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清 徐滿平
浙江需要發展服務主導型經濟
徐一清 徐滿平
必須從歷史性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服務業的發展,
這將是浙江經濟發展上的進一步解放思想,越早越主動
浙江發展服務主導型經濟必須采取切實的政策措施,促進服務業做大做強。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把服務業當作事關浙江全局的戰略性產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推進服務業進一步發展;遵循服務業發展的內在趨勢,確立進一步發展的政策取向。
(一)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服務業的認識,把服務業作為促進浙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迄今為止,傳統認識多把發展服務業看作是單純為其他產業補充服務的行業,對支柱產業、戰略產業的認識也往往是局限于工業制造業領域,這某種意義上成為影響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全省上下必須進
一步提高對發展服務業的認識,把服務業作為促進浙江經濟發展的戰略性產業。
從近期效應來看,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對浙江經濟增長與發展產生全局性的促進作用。發展服務業可以有效吸納勞動力、擴大城鄉勞動就業,增加地方政府財政稅收,有效增加地方的地區生產總值,有利于密切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之間的關系,促進浙江經濟良性循環。
從中期效應來看,服務業進一步發展對浙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這是因為,進一步發展服務業有利于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有助于減少、控制污染,保護環境和修復重建生態環境等,可以有效地調整提升產業結構和勞動就業結構,進一步發展現代信息技術服務業還可以有效地促進信息化以及信息化與工業化的互動結合,進而推動新型工業化。

從長期效應來看,服務業進一步發展是推動浙江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現代工業化社會向現代服務型社會轉變的巨大而又持續的動力。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服務型社會的發展演變,這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般趨勢,是普遍規律,對中國和浙江省也同樣適用。目前發達國家已實現了工業化社會向服務型社會的轉變,現階段中國經濟總體上仍處于工業化階段,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信息化、后工業化社會和服務型經濟的苗頭,上海、北京等地區開始了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的轉型。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也就是到2020年全國全面實現小康之時,東部沿海地帶特別是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的經濟將會顯現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業主導型經濟轉型之勢。
浙江必須從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戰略高度來認識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是浙江經濟發展上的進一步解放思想,越早越主動。
(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推進服務業進一步發展。一是生產型服務業與消費型服務業協調發展。既要緊密圍繞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力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又要緊密結合城鄉居民生活進入全面小康階段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大力發展生活消費型服務業。
二是城市服務業與農村服務業統籌發展。在不放松城市服務業發展的同時,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大對農村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使全省農村服務業發展水平有顯著提高,以此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
三是改造傳統服務業與發展提升現代服務業并舉。一手抓現代服務業的加快發展,擴大和提升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保險、咨詢服務、信息服務、研發服務、商務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在整個服務業和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份額,努力使現代服務業逐漸成為拉動整個服務業和國民經濟增長與發展的龍頭;一手狠抓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升級,特別是要加大對商貿流通、餐飲、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學校教育、就業指導、醫療衛生、社區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服務業的改造升級力度,使這些服務業企業組織煥發生機活力,滿足城鄉居民生活改善需要。
四是分類指導,正確處理政府公共品服務業和私人品服務業發展的關系。總的說來,需要建立健全不同的規制政策來發展這兩類服務業。鑒于目前政府公共品服務業發展不足和效率不高的情況,進一步發展服務業的一個重點就是加快發展政府公共品服務業,加大對社會的公共服務供給,并通過深化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顯著提高政府公共服務效能。但是,政府公共服務業的加快發展不是簡單地搞市場化,而是加強和改進政府調控和管理,有限引入市場競爭因素,必須明確堅持政府公共服務供給發展以政府財政支持為主。而對于已市場化的私人品服務業,其進一步發展主要是綜合運用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外商資本多種力量推動其發展,仍然需要堅持市場化調節,但也必須加強政府對其必要的規范管理,使之健康發展、有序運行。
(三)進一步發展服務業需要遵循其內在的發展趨勢和政策走向。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服務業加快發展需要遵循、把握以下主要發展趨勢和政策走向:一是進一步促進服務業走向社會化。要改變一些企業、組織和部門“大而全”、“小而全”的業態格局,推進生產經營單位和部門內部的服務環節、服務業務獨立化,走向社會。這既能提高原有企業、組織和部門的工作效率,又可創造服務業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二是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走專業化分工細化與協作之路。進一步發展服務業,需要大力發展工業制造業的國際國內外包,推進服務業的國際國內外包,使外包這種新的生產經營方式成為提升制造業和發展服務業的動力。
三是進一步促進服務業體制改革與管理創新,深入、規范地推進服務業市場化。與工業制造業相比,服務業的市場化程度偏低,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體制陳舊、管理落后,因此進一步發展服務業還必須深化服務業體制改革與管理創新,進一步推進服務業發展市場化,但是這種市場化應是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和國際慣例接軌、規范的市場化,做到服務市場活而不亂。
四是進一步提高服務業運行的組織化程度。浙江需要改變目前服務業存在的一些小而散的狀態,進一步提高服務業運行的組織化程度,其主要途徑是在服務業領域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培植發展治理規范的現代服務業企業集團,扶持發展各種服務業中介組織,規范執業經營程度等。
五是進一步推進服務業互惠互利的對外開放。所謂互惠互利的開放策略,實際上是強調在深化服務業對外開放中,在有利于外資發展的同時也有利于浙江本土經濟發展,并給本地老百姓帶來實惠和福利增進,使浙江在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方面從深化服務業開放中均有收益。
六是進一步加強服務業的誠信建設。這有賴于政府、服務業企業單位以及服務市場中介組織與個人共同努力,諸如加強銀行征信體系建設、加強服務業的執業標準管理、加強服務市場秩序整治、加強服務活動交易雙方的合同規范、加強服務業領域的品牌建設等。
七是進一步發展公共品服務業,著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務的效能,實現政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現階段尤其需要在關系民生的一些重點方面如義務教育、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保健、供水供電供氣供網絡、城市公共交通等實現向全社會居民的廣覆蓋、無差別化供給服務。
(四)進一步發展服務業,需要綜合運用產業投資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等,還需要有進一步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和消費型服務業的分業政策的配合支持。不同時期、不同地帶、不同地區服務業進一步發展的重點、突破口應有差異,有特色。服務業發展中,實際上也有一個因時因地制宜的問題,作為基本的服務業發展或許在各地區是共同的、差不多的,但服務業發展的重點、比較優勢行業和部門以及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帶、不同地區具有差異性,各地區服務業發展的這一方面應有個性、特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浙江進一步發展服務業的重點有二:一是優先發展配合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現代生產型服務業,特別是有關信息化等高新技術的研發服務業;二是優先發展配合全面小康生活需要的消費型服務業,特別是那些有助于居民生活消費改善升級的生活服務部分。
浙江省特檢院/浙江省發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