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鴻霞
實習醫生與患者溝通能力的培養
龔鴻霞
醫患關系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 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化解醫患矛盾的良藥 ,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在臨床實習階段加強實習醫生與患者溝通能力的培養 , 對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至關重要。
實習醫生 ;醫患關系 ;培養 ;溝通
臨床醫療中最重要的一種關系是醫患關系 , 也是一種以道德為核心、以醫療職業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的人際關系 ,是在長期的醫療實踐活動中產生與發展。醫患關系通常表現為非技術層面和技術層面 ,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 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日漸提高 , 從而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 醫療糾紛層出不窮[1]。隨著醫學模式的轉化 , 醫患關系中的非技術層面越來越受到重視 , 它包含醫患之間的心理、法律、社會等關系。1989 年世界醫學界的福岡宣言 :“所有醫生都必須學會交流和人際關系的技能 , 缺少共鳴 (同情 )應該視作與技術不夠一樣 ,是無能力的表現”。臨床實習醫生應該明白以上目標 , 因為你是未來的醫生 , 人際關系是醫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患者溝通的問題是每天所面臨的問題。一名合格醫生必須有良好溝通的能力 , 而良好溝通能力必須從實習醫生開始。實習醫生一旦進入臨床 , 所面臨的是不同人群 , 不同地域 , 不同文化程度 , 不同的地理環境的患者 , 他們表現的是法律意識薄弱 , 對醫患關系認識不深 ,在醫患溝通上缺乏技巧與應對策略。面對患者時往往表現為緊張、焦慮、自信心不足等心理狀態[2]。以上問題必須由實習醫生與臨床帶教老師共同努力來解決。
隨著衛生法規體系的不斷完善 , 醫患關系已不僅涉及倫理、道德、制度等問題,而且已演變成一種契約、合同及法律關系,患者及家屬有選擇醫生權、知情同意權、參與醫療抉擇權,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增強。在當前的醫療形勢下 ,醫患關系緊張 ,通過教學、講座、學習競賽、臨床帶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 , 加強臨床實習醫生的法制教育 , 不僅能讓他們熟悉和掌握相關法律的具體內容 , 了解患者的合法權益和自己的義務責任 , 而且能使他們深刻認識到法律的地位和尊嚴 , 規范自己的行為 , 自覺履行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責任和義務 , 培養健全的法律心理。 在臨床實踐中 , 不僅要求實習醫生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 , 同時也要求其切實恪守醫療道德 , 保持良好的醫德醫風。這就要求實習醫生學會換位思考 ,真誠對待患者 ,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情 ,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3], 讓患者感受到關愛、尊重、公平與保護 ,建立互相信任、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醫患關系 , 樹立醫生的誠信整體形象。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醫患關系呈現諸多新的特征[4],即現階段醫患關系作為一個全社會廣為關注的焦點問題 , 是患者從原來的被動求醫變成主動擇醫。相對而言,醫生是主動的 , 而患者是被動的 , 在信息占有上 , 醫生是有專業知識的 , 患者相對缺乏醫學知識。醫生是強勢者 , 患者是弱勢者。雖然在法律意義上而言 , 醫患是平等的 , 但在技術上是不對等的 , 因此 , 在醫患溝通中醫生起主導作用 , 是保持良好醫患溝通的主要責任者。
1987 年英國醫學會對醫生交往能力的評估作為醫生資格考試的一部分 , 近年來 , 發達國家的醫學院校 (美國、英國等 )普遍開設了《醫患溝通的藝術》、《醫患溝通》、《如何告訴患者壞消息》及《醫生與患者相處的能力》等專門課程[5]來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國內 2008 年 9 月 ,國家教育部、衛生部印發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 - 臨床醫學專業 (試行 ) 》[6]。該標準對本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醫患溝通意識、能力和考核均有具體要求。無論是當前的醫療形勢 , 還是臨床醫學教育的趨勢 , 都要求實習醫生端正職業態度 , 在醫療過程中 ,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能力的培養 ,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 構造和諧社會。說明我國對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培養的必要性也已成共識。
實習醫生剛進入臨床時 , 醫學實踐缺少的事實造成其與患者溝通時心理上的退縮。由于醫學知識與臨床經驗有限,臨床技能水平較低,實習醫生在與患者交流時會擔心對患者的問題無法應對 ,或是操作不熟練引起患者痛苦和不滿 ,因而面對患者時缺乏自信心 ,顧慮較多 ,阻礙了與患者溝通交流的展開和深入。因此 , 臨床教學中做到教導實習醫生如何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制定詳細、系統的教學計劃 , 結合臨床實際定期給實習醫生上課 , 內容以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主 ;定期舉行專題講座 , 介紹國內外醫學的新進展 , 讓他們了解更多醫學發展的新動態。在臨床工作中 , 帶教老師盡可能提供實習生鍛煉機會 , 如擔負一定的醫療工作 , 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這樣 , 才能培養實習醫生過硬的診療技能 , 不僅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 也是增強患者對實習醫生順從性和信任度的重要保證。
在社會實踐中 , 各行各業都有職業禮儀規范 , 禮儀包括語音、姿態、動作、表情等。特別是在當前的醫療活動中尤為重要。實習生按醫生職業行為規范嚴格要求自己,樹立健康的職業形象是醫患溝通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到有技巧、有禮、有節的原則 , 體現對患者的尊重 , 服飾要整潔大方 ;做到禮貌稱謂患者及禮貌用語 , 鼓勵性用語和安慰性用語。在醫患溝通中注意眼神和必要的微笑 , 同時配合雅觀自然及友好的手勢。在醫術操作中動作要輕柔,以盡量減輕患者痛苦為原則[7]。在臨床具體教學中 , 帶教老師將臨床經驗與理論系統地、有計劃地給他們講授 , 同時輔以病房實踐、角色扮演等訓練計劃 ,使實習醫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 ,得到交流的親身體驗 ,逐步積累交流的技巧和經驗 , 提高溝通的能力[8]。
實習醫生是學習臨床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而醫患溝通能力是實習醫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習期間 , 強化實習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 樹立規范、正確的醫患溝通意識 ,對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及培養新一代合格醫務工作者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1]連文海 .醫學生臨床實習過程中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健康研究 , 2009, 9(2):156-158.
[2]周江瑾 , 劉文淵 .淺談兒科醫院實習生醫患關系的技能培養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 2011,(7):115,125.
[3]張曉林 .兒科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培養的探索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 , 2010,12(6):633-634.
[4]張玲 .醫患關系的變化與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1,3(2):65-66.
[5]李曉光 ,劉娜 .臨床實習醫師醫患溝通技能培養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 2008,15(11):1057-1058.
[6]國家教育部 ,衛生部 .本科醫學教育標準 - 臨床醫學專業 (試行 ).教高 [2008], 2008 (9):9.
[7]陳翔 .論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巧的缺失及對醫德教育的啟示 .中醫教育 , 2011,30(3):48-50.
[8]盧笑倩 .淺談實習醫生如何培養醫患溝通的能力 .哈爾濱醫藥 , 2013,33(1):47.
2014-04-10]
322000 浙江省義烏市中心醫院綜合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