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龍 溫速女 鄧海媚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廣東廣州 510405)
鼻炎研究的新進展
陳德龍 溫速女 鄧海媚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廣東廣州 510405)
歷代醫家對鼻鼽的病因病機論述較多,現在比較認同的是謝水祥等[1]的看法,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肺熱:過食辛辣,嗜煙酒,或邪氣犯肺,肺經郁熱,肅降失職,邪熱上犯鼻竅,發為鼻鼽。如《東醫寶鑒》曰:“嚏者……鼻主肺竅,癢為火化,發于鼻則癢而嚏也。”
2.肺寒:因寒邪襲肺或過食生冷,飲邪內生,浸漬于肺,郁遏肺氣,寒飲留滯,上犯于鼻,營衛失調,宣肅失司所致,或肺虛寒,衛表不固,則腠理疏松,風寒乘虛而入,邪聚鼻竅,邪正相搏,肺氣不宣,津液停聚,發為鼻鼽。《景岳全書》曰:“凡風寒而鼻塞者,以閉塞腠理,則經絡壅塞而多鼽嚏。”
3.腎陽不足: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久病傷腎,腎陽不足,肺失溫煦,衛表不固,易感外邪,又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則攝納無權,氣不歸元,溫煦失職,不能溫化固攝水液,寒水上犯,以致清涕下注為鼽。《素問·宣明五氣》曰:“五氣所病,腎為欠為嚏。”
4.脾氣虛:久病體弱,飲食不節,或偏嗜,后天失養,或勞倦過度,損傷脾胃,致使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清陽不升。又脾虛運化失職,津液壅滯于鼻為鼽。
中醫關于鼻炎主要分為肺經蘊熱,壅塞鼻竅證;肺脾氣虛,邪滯鼻竅證;邪毒久留,血瘀鼻竅證。西醫關于鼻炎主要分為過敏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萎縮性鼻炎。
證候:鼻塞時輕時重,或交替性鼻塞,鼻涕色黃量少,鼻氣灼熱,常有口干,咳嗽痰黃,舌尖紅,苔薄黃,脈數。檢查見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腫脹,表面光滑,柔軟有彈性。
治法:清熱散邪,宣肺通竅。
病例:孫文恒[2]治天儀制尚卿弱冠時病鼻塞4年,且衄,寒月更甚,口渴咽喉邊有痰核,脈之右寸關洪滑。此肺經痰火證也。
處方:前胡、秦艽、葛根、薄荷、石膏、天花粉、玄參、貝母、山梔、炙甘草、白藥子、桔梗、牡丹皮。4劑而衄止、夜與牛黃上清丸數粒噙之,鼻氣即通利能嗅,噙不到10日痊愈。
2.肺脾氣虛,邪滯鼻竅證。
證候:鼻塞時輕時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時癥狀加重。可伴有倦怠乏力,少氣懶言,惡風自汗,咳嗽痰白,易患感冒,納差便溏,頭重頭昏,舌淡苔白,脈浮。
在數據結構中,樹是非常重要的非線性結構,二叉樹是一種特殊的樹,遍歷二叉樹是二叉樹的最基本的操作[3]。根據遍歷序列來確定構造唯一的二叉樹,是二叉樹遍歷算法的最基礎的應用。以二叉樹為例,先根據先序遍歷的字符序列建立二叉鏈表,然后輸出二叉樹的圖形。
治法:補益肺脾,散邪通竅。
病例:患者,男,26歲,1990年12月25日初診。患者持續鼻塞1余年,尤以夜間為甚,流白稠涕,量少,伴面色蒼白,易感冒,舌淡,苔白,脈細。檢查:雙下鼻甲肥厚,腫脹,鼻黏膜淡紅,未見明顯分泌物。診為鼻窒。
處方: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加減。黃芪25g,白術、升麻、紅花、防風各10g,蒼耳子、辛夷花、白芷、澤瀉各12g,茯苓、麥冬各15g。5劑,水煎服,每日1劑[3]。
病例:患者,女,19歲,2001年10月26日來診。自訴頭痛頭重,鼻塞流涕,嗅覺減退,每遇風寒,或時逢經期上述癥狀加重,每月病發2~3次,多次診療未愈。問知患者有自汗惡風,氣短乏力。診見:面色蒼白,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綜合上述癥狀分析,證屬肺氣虛寒型(鼻淵),擬溫補肺臟,祛風散寒,自擬藿香蜂房湯1號施治,局部給予復方薄荷腦滴鼻液滴鼻,連續服用3劑效驗。11月1日來診,頭痛鼻塞諸癥已消,精神愉快,食欲口味較佳,囑患者再進服上方5劑鞏固療效,并囑患者晨起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避免復發藿香蜂房湯1號方藥物為藿香30g,蜂房15g,黃芪50g,葛根20g,羌活、防風、升麻、當歸、柴胡、辛夷花、蒼耳子、路路通各15g,炙甘草10g,加蒼術為引,每日1劑,日服3次,7d為1個療程[4]。
3.邪毒久留,血瘀鼻竅證。
證候:鼻塞較甚或持續不減,鼻涕黏黃或黏白,語聲重濁或有頭脹頭痛,耳閉重聽,嗅覺減退。檢查見鼻黏膜暗紅肥厚,鼻甲肥大質硬,表面凹凸不平,成桑椹狀,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脈弦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通竅。
病例:患者,女,45歲,1983年2月就診。鼻塞4年,涕綠稠多,嗅覺遲鈍,頭痛咽干,張口呼吸,每晚必用滴鼻凈數次方能入睡。檢查時發現鼻甲充血,鼻黏膜暗紅,不光滑,舌質紅,有瘀點,脈滑細。
處方:紅花、桃仁、牡丹皮、川芎、柴胡、桔梗各6g,桑白皮、蘆根、辛夷、天花粉、石膏各30g。
服藥2劑,鼻塞頓減,夜間僅用滴鼻凈2次。上方去石膏,繼服10劑,夜間不用滴鼻凈可安睡,并能嗅清香臭[5]。
1.過敏性鼻炎:高頻電灼術:劉友生[6]對163例過敏性鼻炎接受此項手術治療的患者的調查顯示:季節型47例,占29%;常年型116例,占71%。術后隨訪1~5年無1例復發,療效達100%。也未發現由于雙下鼻甲縮小形成萎縮性鼻炎者。
病例:患者,男,46歲。長期鼻塞流水樣涕。打噴嚏、頭痛,張口呼吸達10余年之久。曾在多家醫院治療多次均未收效。1984年4月22日在我科就診檢查:雙下鼻甲高度水腫,呈蒼白色,鼻道消失,無嗅覺,伴有支氣管哮喘。血常規:嗜酸性粒細胞0.07,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細胞為0.25;皮痕試驗強陽性。用高頻電燒灼術后2周上述癥狀消失,連續隨訪5年無復發。
2.肥厚性鼻炎:美國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微創技術,其治療是通過100kHz的等離子射頻電場,使電解液變為低溫等離子態,在電極前形成厚度為100μm的等離子薄層,強大的電場還使等離子體薄層中的自由帶電粒子獲得足夠動能,打斷分子鍵,使靶組織細胞以分子為單位解體,在低溫下形成切割和消融效果。
來自王璋弟[7]的一項調查顯示:130例病人接受了這項手術治療,平均病史6年,術后92例痊愈(70.8%),38例好轉(29.2%),無鼻腔出血、感染、干燥及粘連等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在傳統術式治療肥厚性鼻炎中,比較多采取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術,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術,微波、激光或冷凍等治療手段。與傳統術式相比,低溫射頻消融術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鼻黏膜,對鼻腔黏膜功能影響小,是當今治療肥厚性鼻炎比較理想的外科手術法。
3.萎縮性鼻炎:鼻腔黏骨膜下填充術、鼻腔外側壁內移術、前鼻孔封閉術等。鼻腔黏骨膜下填塞術縮窄鼻腔是目前常用的療法,填塞材料的選擇亦是手術成功及遠期療效的關鍵[8]。羥基磷灰石顆粒是骨組織的重要成分,為致密不吸收的圓柱形微粒,其生物相容性好,無排斥反應,可誘導新骨生成,與骨組織直接形成骨結合,細胞毒性為零級,溶血指數為1.38%,是一種發展前景較好的填充物[9]。帶蒂頰肌瓣血供有韌性,不收縮,無排斥反應,肌瓣血運好可改善局部營養,促使鼻纖毛腺體功能的部分恢復[10]。移植方便、安全、臨床效果可靠,改善了臨床癥狀和鼻腔血液循環,增加萎縮黏膜的營養,是鼻腔縮窄手術的主要組成材料。
覃啟才[11]采用帶蒂頰肌組織瓣加羥基磷灰石顆粒作為復合移植物行鼻腔縮窄手術36例,總有效率為100%,帶蒂的頰肌組織瓣內有大量血供組織,改善了鼻甲及鼻腔黏膜血供,增加了萎縮黏膜的營養,使黏膜紅潤;羥基磷灰石顆粒不需塑形,手術創傷小、操作簡便,為治療萎縮性鼻炎理想的植入材料。
1.變應性鼻炎是發生在鼻黏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以鼻癢、噴嚏、鼻分泌亢進、鼻黏膜腫脹為主要特點。近年來,隨著環境污染的增加,該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且有易復發的特點。
中西醫結合治療組:口服開瑞坦(由上海先靈葆雅制藥有限公司提供),每日1次。加服中藥湯劑,中藥組方如下:黃芪、白術、防風、路路通、僵蠶、辛夷花、蒼耳子、白芷。肺氣虛加黨參、訶子;脾氣虛加茯苓、淮山藥、砂仁;腎氣虛加益智仁、山萸肉、桂枝。每日1劑,療程1個月[12]。
2.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機,先用麻黃素和丁卡因混合液棉片放入鼻腔收斂麻醉后,激光切割肥大鼻甲部分和燒灼鼻丘敏感區。術后鼻腔涂紅霉素軟膏并放1條消毒棉片,4h后取出,點滴鼻凈2~3滴,每日4次,口服螺旋霉素0.2g,每日3次。禁止擠壓鼻部和用力擤鼻,并內服自擬鼻鼽湯:黨參15g,黃芪15g,山藥15g,白術15g。防風10g,秦艽12g,細辛3g,石菖蒲12g,炙甘草10g,五味子15g。黏膜水腫加丹參15g。每日1劑,水煎服,10d為1個療程[13]。
3.取迎香(雙)、風池(雙)、通天(雙)、合谷(雙)、足三里(雙)、肺俞(雙)、大椎、命門,配以耳穴風溪、交感、皮質下(左右耳穴交替進行)。常規消毒后,用30號1.5寸毫針快速刺入穴位皮膚0.2~0.8寸(注:大椎、肺俞、命門不予針刺),待患者有酸脹麻重等感覺后行平補平瀉手法,行針3~5min,留針30min,留針期間予以捻轉行針2~3次,以加強刺激。針畢,在大椎、命門、雙側肺俞拔火罐2~3min。每日1次,共10次。針罐治療結束后常規予以抗組胺藥物口服及鼻腔局部用藥。選用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口服;法莫替丁,每日2次口服;倍氯米松滴鼻液滴鼻,每鼻腔2~3滴,每日3次。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對比發現效果較為明顯[14]。
4.患者明確診斷后先進行西醫治療:左旋西替利嗪50mg,每日1次口服,2周為1個療程。在此基礎上加用玉屏風顆粒散1袋,溫水沖服,每日3次,10d為1個療程。患者可根據病情輕重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和服藥療程。2個療程后觀察療效,效果較好[15]。
世界衛生組織的相關文件指出,目前治療鼻炎的其他療法(如傳統療法、中藥治療、針灸等)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迫切需要大規模隨機臨床對照試驗,以便更客觀地評價其對變應性疾病及鼻炎的療效。這為中醫進行鼻炎的臨床研究指明了方向。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藥治療鼻炎的療效將會不斷提高,中西醫結合治療鼻炎的優勢將會進一步擴大。
[1]謝水祥,韓立民.變應性鼻炎的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J].時珍國醫國藥,2010,21(5):1281.
[2]尤昭玲,何清湖,陳協云,等.耳鼻咽喉科病名家議案·妙方解析[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35-36.
[3]王德鑒.王德鑒教授運用玉屏風散合蒼耳子散治鼻病的經驗[J].新中醫,1993,25(12):3.
[4]王新元.辨證分型治療慢性鼻炎37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3,24(5):13.
[5]李蔭昆.應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耳鼻喉疾病[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1997,3:38.
[6]劉友生.過敏性鼻炎手術治療163例報告[J].青海醫藥雜志,1997,8:29.
[7]王璋弟.射頻等離子消融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130例臨床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06,8(2):175-176.
[8]覃啟才,覃文格.萎縮性鼻炎的治療進展[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8,2:293-294.
[9]裴士庚,王延臣,王雪凌,等.羥基磷灰石顆粒黏骨膜下填充術治療萎縮性鼻炎臨床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4,18(8):501.
[10]王曉燕.頰肌瓣充填鼻底治療萎縮性鼻炎的療效觀察[J].錦州醫學院學報,2005,26(6):65.
[11]覃啟才,覃文格.萎縮性鼻炎的治療進展[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8,30(2):293-294.
[12]周少珺,謝宇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變應性鼻炎療效觀察[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5,21(3):372-373.
[13]徐德平.激光配合中藥治療過敏性鼻炎50例[J].河北中醫,2001,23(7):512.
[14]趙延紅.針罐結合西藥治療過敏性鼻炎6l例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藥,2005,25(1):36-37.
[15]龍紅兵,覃繼新.中西醫結合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49.
201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