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生
顯微手術治療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23例分析
曹新生
目的觀察顯微手術治療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的臨床效果。方法23例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患者, 均予以顯微手術治療, 分析切除效果、并發癥與復發情況。結果23例患者腫瘤切除Ⅰ級14例(60.87%), Ⅱ級7例(30.43%), Ⅲ級2例(8.70%);患者術后出現1例(4.35%)輕微視覺障礙并發癥;患者術后1年內出現2例(8.70%)復發。結論顯微手術治療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具有一定可行性、安全性, 腫瘤切割效果理想, 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顯微手術;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臨床效果
矢狀竇旁腦膜瘤是附著于上矢狀竇基底且充盈矢狀竇角的腦膜瘤, 常見為纖維性與肉皮型腦膜瘤, 嚴重影響患者精神系統與生活質量[1]。其治療首先方式是實施手術切除, 術中操作者應盡可能切除瘤體以及被侵襲的矢狀竇、竇壁、甚至腦膜和顱骨, 以降低患者術后復發。相比于以往傳統手術方式, 在顯微鏡下手術可以保持術野清晰、能充分暴露顱內的腫瘤情況和神經和血管走向, 使手術操作者可最大可能的全切除腫瘤, 并且保護好腦組織, 避免傷及血管和神經, 提高臨床手術成功率, 降低患者術后遺留癥的發生率。本研究分析顯微手術治療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的臨床效果, 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6月診治的23例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患者, 男女比例13∶10,年齡20~69歲, 平均年齡(47.39±8.52)歲。本組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頭暈、頭痛表現20例, 出現癲癇發作10例, 出現單側肢體麻木12例, 出現單側肢體偏癱17例, 出現雙側肢體麻木6例, 雙側肢體均癱者6例, 同時伴有輕度意識障礙患者2例。23例患者均經影像學顱骨X片與CT等檢查, 臨床癥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 確診為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腫瘤類型:11例(47.83%)內皮細胞型;8例(34.78%)纖維細胞型;3例(13.04%)血管型;1例(4.35%)混合型。
1.2方法 23例患者采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稍抬高頭部、輕度彎曲頸部, 取仰臥位行顯微手術。過中線骨瓣的骨窗暴露腫瘤邊界>2 cm處做馬蹄形切口;避開引流靜脈, 沿邊緣將硬腦膜剪開;行瘤內與分塊切除法切除竇外腫瘤, 將腫瘤體積逐漸縮小至游離出腫瘤薄膜;根據患者竇腔阻塞與瘤體粘連情況, 選擇結扎切除或雙極電切方式;術中嚴格保護中央溝靜脈與瘤周代償回流粗大靜脈, 切除侵蝕顱骨、腦膜;止血后逐層關顱, 完成手術。
1.3觀察指標 采用Simpson分級法評價腫瘤切除效果:I級:腫瘤行全切、切除累及硬膜、顱骨, Ⅱ級:腫瘤行全切、切除累及硬膜, Ⅲ級:腫瘤行全切, IV級:部分的腫瘤切除, V級:單純的腫瘤減壓、活檢。觀察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腦水腫、腦梗死、神經障礙、視野障礙、偏癱);隨訪1年記錄患者復發情況[2]。
2.1患者腫瘤切除效果 術后23例患者中腫瘤切除Simpson分級情況:Ⅰ級14例(60.87%), Ⅱ級7例(30.43%), Ⅲ級2例(8.70%)。
2.2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術后23例患者中出現1例(4.35%)輕微視覺障礙, 未出現腦出血、腦梗死、精神障礙與偏癱。
2.3患者隨訪期復發情況 隨訪1年內23例患者中, 僅發現2例(8.70%)復發情況, 均為SimpsonⅢ級者, 術后復發情況較理想。
矢狀竇旁腦膜瘤屬于良性顱內腫瘤伴有局部侵襲, 發病率約占腦瘤患者的17%~20%[3], 矢狀竇旁腦膜瘤屬于腦膜多發腫瘤, 該腫瘤位于中央回區的矢狀竇旁, 故而得名, 這類腦膜瘤基底部起源于上矢狀竇, 并且附著于矢狀竇壁, 由于腦膜瘤與矢狀竇之間不存在腦組織, 瘤體向外周生長發展并突向大腦半球, 由于其位于腦組織的重要功能區, 手術進行切除具有一定難度, 容易在手術中觸碰中央回區皮層、中央溝靜脈及瘤周粗大靜脈, 引起諸多手術并發癥, 導致患者神經功能嚴重缺損。所以手術時既要爭取全部切除腫瘤, 又要注意保護好患者中央回皮層以及中央溝靜脈。相關文獻表明顯微手術是應用先進顯微技術的手術, 手術精細度較高,應用于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效果顯著, 可在全面切除腫瘤的基礎上, 保證臨床治療安全性[4]。基于此, 本研究選取23例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患者, 采取顯微手術治療, 分析患者腫瘤切除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與術后復發情況。
觀察文中23例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患者腫瘤切除效果, 可以發現21例(91.30%)患者腫瘤切除均為Ⅲ級以上, 表明腫瘤肉眼、累及顱骨、硬腦膜與靜脈竇均已切除,且未對中央夠靜脈、中央回區皮層等造成影響。原因在于顯微手術利用顯微鏡觀察中央回區中腫瘤分布情況, 沿靜脈走向切開蛛網膜分離瘤體, 同時松解中央溝靜脈, 并根據腫瘤情況選擇不同切割方式, 效果顯著。患者術后共出現1例(4.35%)輕微視覺障礙并發與2例(8.70%)復發, 表明顯微手術治療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具有一定安全性。顯微手術通過精細的手術操作可積極保護矢狀竇與中央溝靜脈,有效控制手術并發癥與復發情況, 降低腫瘤對患者神經功能的損傷, 保障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為進一步優化臨床效果,應為其制定詳細的護理與康復計劃, 如出院指導、心理護理、身體功能康復訓練等, 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醫療服務。
綜上所述, 顯微手術治療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具有一定可行性、安全性, 腫瘤切割效果比較理想, 具有實際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許瑞雪, 徐英輝, 趙春, 等.大型中央回區矢狀竇旁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21例報告.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3, 12(6):550-552.
[2] 張龍, 阮金成, 孟慶勇, 等.皮質中央區矢狀竇旁、鐮旁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3, 18(3):140-141.
[3] 劉濤.顯微手術治療矢狀竇旁腦膜瘤的臨床療效分析.吉林醫學, 2014, 35(8):1712-1713.
[4] 嚴暢, 蘇杰, 陳偉強, 等.矢狀竇旁腦膜瘤的顯微手術治療.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3, 14(8):571-572.
2014-08-19]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