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雷 王 靜
(1.山東省青島第二療養院,266071 2.山東省青島海慈醫院)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口腔黏膜疾病中的常見病,屬中醫“口瘡”“口糜”范疇,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1]。這種淺表性潰瘍由于具有明顯的灼痛,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更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因病因復雜,至今仍不清楚。國內外文獻上已報道的病因包括病毒、細菌、免疫學異常、精神神經因素、遺傳因素、營養缺乏、氧自由基變化、微循環障礙等[2]。治療方法多而效果不確切,反復發作及疼痛嚴重影響了生活及工作質量,我院采用中藥治療,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共106例,均為門診患者。男58例,女48例;年齡19~72歲,平均38.7歲;病程最短3d,最長11年。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舌尖或舌邊、牙齦出現不同程度的潰瘍灶,覆白或黃苔,周圍黏膜充血水腫,灼熱疼痛或輕或重,或伴有口苦、咽干、心煩易怒、口臭、小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數或細小。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口腔內科學》口炎性口瘡診斷標準[3]:潰瘍表淺、平坦、形狀不規則,小米粒大小到蠶豆大小,數目多可達數十個,可相互融合,有黃色滲出,周圍充血明顯、范圍大,潰瘍反復發作、位置不定,疼痛明顯。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醫口瘡證候診斷標準[4]。
采用自擬中藥方加減:紫荊皮15g,虎杖15g,獨活12g,牡丹皮15g,梔子9g,生地黃10g,生石膏15g,生蒲黃10g,甘草3g。實熱證加黃連6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大黃9g;虛證加沙參15g,麥冬12g,天冬12g,知母12g,玉竹12g;失眠多夢加柏子仁12g,酸棗仁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治療7d。
療效標準:治愈:潰瘍面愈合,局部無痛感,半年內未復發。有效:癥狀減輕,潰瘍面縮小,或部分消失,疼痛明顯減輕。無效:口腔癥狀及潰瘍面無明顯變化。
治療結果:治愈85例,有效1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2%,平均治療周期12.6d。所有病例未有明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發生。
口腔潰瘍發病原因很多,與維生素的缺乏、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及自身免疫、精神因素等有關。中醫認為,本病一為實證,為心經有熱,心火上炎,血絡為火灼傷,形成潰瘍;二為虛證,為心脾兩經陰虛火旺,虛火上炎,致唇舌潰爛[5]。本方采用紫荊皮、虎杖清利濕熱;石膏清心脾之火,清陽明之熱;牡丹皮滋陰清熱涼血;加入生地黃加強清虛熱的作用;蒲黃活血,蒲黃生用活血祛瘀,長于澀斂之功,且通利脈絡,行氣血以榮潰破[6]。方中藥物價格便宜,來源豐富,療效突出,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范麗萍,牛秀艷,曹麗梅,等 .中西藥聯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18(4):254-255.
[2]汪文銀,何文霞,方俊 .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8):212.
[3]張舉之 .口腔內科學[M].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360.
[4]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33.
[5]李釗,楊永進,李軍,等 .復方五味子含漱液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6(9):202.
[6]梁景翠 .加味瀉黃散治療口腔潰瘍47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2,2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