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立 易小艷 唐小梅
特約編輯:艾 華
2008—2012年是重慶開縣柑桔產業快速發展的5年。當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柑桔已成為當地果農增收致富的特色效益產業。目前,致力于轉型升級的開縣柑桔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工作重心也由提速發展轉變為鞏固提升。
2008—2012年是開縣柑桔產業財政投入最多、發展速度最快和發展成效最顯著的5年。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規模大。2012年全縣柑桔面積達到2.37 萬 hm2(35.62 萬畝),產量 19.55 萬 t,年均增長率分別達4.4%和8%,面積和產量均位居重慶市區(縣)前列,是重慶市柑桔生產大縣和全國柑桔生產二十強縣。
二是品種優。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5年間開縣先后規模化發展了W·默科特雜柑、鮑威爾臍橙等多個市場前景好的優良晚熟柑桔品種,減少了中熟品種的比例。品種更加豐富,早、中、晚熟柑桔品種比例更加趨于合理。
三是品牌響。“開縣春橙”已成為開縣農業特色品牌、亮點品牌,是“重慶市著名商標”,品牌價值達4.24億元。“春臍”“春血”和“春錦”等開縣晚熟柑桔多次榮獲“重慶市優質柑桔金獎”“中華名果”和“消費者喜愛產品”等稱號。
四是鏈條長。引進柑桔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柑桔原料果可達20萬t,消除了果農賣果難的困擾,保障了柑桔產業效益。培育的柑桔鮮銷龍頭企業,集柑桔包裝、商品化處理、冷藏和鮮銷為一體,提升了產業效益,促進了產業發展。
五是市場寬。通過品牌打造和宣傳推介以及市場流通主體培育,東北、西北和華北等傳統市場得到進一步穩固。同時,陸續拓展了福建、深圳和河南等地市場,部分柑桔產品打入了中國香港和越南、俄羅斯等國際市場。
一是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配套完善。開縣很多果園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生產條件較落后,尤其抗旱池、蓄水池等灌溉設施較少,不能有效保障果園灌溉。果園機耕道、人行便道等道路系統不健全,果農生產、生活不方便,特別是生產管理物資和柑桔果實搬動都要靠人肩挑背馱,導致生產管理成本增加,降低了產業效益。
二是還未完全樹立商品化意識。部分果農商品化意識淡薄,缺乏質量意識和優質優價意識。具體表現為,一些果農不愿意分級采摘銷售,習慣“合樹搖”“統貨銷售”;商品化處理率低,果實商品性差,達不到名品、精品高端產品標準,價格和效益不高;包裝意識不夠,柑桔鮮果大多散裝貯運和銷售,缺乏必要的包裝。
三是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果農科技意識較薄弱,傳統的耕作和生產管理技術運用較多,而對新技術、新設施和新設備的接受和運用能力緩慢。管理粗放,憑經驗管理、不合理管理。先進實用技術的普及率、運用率較低,從育苗到果品銷售的全過程沒有形成標準化、規范化。尤其是對無公害生產技術和標準化生產規程了解不多,生產和銷售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三品一標”產品的認識還沒有到位。
四是現代生產與營銷機制不健全。分戶生產、分戶經營較為普遍,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龍頭企業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生產較少;營銷方式與營銷手段單一,營銷方式主要是傳統的本地運銷大戶和外地客商上門收購,專業合作社大多在生產環節發揮作用,而有效開拓市場、帶動果品銷售的較少,沒有形成產銷一體化。此外,龍頭企業對產業的帶動引領也不明顯。
開縣柑桔產業要完成轉型升級、鞏固提升,實現穩定、持續、健康發展,就要以果農增收為核心,著力穩面積、提品質、建標準、塑品牌、拓市場和增效益,重點在“調整”上做文章、下功夫。即:從重產前、產中調整為產前、產中、產后并重;從重數量調整為數量質量并重,更加注重質量安全;從重發展調整為適度發展,以重管理為主;從重生產調整為生產銷售并重;從生產低端產品調整為培育中高端商品、精品為主;從單一種植生產調整為產業與環境保護、休閑旅游觀光業打造相結合。為此,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應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改善基礎條件,增強生產能力。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是柑桔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做好規劃,對全縣柑桔果園的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進行系統、詳細的規劃與改造,提高現代柑桔果園生產水平;加大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市、縣現代農業項目、支農項目、國土整治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等方面資金的支持,對未配套的果園進一步配套,不完善的果園進一步完善,需整修的果園進一步整修。這樣既方便果農的生產生活,又可提高果園生產能力。
二是建設精品果園,提高質量效益。提高柑桔果品質量是打造品牌的基礎和實現柑桔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與關鍵,也是提高柑桔產業效益的基本前提。通過多施餅肥等有機肥,少施化肥,增施增甜等微肥,提高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過噴施果面清潔劑,促進柑桔果面清潔、顏色鮮艷,從外觀來吸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改變統采統銷做法,實施兩次采收,即第一次采收小果、畸形果和蟲害果等不適宜鮮銷的果實,留下大小整齊一致的果實,第二次作為精品果采收,提高價值。此外,對郁閉果園等采取整形修剪、回縮等綜合改造,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提高鮮果品質。
三是推廣標準化技術,提升生產水平。一方面要切實樹立標準化理念,教育和引導柑桔產業從業人員樹立標準化生產觀念和綠色發展理念,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其他有害投入品,著力打造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要從園址選擇、品種選擇、土肥水草管理、病蟲害防控、果品采收與商品化處理銷售等各環節,按照標準化生產技術、質量標準進行生產與管理。利用職業農民培訓等各種培訓平臺,加大對果農、專業合作社和相關企業技術骨干的技術培訓,提高其種植水平。要加大標準化生產技術指導,積極做好示范,輻射帶動果農生產管理觀念的轉變。建設更多的標準化生產示范園,提高現代科技普及率和應用率,實現柑桔生產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和安全。
四是強化品牌打造,提升知名度。經過近幾年的宣傳、推介,“開縣春橙”品牌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要繼續加大投入,圍繞“開縣春橙”品牌做文章,使之成為全國知名品牌、馳名商標,從而提升開縣柑桔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首先要切實加強宣傳,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和戶外廣告等多種宣傳媒介和信息發布平臺,多種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推介“開縣春橙”,集中塑造開縣柑桔形象,擴大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知名度;其次要重視品牌形象策劃,精心設計開縣柑桔“LOGO”主題形象、標志和中高檔果包裝箱等,加強品牌管理和保護,防止影響品牌價值和形象行為的發生。此外,要開展多形式的促銷活動,如舉辦柑桔文化節,開展產銷對接;或到主銷城市搭建銷售平臺,開設直銷窗口;也可到超市和批發市場開展促銷活動,提高開縣柑桔的市場占有率。
五是培育市場主體,多渠道開拓市場。首先要積極培育鮮銷龍頭企業。扶持、壯大本地現有農業企業,支持企業開發市場,搞活市場流通,帶動開縣柑桔銷售。其次要積極扶持加工龍頭企業,支持加工企業技改,深化和多元化開發加工產品;鼓勵、支持和扶持加大收購本縣加工果的力度,確保果農增收。此外,還要壯大營銷隊伍,積極培育營銷隊伍,鞏固原有運銷大戶、經紀人,有意識地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有經營頭腦的村社干部中選拔培養柑桔經紀人;利用陽光工程、新型農民等陣地對柑桔經紀人進行培訓,提升他們的營銷理念和水平,提高他們的品牌、市場、質量、自律意識;利用柑桔節、展銷會等平臺,鼓勵大家走出去,了解和開拓市場;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完善激勵機制,加大營銷獎勵力度,努力培植壯大新型營銷隊伍。
六是綜合開發利用,增強內生動力。在柑桔產業轉型升級上,要創新理念,跳出柑桔抓柑桔,與美麗鄉村建設、生態保護建設、生態旅游、增收就業等內容相結合,增強柑桔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激發柑桔產業強勁生命力。大力支持、鼓勵發展家庭農場,特別是集旅游、休閑、觀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及觀光農業,有利于擴大就業和促進產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