業遇到市場價格低于合同價格的農產品時,又任意壓價,損害農戶利益,協會組織在平衡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利益關系時難以取得公信力。
農產品市場雖有市場框架,但配套服務不完善。流動攤販自由橫行,分區化塊經營不詳細,無證經營現象嚴重,價格自定,難以形成定位高、輻射廣、特色鮮明的規?;袌龅陌l展格局,迄今僅八百里洞庭水產批發市場頗具規模。
3.1 科學規劃,打造地域特色產業
3.1.1 加快耕地質量建設
土地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根本,最大效益利用土地是農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3]。將可以利用的土地充分調動起來,鼓勵農戶開墾閑田閑地和建筑廢地等。采取措施提升土壤有機質,推廣使用農家有機肥和商品有機肥料。以土地合理流轉推進農業產業化。保持土地承包權不變,采取大戶租賃經營、股份合作經營、反租倒包經營等多種土地經營模式,進行土地連片整體開發利用,提高土地產業效益,促進農民的分工分業。
3.1.2 建設現代產業示范園
以傳統優勢農產品和“名特優”農產品為主導產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扶持龍頭企業、鼓勵合作經營、聯合產業大戶等形式,建立由水稻、棉花、油菜等傳統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和由茶葉、葡萄、藥材等名特優農產品加工園的產業示范園。以“生產、加工、銷售、休閑旅游”一體化模式、現代化設施為經營理念[5],重點通過現代化深加工和提供農業設施觀光來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挖掘產業最大潛力。以帶動周邊農戶合作生產形成產業生產示范帶頭為目的,鼓勵加工企業直接投資產業基地建設,通過吸收閑散勞動力為基地員工,形成農業產業示范園,通過標準化產業示范園建設,引導周邊農戶自覺加入到相關產業開發之中,形成大規模的農業產業示范帶。
3.1.3 打造地域特色產業帶
立足現有農業產業格局,加快提高優質片區的數量和規模,發展高效種植業,積極發展優質葡萄產業,拓展有機茶產業,積極推進柑桔品種改良,發展高效養殖業,建設“零排放”生豬養殖示范基地、家禽規模養殖示范小區。立足王家廠水庫、太清群山風光、彭欽艷旅游風景區、雙龍西瓜園、張公廟黃河葡萄休閑農莊等資源,不斷規范各項功能。根據地形、氣候、交通等客觀條件,將各鄉鎮劃分為不同的特色產業帶,規避其地域發展劣勢,發揮資源優勢。
3.2 以工補農,壯大龍頭企業
3.2.1 做強龍頭企業
統籌規劃全縣龍頭企業,通過對中小企業合并、重組、轉產等,繞開同類企業間惡性競爭怪圈,整合原料和市場,實現強強聯合[6]。另外充分利用農產品豐富的優勢,挖掘一批農產品深加工的重大項目。扶持現有小項目,使其積極轉型;優化產業配置,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產業環節,穩步推進由單一環節向多個環節、單一產業鏈向整個產業鏈逐步延伸;引進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形成產業合力,將龍頭企業建成標志性旗艦企業。
3.2.2 提升科技含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努力引導企業提高科技競爭力,通過組建屬于自己的科研機構、與高校團隊建立友好關系、與科研所構建利益互惠,推進產學研結合[7]。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辦法,使農產品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鼓勵農戶探索農產品優化升級,研究綠色健康生態種養技術。
3.3 培育市場,打造精品品牌
3.3.1 推進專業市場建設
以專業市場建設推進農業。健全專業市場種類,發揮現有農產品資源優勢,建立糧棉油等傳統專業市場和綠色有機產品專業市場以及特色專業市場,用市場帶動產業,以產業支撐市場,以準確市場需求推進農業。
3.3.2 加強精品品牌建設
打造綠色品牌。從源頭抓起,通過標準化生產流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時加大“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申報力度,科學控制產量,不使用影響產品品質的藥品[8],將“綠色理念”打造成澧縣農副產品一張響亮的標簽。深化加工水平,加大禽畜水產品的開發利用,引進先進技術,開發特色產品,強化品牌營銷。
3.4 探索機制,強化配套服務
3.4.1 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布局的全局設計,制定統一的企業準入要求,對于輻射能力強、農民增收效果顯著的重點企業給予政策傾斜,防止低水平企業混入,并逐步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基本建設投資的比重,將解決當前制約龍頭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擺在重要位置。
3.4.2 拓寬融資渠道
澧縣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政府首先要積極爭取更多的國家政策性資金投入。其次,對于生產開發性資金和單位項目資金等可支配資金實行集中管理,努力做到將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到產業化重大項目建設中。其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整合各方面資金辦大事[9]。
3.4.3 加強部門服務
各部門要聯合共建,提高服務水平,做好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勤務兵”。涉及農業產業化的金融機構可適當降低涉農貸款利率,將貸款還款時限與農業生產周期相匹配,滿足農業產業化梯度信貸資金需求[10];利用電子政務簡化貸款審批手續快速處理申報需求;工商、衛生部門要加強過程控制,讓食品合法上市,堅決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保證食品安全;質監部門要輔助企業管理產品,抓好產品QS質量安全認證;農業部門要在種子、農藥、肥料、技術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農產品質量。
[1] 邢玉升.淺析現代農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求是學刊,2007(6):35-40.
[2] 羅荷花,李明賢.洞庭湖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評估與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1):8.
[3] 王 云,龍鳳玲.淡水養殖珍珠對常德市水體主要水質因子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0(31):23.
[4] 周燦芳,傅 晨.我國特色農業研究進展[J].廣東農業科學,2008(9):159-163.
[5] 李燕凌,湯慶喜.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其戰略對策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6):641-645.
[6] 李景華.關于建設遼寧現代農業的思考[J].農業經濟,2004(12):14-15.
[7] 李 萍.科技創新推進現代化農業建設[J].企業標準化,2008(13):30-31.
[8] 李曉明.綠色農業與其發展對策探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3.
[9] 魏福全,袁立璜,紀夢晨.基于訂單農業下貿易信貸的國內外對比及經驗啟示[J].特區經濟,2010(5):88-90.
[10]辛 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進和諧農村建設[J].中國經貿導刊,2010(3):40-41.
F321
:C
1001-5280(2014)02-0193-04
10.3969/j.issn.1001-5280.2014.02.20
2013 12- 14
羅湖川(1987-),男,湖南常德人,碩士研究生,Email:286033697@qq.com。*通信作者:黃大金,教授,Email:46383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