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利萍 李玉軍 張洪巖 齊秀恒
博寧聯合放療在高危乳腺癌中的療效觀察
畢利萍 李玉軍 張洪巖 齊秀恒
目的 觀察博寧聯合放療在高危乳腺癌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高危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化療 6 周期后擬行放射治療的患者 40 例 , 隨機分為博寧治療組 20 例 (博寧聯合放射治療 )和對照組 20 例 (放射治療 ), 治療組給予博寧 30 mg, 加入 500 ml生理鹽水 , 每 2 周重復 , 共 3 次。結果 博寧治療組骨轉移發生率為 25%, 對照組骨轉移發生率為 50%, 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博寧治療組較對照組發生骨轉移時的疼痛程度輕。結論 博寧明顯降低了高危乳腺癌骨轉移發生的幾率 , 減輕了發生骨轉移患者的疼痛程度 , 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
乳腺癌 ;博寧 ;放射治療 ;骨轉移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 , 骨是乳腺癌最常見的轉移部位[1]。乳腺癌發生骨轉移后 , 可導致骨質疏松、高鈣血癥、脊髓壓迫 , 甚至病理性骨折等嚴重并發癥[2],影響患者生存質量。于 2010~2012 年本科對高危乳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療期間應用博寧預防骨轉移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2010 年 1 月 ~2012 年 1 月共收治高危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 40 例 , 為轉移陽性淋巴結≥ 10 個或炎性乳癌 , 無遠處轉移 , 患者年齡 33~64 歲 , 中位年齡 51 歲 ,隨機分為博寧治療組和對照組各 20例。兩組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全組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及 6 周期化療 , 休息 3~4 周后接受患側胸壁及鎖骨上淋巴引流區的常規放射治療。治療組放療同時給予博寧 30 mg, 加入 500 ml生理鹽水 , 靜脈滴注 4 h 以上 , 每 2 周重復 , 共 3 次 ;對照組僅給予放射治療。
1. 3 隨 訪 隨 訪 至 2013年 8月 , 中 位 隨 訪 時 間 30個 月(20~44), 觀察指標為放射治療后骨轉移發生的例數及疼痛程度 (疼痛評分 )。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期間全組發生骨轉移 17 例 (42.5%), 其中博寧治療組發生骨轉移 5 例 (25%), 對照組發生骨轉移 12 例 (60%), 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博寧明顯降低了高危乳腺癌患者的發生幾率;博寧治療組發生骨轉移的評分明顯好于治療組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骨轉移是乳腺癌常見的并發癥 , 尤其是對于轉移淋巴結陽性≥10個或炎性乳癌等高危乳腺癌患者。骨轉移可產生劇烈疼痛 , 影響患者生存質量。骨轉移以骨破壞較常見 , 造成血鈣水平升高 , 產生疼痛 , 甚至發生病理性骨折。博寧是雙膦酸鹽類藥物 , 能夠抑制破骨細胞活性 , 抑制其對骨質的吸收 , 減少骨質破壞 , 延遲或防止骨轉移的變化[3]。本研究在易發生轉移的高危乳腺癌患者放療期間給予預防性博寧用藥 , 降低了治療組骨轉移發生的機率 , 減輕了發生骨轉移患者的疼痛程度 , 且未觀察到應用博寧后明顯的毒副作用。
綜上所述 , 高危乳腺癌患者放療期間預防性應用博寧可降低乳腺癌骨轉移發生幾率 , 減輕發生骨轉移的疼痛程度 ,有臨床應用價值。
[1]Mundy GR. Metastasis to bone causes, consequences and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Nat Rev Cancer, 2002,2(8):548-593.
[2]Johnson JR, Williams G, Pazdur R. End points and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pproval of oncology drug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3, 21(7):1404-1411.
[3]李志革 ,廖萍 ,胡曉樺 .帕米膦酸二鈉 (博寧 ) 治療癌癥骨痛的療效觀察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 1999,6(1):86.
2014-04-21]
065000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心醫院腫瘤科
齊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