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省景洪市景哈鄉衛生院,云南 景洪 666100;2.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傣醫醫院,云南 景洪 666100
傣醫拖擦藥物療法治療攏梅蘭申60例臨床觀察
李忠華1刀會仙2譚志剛2
1.云南省景洪市景哈鄉衛生院,云南 景洪 666100;2.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傣醫醫院,云南 景洪 666100
目的觀察傣醫拖擦藥物療法治療攏梅蘭申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傣醫拖擦藥物療法治療攏梅蘭申;結果60例中,治愈47例,好轉10例,未愈3例,總有效療率為95%。結論傣醫拖擦藥物療法治療攏梅蘭申療效顯著,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拖擦藥物療法;攏梅蘭申;傣醫
攏梅蘭申,指機體四塔功能失調,感受冷風寒濕之邪而致的肢體關節腫脹冷痛的一類疾病,是臨床常見病之一,主要表現為肢體、關節、肌肉、筋骨酸麻脹痛或發冷痙攣劇痛,活動不靈,得溫則減,遇冷加劇等。本病在祖國醫學中屬于痹癥(風寒濕痹)的范疇[1]。根據我州攏梅蘭申(寒性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率高的特點,為尋求一種治療寒性風濕性關節炎的外治療法,選用了西雙版納州傣醫醫院傣醫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傣醫拖擦藥物療法進行治療。經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間對60例攏梅蘭申患者的臨床觀察,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均為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間的門診和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齡20~65歲之間,平均45歲,病程1月至10年,平均3個月。病痛部位:四肢關節肌肉疼痛24例,頸肩背部疼痛25例,腰臀部疼痛11例。
1.2 診斷標準 參照《傣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攏梅蘭申(風濕性關節炎)之診斷標準。
1.2.1 以四肢關節酸麻脹痛或發冷痙攣走串劇痛為主,伴見關節屈伸不利或惡風發熱等。舌苔薄白,脈行淺。
1.2.2 發病前多有攏沙龍接火(咽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濕地史。
1.2.3 部分患者可有低熱,四肢環形紅斑,或結節性紅斑。常可心臟受累。
1.2.4 血沉增快,抗鏈球菌溶血素“O”大于500單位。
2.1 治療藥物 治療藥物①西雙版納州傣醫醫院配制的拖藥包:雅咱攏梅蘭申(除風止痛散),200g×1袋。②西雙版納州傣醫醫院制劑:勞雅攏梅蘭申(外用追風鎮痛酒)。兩者均有除風散寒,通血止痛的功效。”
2.2 操作方法 取勞雅攏梅蘭申(外用追風鎮痛酒)100ml,加入1000ml熱水內混勻備用。再取雅咱攏梅蘭申(除風止痛散)200g/袋,蘸配制好的熱藥水或熱藥酒或75%酒精,自上而下、從前致后、從左到右的反復拖擦,力度適中,以皮膚發熱、發紅為度,不宜擦破皮膚。雅咱攏梅蘭申(除風止痛散)若溫度變冷,可加熱(蒸熱)重復使用。每天拖擦1次,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參照西雙版納州傣醫醫院2012年9月編撰出版的《傣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攏梅蘭申(風濕性關節炎)。
治愈: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實驗室檢查正常。好轉:癥狀明顯好轉,實驗室檢查有改善。未愈:癥狀及實驗室檢查無改變。
用藥3個療程評價療效結果:60例中,治愈47例,占78.33%;好轉10例,占16.67%;未愈3例,占5%;總有效療率為95%。
傣醫認為,寒性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主要為體內四塔功能失調,塔菲(火)、塔攏(風、氣)不足,塔喃(水)過盛,加之感受外在的帕雅攏嘎(冷風寒邪),內外相合,風夾病邪遍行周身,阻滯氣血運行,氣血不通,不通則痛而發為本病。治療以除風散寒,通血止痛為法。傣醫拖擦藥物療法是通過應用傣藥順著人體的經筋循行路線拖擦周身或局部,藥物通過毛孔滲進皮下組織后,通過血液循環到達各組織、器官,具有除風散寒、通血止痛之功而達治療之目的。經我院對60例攏梅蘭申患者的臨床觀察,證明了傣醫拖擦藥物療法治療攏梅蘭申,具有方法簡便、易掌握、價格底廉、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等優點,有較好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鄭進,林艷芳.21世紀傣醫本科教育規劃教材.傣醫臨床學[M].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2]林艷芳,玉臘波等.傣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云南民族出版社,2012.29.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4.29.
R29
A
1007-8517(2014)16-0010-01
201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