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來,密一愷,范小芳,王靜華,徐立恩
一主旨報告部分
7月6日上午 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主席Michael Kidd教授首先作了題為“世界家庭醫學,我們致力于全民醫療健康”的主題報告,從家庭醫學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增長、提供更合適的醫療服務以提高健康水平、滿足健康需求、有效應對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流行、有效解決人群心理健康問題等幾個方面闡述了家庭醫學的重要性, Kidd教授向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頒發了世界上首個WONCA認證的全科醫學培訓課程認證證書。WONCA亞太區負責人,來自韓國成均館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院的李廷權教授隨后作了題為“全科醫學的進展”的主題報告。從全科醫學培訓的內容、全科醫學在行業內的信譽建設、提供優質的病人保健、醫療費用管理的政策規定、提高醫學生加入全科醫學行業的興趣、號召整個社會提高全科醫學的“普及性”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二會議主題討論部分
討論主題:回眸全科醫學一年發展,展望亞太基層醫療前景;討論嘉賓:所有特邀外賓Michael Kidd教授首先發言,他高度贊賞了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全科醫學系所開展的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項目,并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取得全球第一個培訓資質認證表示了祝賀。Kidd教授希望在中山醫院全科教研室的努力下,中國能夠成為這個領域的先驅者和帶頭人,為全世界的家庭醫生培訓做出更多貢獻。李廷權教授高度評價了中國全科醫生在2014WONCA亞太會議上的表現,他提出了提高全球全科醫生凝聚力的新目標,只有讓全世界的全科醫生聯合起來,才能提高全科醫學的影響力,帶動學科發展。李教授十分強調全科醫生提升自己外語水平(尤其是英文水平)的重要性。英國基爾大學醫學院院長Valerie Jean Wass博士在發言中強調了全科醫學教育中,培養家庭醫學專業的醫學生的職業自豪感的重要性。她建議將第一年的家庭醫學學科的培訓課程前移至本科生階段,指導本科生完成相關的研究計劃,讓醫學生在本科階段就體驗到家庭醫學的學科魅力。阿爾伯塔大學醫學和牙科學院預防醫學專業教授David Zakus教授提出,在全科醫學的培訓工作中,必須注重培訓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專業背景,只有教師掌握了高水平的專業水準、擁有良好的學科背景,才能對培訓產生更好的效果;同時,對全科醫生的培訓不止是在踏入工作崗位前的??婆嘤?,更重要的是進入執業階段的持續培訓以維持執業水準。墨爾本大學醫學院全科醫學主任Doris Young指出,為了有利于全科醫學的發展,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全科醫生的培訓工作必須強調計劃性與目的性。她提出了三個具體而詳實的建議,第一,教學評估的教案應當在流程上做到標準化、統一化;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具體病例的探討,形成“基于問題和病例的探討”;第三,需要時可以成立由專家組成的培訓小組以進行更全面的教學評估工作。香港家庭醫學院及澳洲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劉浩濂院士從四個方面談論了全科醫生提升執業認同的途徑,第一是自我認同,明確其教育患者、預防疾病的任務;第二是患者認同,得到患者認同,改善醫患關系;第三是同行認同,獲得專科醫生的認可;最后是社會認同,政府應該加強宣傳,肯定全科醫生的社會地位,讓全科醫生獲得社會認同。哈佛大學國際衛生政策與管理博士生導師劉遠立教授對美國與中國的家庭醫生制度進行了比較。他認為全科醫學的培訓應當同時注重能力建設與動力建設,以一定的方式激勵全科醫生提升執業水平,開展工作。未來社區的發展必須注重社區內醫療資源配置的合理性,按人頭付費制度與家庭醫生制度結合,可能是未來衛生保健系統的正確道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家庭醫學系陳慶馀教授為在場同仁詳細回顧了臺灣家庭醫學及家庭醫生制度的發展歷程,并與內地的現狀進行了比較。陳教授指出家庭醫生的收入應當由“按人頭撥付的管理費+按具體項目開展的服務費+健保節約的獎勵費”三部分構成,以充分體現其勞動價值。
世界家庭醫生組織(WONCA)首席執行官Garth Manning博士最后為討論會作了總結,他認為全科醫學的發展必須融入當地的文化、政治、教育體系,結合民風民俗,注重社區融入。全體專家一致展望全科醫學在中國的發展,對上海的同仁寄予殷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