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元
本文就醫院中藥炮制在現階段不能充分利用,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目前,中醫院醫師基礎知識掌握的很好,中藥功效了解的也很透徹,但在中藥炮制后的功效就懂得微乎其微了。如酒制中藥、蜜制中藥、土炒中藥、鹽制中藥、砂燙中藥、油制中藥、米炒中藥等,對中藥炮制后目的不清楚,炮制后的作用不明確。
1.2古代醫藥聯系密切,醫生對炮制內容也極為精通,因此,在一些基礎方中不再注明炮制方法,而現在大多數醫生喜歡沿襲舊方,這樣往往使調劑人員誤解醫生之意,結果造成與原義不相符的療效。不同版本的方劑教科書中同一個處方的中藥,有的注明炮制方法,有的卻未注明,造成調劑人員誤配,影響了療效[1]。
1.3有些醫院醫生藥品生熟濫用嚴重,對中藥炮制療效的轉變掌握不夠確切,如中藥何首烏本義取其滋補、烏發等作用,但處方中未注明炮制品,調劑人員按生品付發,造成滑腸致瀉的作用。
2.1炮制人員不負責任,在飲片凈制加工時,由于方法不當,造成一些非藥用成分的混入或炮制程度不符合標準,炮制品中?;煊心嗌?、紙屑、草木等雜質。有的混有非藥用部分,如麻黃、龍膽等藥材,莖和根部分別入藥,但作用也不相同;龜板、鱉甲等動物類藥材,仍殘存腐肉,沙燙后呈焦糊狀,有的尚沾有沙粒;烏梅、山楂、訶子、山茱萸等藥很少醫院去核;山藥本義炒黃,而結果卻炒焦了,艾葉炭卻成了灰。這樣,藥品雖有炮制之名,但無炮制之實效,達不到炮制目的,從而影響了炮制品的質量[2]。
2.2炮制人員在炮制藥品時,沒按要求去做,大小沒有分檔。在藥品炮制過程中,一定要規格把藥材切成塊、片、段、絲的形態,飲片的大小應該要嚴格分檔,否則就會出現炮制不均勻的狀況。例如,在藥材炮制時,藥材表面已炭化,內部卻還不到火候,則會出現內部白心或硬心的現象,影響藥材的藥性。何首烏需要黑豆汁久蒸才能起到滋補肝腎的作用,但有些炮制人員嫌麻煩,沒按基本標準去做,結果使炮制品半生不熟,失去了想要達到的療效,造成了肝腎損害。
2.3炮制輔料質量不佳或使用不當,一是炮制輔料數量不足,如炙黃芪100 kg藥材需用蜂蜜25 kg,而實際只有22 kg。二是輔料質量不佳,酒的純度不夠,蟲蛀過的麥麩,腐爛的生姜制成姜汁,使用沒有挑選過輔料,里面的沙石和泥土雜志影響炮制結果,蜂蜜沒有要求煉到所需程度,就與藥材混合,則炮制品色澤和手質都達不到理想狀態。三是輔料使用不當。例如土炒白術,應當用伏龍肝即平常所說的灶心土,卻用一般的土代替;更有甚者用燙制過的馬錢子等帶有毒性藥材的沙子來燙制山甲、阿膠、刺猬皮、雞內金等,使毒性混合在后制品中,起不到藥材應用的作用,嚴重者會導致藥物中毒現象[2]。
2.4溫度掌握不好,炮制方法精確。炮制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溫度,應該要掌握好火候和時間。就是平時所說的,要炒至黃而焦,焦并且成炭狀,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炒斷絲的外表面成炭但是絲不斷,蜜炙款冬花已呈焦糊狀,艾葉炭看不出葉子的形狀等。工作中強調的“如法炮制”,是對炮制要求的最精準概括。但是有很多觀念淡薄的炮制人員對有關規定視而不見,隨便更改炮制方法。
2.5調劑人員不負責任,處方中醫生需要炮制品,注明法半夏而調劑人員卻擅自付生品或誤付生品,或是付清半夏、姜半夏,與原意不符,甚至中毒;處方醫師書寫地黃,意在生地黃,而調劑人員卻付熟地黃,作用相反,失去了原來所需要的療效。
3.1現在大多中醫院只注重發展醫療,追求經濟效益,從不過問中藥的來源和質量,尤其對炮制人員和調劑人員不夠重視,對藥品質量不加過問,忽視對這方面人才的培養。
3.2技術匱乏,設備簡陋,有些中醫院條件不足對中藥炮制工作缺乏應有的重視和支持。他們不注意對炮制人員的培養,炮制人員技術匱乏,炮制室簡陋,炮制人員是非專業人員,甚至有些小型醫院根本不具備炮制室,致使中醫院炮制工作上不去,從而影響了臨床上的應用。
一是從事中醫事業的醫療工作人員,都應掌握一些有關中藥炮制方面的知識,并能靈活充分掌握,保證臨床用藥的療效;其次,中醫藥對中藥炮制人員的素質要重視起來,加強培訓,改進炮制工藝。并健全相關制度,嚴格按操作程序,獎罰分明,調動其積極性,對提高技術質量,確保臨床療效,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趙雅娟,裴麗華.影響中藥安全應用因素的探討.黑龍江醫藥,2011,14(4):276-277.
[2] 黃富遠.影響中藥炮制品質量的因素淺析.浙江中醫雜志,2008,4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