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鋒
肝臟疾病與糖尿病的臨床探討
王運鋒
目的 探討肝臟疾病與糖尿病的關系。方法 對 32 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結果 31例患者中糖尿病引起肝損害 1 例 , 酒精性肝病合并 2 型糖尿病 10 例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引起的 2 型糖尿病 20 例 , 應用胰島素增敏劑、保肝等療效顯著 , 無死亡病例。結論 肝病與糖尿病之間存在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關系。影響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是失代償期肝硬化。
酒精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
1. 1 一般資料 31例患者中男 25例 , 女 6例 , 年齡 37~67歲 ,平均年齡 48.5歲。
1. 2 診斷標準 糖尿病符合 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提出的診斷標準 (1999)[1], 并結合 2003年 11月國際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建議的 IFG的界限值 5.6~6.9 mmol/L。酒精性肝病臨床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的 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2010年修訂版 )的診斷標準[2], 酒精性肝病臨床診斷思路為:①是否存在肝病;②肝病與飲酒及糖尿病的關系;③是否合并其他肝病 ;④如何確定為酒精性肝病 , 則其臨床病理屬于那一階段。NAFLD符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的非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 (2010年修訂版 )[2]。
1. 3 病例特點、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
1. 3. 1 31例患者中糖尿病引起的肝損害 1例為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均在 8.7~9.4 mmol/L, 餐后 2 h血糖為 12.4~13.2 mmol/L, ALT 80~120 U/L。病毒性肝炎標志物為陰性。患糖尿病病程較長 , 達 13年 , 長期不規律服用降糖藥及保健品降糖。
1. 3. 2 酒精性肝病合并 2型糖尿病 10例 , 其中酒精性脂肪肝 6例 , 年齡 30~45歲。酒精性肝炎 3例 , 酒精性肝硬化 1例 ,明確診斷糖尿病病史為 3~8年 , 均有 HBsAg陽性史 , 且有明顯的乏力、食欲不振、肝區疼痛、肝大癥狀 , 采用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 10例 , 空腹血糖 12.4~14.6 mmol/L, 餐后 2 h血糖16.2~19.4 mmol/L, ALT<300 U/L、AST/ALT>2。
1. 3. 3 20例 NAFLD患者 , 年齡 40~67歲 , 明確診斷糖尿病病史為 3~5年 , 均未用藥物控制血糖 , 均無糖尿病并發癥 ,空腹血糖 6.2~9.1 mmol/L, 餐后 2 h血糖 11.9~16.2 mmol/L。
1. 4 治療結果
1. 4. 1 1例 2型糖尿病繼發肝功損害者 , 均在控制飲食、適當運動、保肝治療的基礎上改用胰島素治療。出院時 , 肝功恢復正常 , 空腹血糖及餐后 2 h血糖接近正常。
1. 4. 2 10例酒精性肝病合并 2型糖尿病者 , 應用胰島素治療 , 同時給予保肝治療。出院時 , 空腹血糖 6.7~9.6 mmol/L,餐后 2 h血糖 9.2~11.2 mmol/L。肝功明顯好轉。
1. 4. 3 20例 NAFLD患者 , 未給予嚴格控制血糖 , 根據病情計算每日所需熱量 , 低脂低糖適量蛋白質高維生素飲食 , 同時積極治療肝硬化的各種并發癥。
肝臟在葡萄糖代謝和能量穩態中起重要作用。肝臟疾病與糖尿病之間有三種關系:①糖尿病引起肝損害;②肝臟疾病與糖尿病同時存在;③肝臟疾病引起糖代謝紊亂及肝源性糖尿病[3]。糖尿病及其基礎疾病除可導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外 , 還可促進其他肝病肝纖維化的進程 ;長期服用降糖藥物及中草藥偏方進一步加重肝臟負擔。提示糖尿病與肝病之間存在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關系 , 故治療原則上應以戒酒和營養支持 , 減輕酒精性病的嚴重程度 ;改善已存在的繼發性糖尿病及其他并發癥。目前 NAFLD 治療的藥物主要有抗氧化劑 , 胰島素增敏劑 , 降脂藥物和護肝藥物。本文 15% 的患者同時有空腹血糖增高 , 均以餐后 2 h 升高為主 , 臨床上易被漏診。影響中國酒精性肝病伴發糖尿病患者預后的主要因素更可能是飲酒導致肝細胞反復發生脂肪變性和壞死 , 最終發展為肝硬化 , 則形成不可逆病變 , 并活化各種致癌因子。治療上以積極合理治療肝病為主 , 需保證每天有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供應 , 需限制活動 , 輔以糖尿病治療。
[1]陸再英 ,鐘南山 .內科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11: 779.
[2]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 .酒精性肝病診療指南 (2010 年修訂版 ).中華肝臟病雜志 , 2010,18(3):167-170.
[3]項坤三 .臨床糖尿病本質認識的深化 .中華糖尿病雜志 , 2009, 1(1):3-5.
2014-04-18]
110042 沈陽市大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