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蓮姬
普外科老年患者圍手術期心理特點及心理護理
鄭蓮姬
目的運用老年心理學原理, 探討普外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通過心理引導, 讓老年患者能以最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手術治療, 促進康復。方法143例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進行評估、心理護理。結果除1例死亡外, 142例均達到預期效果, 不同程度減輕了患者的焦慮、孤獨、悲觀、恐懼心理, 增加機體抵抗力, 使其配合接受手術治療并順利進行康復治療。結論手術的成功及術后康復治療效果與積極的心理護理密切相關。
老年患者;圍手術期;心理護理
隨著國內人口年齡分布日趨老齡化, 老年患者比率不斷增加, 由于老年患者各臟器、組織生理功能發生退行性變, 表現為機體適應能力減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現象, 因而出現老年患者病程較長、恢復慢、易反復、療效不理想等現象, 做好老年患者的護理工作, 尤其是心理護理, 顯得更加重要[1]。老年患者的健康情況、社會家庭環境、個人修養、文化程度、心理接受能力及個人對疾病的了解程度等存在很大差異, 所以需要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以提高老年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 提高手術及術后康復治療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2009年3月~2012年11月本院普外科老年手術患者143例, 其中男87例, 女56例;年齡60~87歲,平均年齡67.3歲。文化程度:小學18例, 初中93例, 大專以上32例。住院時間7~22 d, 手術治愈142例, 死亡1例,治愈率99.3%。
1.2心理反應類型 手術對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來說,無疑是一種較重的心理負擔。由于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意志品質、家庭和社會環境不同, 對手術的心理反應也不一樣,大致可分為以下類型。
1.2.1焦慮不安 焦慮是個體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的、不愉快的情緒狀態, 表現為緊張、不安、急躁、失眠等, 但無法說出明確的焦慮原因[2]。這是老年患者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很多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不安心理, 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較為明顯。他們對自己患什么病、到底多嚴重、什么時候才能治好、會留下什么后遺癥等問題不清楚, 出現焦慮不安、煩躁、睡眠不佳、食欲下降等臨床表現。
1.2.2孤獨 孤獨是一種心靈的隔膜, 是一種被疏遠、被拋棄和不被他人接納的情緒體驗[2]。一般發生在住院時間較長、缺少家人陪護的老年患者中。此類患者性格多較為內向,不善言談, 也不愿意與同病房的其他患者交往, 加之很少有人來探視, 患者感到十分孤獨、非常寂寞, 會出現情緒低沉、整天躺在床上無所事是等表現。
1.2.3悲觀 老年人一般就有一種日落黃昏的感覺, 這種悲觀心理在患病后更加明顯, 認為自己沒用, 還要給親人添加負擔, 所以對治療的主動性不強, 一般不愿意配合治療。
1.2.4疑心 因為老年人基本身體狀況較差, 患病后極易往最壞處懷疑, 一旦遇到療效不滿意、治療時間長等情況,就懷疑自己是否患有惡性頑疾, 出現整日提心吊膽、疑神疑鬼等表現。
1.2.5其他 如絕望和恐懼心理的患者等。
1.3心理護理方法 根據不同心理反應, 抓住其主要心理特征進行分類心理護理。
1.3.1對焦慮不安心理患者, 要針對患者提出的每一個疑問給予認真、詳細的回答, 讓患者了解自己病情, 找出患者產生焦慮不安根本原因, 制訂一個實際有效的措施, 進行放松訓練。一般情況下, 大部分老年患者都能接受護士的意見,并在較短的時間內減輕或消除這種焦慮不安的心理, 飲食和睡眠狀況也有明顯改善。
1.3.2對于孤獨心理的老年患者, 除了要做好基礎護理外,多鼓勵患者參與各種交談會, 以親切的語言與患者交流, 以樂觀、熱情的情緒去感化患者, 除去其孤獨寂寞心理, 促使患者多參加同病室的病友的一些集體活動(如象棋、撲克等)。
1.3.3對悲觀消極的老年患者, 要向患者家屬講解清楚患者產生此種心態的原因及對治療產生的不良后果, 盡量爭取家屬的全方位配合, 比如平時多加關心患者, 多與患者交談,講解主動配合治療的意義, 并盼望其早日康復, 使老人用心感悟到親人們對他的關心[3]。
1.3.4對疑心心理的老年患者, 應采用心理疏導的方法, 要認真耐心地向患者講解疾病的原因、衍變過程、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短期內無法查出病變或不能確診的原因, 并以實際病例來說明患者所患疾病為何種疾病, 醫院完全有能力治好,讓患者心情愉快, 主動配合醫院的治療。
1.3.5對絕望、恐懼心理患者, 護理人員應樹立高度人文精神和責任感, 給予積極幫助, 要患者勇敢面對現實。少數患者需要進行反復針對性的開導, 使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勇敢與命運抗爭。
除1例死亡外, 142例均達到預期效果, 通過對其進行心理護理, 使他們由拒絕、恐懼手術逐步過渡到能夠主動、積極地接受手術, 并在術后積極配合治療, 取得較好的效果。
心理護理是在護理過程中, 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能, 通過護理手段, 控制一切消極影響, 幫助患者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 通過心理學調控及心理支持、心理健康教育過程, 促進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4]。通過對老年患者積極認真的心理護理, 絕大部分老年患者及其家屬們都能和醫護人員進行積極合作, 手術治療及術后康復達到了很好的療效。①針對圍手術期老年患者的心理問題, 護理人員接觸患者的時間最多,所以護士的一言一行對患者的心態影響較大。努力減輕或消除患者的各種不利心態是管床護士的重要職責。②幫助老年患者認識疾病、保持良好心態是心理護理的關鍵。③護士的心理護理直接影響老年患者的心態及療效, 護士要有扎實的老年心理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 要及時正確判斷老年患者的心態, 通過積極心理護理獲得患者信任, 使老年患者得到最佳的心理狀態, 積極配合接受治療, 使他們早日康復。
[1] 昌杰.淺談內科老年患者的護理.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2000, 10(3):10-11.
[2]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41-46.
[3] 林玲.淺談老年人心理特征及其護理.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3, 12(9):96.
[4] 王艷秋.399例老年手術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 .當代護士, 2010, 2(8):79.
2014-07-09]
133001 吉林省延邊第二人民醫院腦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