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慧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檢驗中的對比分析
張智慧
目的 對在血常規檢驗中運用不同采血方法對于檢驗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 體檢者 300 例 , 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 每組 150 例。對兩組體檢者分別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對其進行采血 , 對照組的 150 例體檢者采集末梢血 , 試驗組的 150 例體檢者采集靜脈血。在兩組體檢者都采血完畢后 , 再通過利用專業的儀器來對兩組體檢者的血常規進行檢測 , 從而對兩組體檢者的血常規的檢驗數據進行詳細的對比。結果 通過將兩組受檢者的血常規的檢驗結果進行比較得知 , 試驗組體檢者的各項血液相關指標即: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血色素等的檢測結果比對照組體檢者的各項血液指標明顯要高 , 故兩組的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血常規檢查結果會隨著采血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 經過對比分析得知靜脈血采取的方法的檢測穩定性明顯高于末梢血采取方法 , 臨床應用效果最好的血液采取方法 , 很值得推廣臨床使用。
不同采血方法 ;靜脈采血 ;血液常規檢驗 ;應用效果 ;手指末梢采血 ;檢驗結果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醫院在 2011年 11月 ~2012年 11月之間在該院進行身體檢查的 300例患者 , 其中包括男 135例 ,女 165例 , 年齡 15~80歲 , 平均年齡 (47.4±7.7)歲 , 并采取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 每組 150例 , 其中試驗組包括男 86例 , 女 64例 , 對照組中有男 49例 , 女 101例。
1. 2 方法 在采集血液之前 , 為了能夠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則所有的受檢人員最好在檢查前1天晚上應該要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 , 除此之外 , 還要做到 20:00之后禁食并保證是空腹。兩組受檢人員均在 8:00對其進行采血 , 用一次性采血負壓管對試驗組 150例體檢者進行肘臂前側靜脈血采集 , 采血時 , 體檢者可以躺著或坐著 , 當消毒完畢后 , 采血員就可以在患者的前臂肘窩正中的靜脈位置來對其進行采血 , 采血完畢后 , 再用稀釋液對其進行稀釋 , 然后再輕輕搖晃拌合 , 等到完全均勻后再將其放在抗凝管中等待檢驗;而至于對照組體檢者 , 采用微量吸管來對其進行手指末梢血的采集 , 在采集之前 , 應當要先檢查體檢者的手指部位 , 并使用酒精棉球對其進行消毒 , 待做完這項工作后 , 則采用專業的末梢血采血針來對其進行血液標本的采集 , 此后接下來的工作與靜脈采血一樣用稀釋液將血液進行稀釋并輕搖均勻 , 然后再將所采集的末梢血按照分組放入抗凝管中[1]。最后所有的樣本都要經過專業的儀器設備對其進行血常規的檢測 , 從而對兩組患者的血常規的檢驗數據進行詳細的對比。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8.0統計軟件對該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 , 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采用 t檢驗 ,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將兩組受檢者的血常規的檢驗結果進行比較得知 ,試驗組體檢者的各項血液相關指標即: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血色素等的檢測結果比對照組體檢者的各項血液指標明顯要高 , P<0.05,故兩組的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常規檢測結果比較
注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紅細胞 ( × 1 012/ L ) 白細胞 ( × 1 09/ L ) 血紅蛋白 ( g / L ) 血小板 ( × 1 09/ L ) 血色素 ( g / L )試驗組 1 5 0 3 . 6 8 ± 0 . 4 5a 6 . 4 ± 3 . 6a 1 0 0 . 0 ± 1 4 . 6a 2 0 8 . 0 ± 8 5 . 4a 0 . 3 9 ± 0 . 0 3a對照組 1 5 0 3 . 5 5 ± 3 . 0 8 5 . 8 ± 1 . 6 1 3 . 5 ± 1 4 . 5 2 3 2 . 0 ± 6 0 . 3 0 . 4 5 ± 0 . 0 2
血常規檢測作為現今臨床上應用最廣泛且最基礎的一種血液檢查方法。經過上述文章所做出的敘述以及探討的結果表明 :血常規檢驗結果受不同的血液采集方法所影響 , 通過靜脈采血所得到的血液指標的穩定性明顯就比在手指末梢所采集的血液所得到的血液指標好 , 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劉小東 ,崔會欣 ,焦冠勇 ,等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規相關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對比分析 .中國醫藥科學 , 2012,2 (16):111-113.
2014-04-10]
130000 長春市寬城區新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長春民族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