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菊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應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氣道護理
賈金菊
近年來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應用于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減輕了發病癥狀, 減少甚至避免了呼吸機的應用, 從而降低了新生兒的死亡率。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價格昂貴, 且僅能用于氣管內給藥。故有效的氣道護理, 可以使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氣道護理
1.1 一般資料 2012年本院NICU收治多名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應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35例。胎齡28~30周23例, 30~35周12例;出生體重900~2300 g;均應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聯合氣管插管給予治療。其中33例治愈出院, 2例放棄治療。
2.2 用法用量 對有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缺乏的早產兒, 尤其是體重<1000 g的新生兒應在生后15~30 min內給予;對一經確診者, 治療越早效果越好, 早期給藥是治療成敗的關鍵,早期治療為生后2 h內, 晚期治療為生后2 h以上[1]。劑量按70 mg/kg, 首次給藥范圍可在50~200 mg/kg, 病情重者, 偏大劑量可有更好效果。單用1次療效差者, 可重復用藥2~3次, 重復用藥療效優于單次用藥, 各次間隔時間6~12 h, 但增至3~4次后, 再增加次數并未增加療效。用藥前檢查藥品有無變質, 將藥品復溫至室溫, 每支加2 ml注射用水后輕輕震蕩, 使其成均勻的混懸液, 若有少量泡沫屬正常現象。按劑量抽吸于5 ml注射器內備用。
2.1 氣管插管準備 選擇合適的氣管插管, 在無菌操作下插入氣道, 導管太粗會導致會厭部的損傷, 太細會導致氣管阻力的增加, 并影響通氣和吸痰效果。給藥前要確定氣管插管位置正中, 插入過淺容易滑脫;過深容易插入右側支氣管, 使藥液只流入右側, 導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在肺內分布不均勻而影響療效[2]。同時要保持氣管插管的通暢, 清理氣道內的分泌物。插管后用兩條剪刀式膠布相對固定氣管導管后用復蘇囊加壓給氧數分鐘, 待患兒經皮氧飽和度穩定后再行給藥。
2.2 注藥的護理 注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于不需要呼吸機治療, 僅給予氣管插管內用藥, 可以將已抽取藥液的5 ml注射器連接4.5號頭皮針, 嚴格消毒氣管導管外壁, 從一側刺入,緩慢注入藥液, 同時用復蘇囊正壓通氣使藥液充分均勻壓入各肺內。另一種是用適合的吸痰管接于抽有藥液的5 ml注射器, 經氣管插管注入肺內, 插入深度以剛到氣管插管下口為宜。將藥液從氣管內注入, 每次注入時間約為10~15 s, 注入速度不宜過快, 以免藥液嗆出或堵塞氣道。藥液注完后再注入5~10 ml空氣, 使吸痰管內的藥液完全達到肺內, 最后快速拔出吸痰管。每次給藥間隔用復蘇囊加壓給氧(頻率為40~60次/min)1~2 min左右, 注意勿氣量過大以免發生氣胸,給藥全過程約15 min。給藥操作應由2名醫護人員合作完成,注藥過程中應密切監測患兒呼吸、循環情況, 肺部聽診可有一過性少量水泡音, 不必做特殊處理。
2.3 呼吸道護理 用藥后6 h內除非有明顯的呼吸道阻塞癥狀, 盡量不吸痰。患兒取仰臥位, 勿翻身、拍背。若6 h后氣道分泌物較多時, 需要及時吸痰。吸痰管的外徑小于氣管插管外徑的1/2為宜, 這樣吸痰時空氣可進入氣道, 減少缺氧窒息的可能[3]。吸痰時吸痰管插入深度不超過氣管插管終端, 邊吸邊退, 并旋轉吸痰管, 將痰液吸凈。最后行肺部聽診, 若雙肺聽不到痰鳴音則說明氣道分泌物已清理干凈。吸痰前后可用復蘇囊加壓給氧或提高呼吸機給氧濃度。主張按需吸痰, 動作準確、輕柔, 嚴格控制吸引壓力(8~13 kPa),防止氣道黏膜損傷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 以免增加感染機會。操作中應注意觀察患兒病情變化, 如有口唇、肢端發紺、呼吸、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明顯改變, 均要立即停止吸痰。
2.4 預防感染 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是直接在氣管內給藥,必須嚴格無菌操作, 整個過程需戴無菌手套、口罩、帽子,操作前后嚴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吸痰時要遵循先氣管內后口腔內最后鼻腔內的原則, 每次吸痰后更換吸痰管。患兒機體抵抗力低, 需要做好保護性隔離, 護理動作集中進行, 物品專人專用, 定期更換消毒, 做滅菌處理, 避免發生院內感染。
2.5 嚴密監測生命體征 使用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生命體征并記錄, 同時注意觀察患兒呼吸頻率、心率、血壓、紫紺、三凹征、反應、血氧飽和度等狀況, 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3]。
綜上所述, 早期應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是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重要治療手段, 而制定嚴密的護理計劃、嚴格的無菌操作、有效的氣道護理, 既可避免浪費寶貴的藥液,又大大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1] 邵肖梅, 葉鴻瑁.實用新生兒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1:824.
[2] 王曉東, 周曉光.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的護理.中華護理雜志, 2002, 37(7):5011.
[3] 潘小玲, 廖素霞, 江讕燕, 等.不同方法氣管內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的護理研究.醫學理論與實踐, 2008, 21(2):147-148.
474500 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