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國有科研活力
雖然改革開放逾30年國有科研雖然也引入了市場機制,但市場這一軌長期受到牽制,無法真正放開搞活。話題起于制造業,落腳于國有科研改革,正是制造業轉型的一個關鍵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前幾天在微信上看到“抗戰”時期拍的杭州照片,幾張全手工的稻谷收割和脫粒照片,令人突然想到,我們其實剛從農業社會走出來。制造業根基不實,關鍵是科研落后。
國有科研體系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主力軍。就科研活動的人時和經費而言,國有科研體系大致占全國1/3強。就科研領域和水平而言,則與當今中國產業領域以民營為主體截然不同,國有科研占據著最重要領域和最頂尖水平。201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54個獎項,除其中3.5項二等獎是香港高校獲得外,其余均為國有機構所獲。同年國家科技進步獎137個獎項,國有科研機構為主的團隊,獲得了其中的124項。
國有科研長期為人垢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多次長期空缺,2012年國有企業科研經費占全國7.8%,科研人時占全國7.3%,有效發明專利僅占全國5.9%。國有科研占了一塊好地,但卻存在著不接地氣的較大問題。產業領域的重大突破較少,對于企業促進較少。當前制造業高大上裝備大量需要進口,微電子領域與國際前沿差距長期未能有較大縮小,國有科研有一定責任。
問題癥結在于,雖然改革開放逾30年國有科研雖然也引入了市場機制,實行雙軌制,但市場這一軌長期受到牽制,無法真正放開搞活。這不僅影響國有科研自身活力,也導致中國科研整體缺少活力,缺少對于民營經濟的較強帶動。
根據當前現狀,可供實施的一個思路,就是根據上個世紀“增量改革”經驗,在積極壯大民營科研力量的同時,堅持放開搞活國有科研體系中的市場經濟部分。然后待條件成熟,逐步將其從國有科研體系中剝離出去。這樣,市場化的科研力量越來越強,國有科研體系占全社會比重越來越低,從而實現了科研發展的市場決定性作用。就當前而言,放開搞活國有科研體系,亟需兩個“破除”。
一是破除行政化。體制內長期把科研機構作為行政機構對待,人員任命較少從事業發展要求出發,比較考慮論資排輩、照顧情緒,甚至把職位當作福利??蒲袡C構要求高度自由的活動空間,具有彈性的工作安排,而行政機構則強調秩序和服從,以及按部就班的工作安排,科研機構在行政框架之下,不得不以行政規律從事科研活動??蒲腥藛T本質上是一批自由主義分子,如果沒有天馬行空般的思維,就不可能出重大成果,而這恰恰受到了行政體系的重大羈絆。
當然轉制也是當前急迫的一個選擇,然而這需要一個過程。行政體系當前仍需要直接掌握若干科研力量,以降低現行體制下的交易成本;國有科研機構沾染了濃重的行政習氣,科研人員的價值體系和行為規范與行政體系融為一體,陡然分離兩者,不一定能真正激發活力。當前立馬可以實施的,就是切實按科研規律,領導科研機構和人員切實按科研規律來運營科研機構。
二是破除大鍋飯。前年開始實行的績效工資,正在國有科研機構形成新的大鍋飯??冃ЧべY因總額受限,獎勵甲的錢,只得從給乙的錢里扣。理論上雖可扣乙的錢,但乙的工資本來就不高,更重要的是乙的業績雖差于甲,但也干得還算不錯。結局是既不能扣乙的錢,也無錢獎勵甲。在現行績效工資體系下,干得好的與干得更好的之間,難以拉開分配差距。
一份有競爭力的薪水是激發人的活力的關鍵。那些哲學式的關懷,短期或能令人激動,長遠則缺少激勵。對于國有科研體系,既不能按行政規律來確定科研人員工資,更不能采取事實上的封頂辦法??蒲腥藛T多半是優秀人才,他們理應得到與其付出相適應的一份報酬。減少收入差距,關鍵是減少不合理的高收入,不能以此影響科研人員收入。科研工作是長期艱苦的腦力勞動,如果科研費用不能有相應份額轉化為科研人員收入,長此以往,就會影響科研人員積極性。
推進制造業轉型,關鍵是民營科研要成為科研的主體力量。而科研轉型,關鍵是國有科研機構轉型。話題起于制造業,落腳于國有科研改革,正是制造業轉型的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