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
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功能恢復的對照研究探討
郭晶
目的 對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探究其社會功能的改善現象。方法 對比分析法是對進行一般性隨機訪問患者資料與有針對性的系統(tǒng)干預患者資料進行對照、比較性分析的一種方法, 本文采用這種方法對本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資料予以臨床分析,按照隨機抽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其中對照組采用隨機訪問的方式進行治療, 而干預組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治療。采用陰性以及陽性癥狀量表、副反應量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對分析結果進行評價。結果 干預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要低, 其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與陰性以及陽性癥狀量表的各因子分數與總分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要低, 兩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護理干預隊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功能恢復的改善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其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癥狀, 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
護理干預;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功能恢復;對照研究
當人們認知功能受到損害, 并產生情緒、認知以及行為性障礙時, 便會影響其生活質量, 醫(yī)學方面將其評定為精神分裂癥。目前而言, 精神分裂癥不僅需要進行藥物性治療,也需要進行心理輔助治療, 通過改善患者生活、認知以及行為質量, 便能夠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吉林省腦科醫(yī)院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現將臨床研究結果報告如下[1]。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共收治精神分裂患者共計200例, 其中男性106例, 女性94例, 年齡在13歲~59歲之間, 平均年齡為(27.14±10.44)歲, 病程在1月~13年之間, 平均病程為(44.35±10.27)月。對這些病患資料予以臨床分析, 按照隨機抽取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其中對照組采用隨機訪問的方式進行治療, 而干預組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進行治療。
1.2 方法
1.2.1 方案制定 兩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 按照藥物說明書進行應用劑量的選擇。其中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 進行隨訪, 并對患者進行癥狀評定等。干預組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予以干預性護理, 并對出現不同不良反應的患者予以對癥藥物加減。
1.2.2 護理干預
1.2.2. 1 人文護理 人文護理是護理軟技能服務的最佳體現, 護理人員采用交流溝通、傾聽、關注、觀察等對患者癥狀予以了解, 并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 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與科學理念相結合, 進行對癥護理。
1.2.2. 2 科學宣教 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而言, 理解是一道難題, 因此護理人員通過語言、手勢、表情、文字以及符號等各種形式的應用讓患者理解其所講的內容, 并在日常生活中反復練習, 提高患者的理解能力以及直觀表達的能力,恢復患者的領悟能力[2,3]。
1.2.2. 3 技能訓練的有效性 采用自我介紹、表達主觀感受、交談等方式改變精神病患者孤僻、內向的狀態(tài), 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 幫助患者參與到社會性活動中去, 并通過進行技能訓練, 提高患者的思維, 通過讓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進而提高其認知能力[4]。
1.2.2. 4 家庭干預 通過與患者家屬進行交流溝通, 時刻關注患者服用藥物后的不良反應, 提高患者的心理支持, 對患者家屬進行指導, 提高患者社會活動的參與量, 在護理人員協助下完成獨立性項目, 恢復患者社會功能。
1.2.3 進行療效評定 采用陰性以及陽性癥狀量表、副反應量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對分析結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患者不良反應、社會恢復能力以及療效等。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首先進行數據分析, 選用的軟件為SPSS17.0。其次采用假設檢驗方法即卡方檢驗進行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再次應用Student t檢測方法進行計量資料的對比應用。最后檢測P值, 如果P值<0.05, 那么數據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可以看出, 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各因子分數與總分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要低, 兩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性, 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陰性以及陽性癥狀量表的評定結果同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定結果。從臨床實踐中可以看出, 干預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明顯要低, 兩組數據對比存在差異性, 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康復期精神分裂患者采取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社會能力, 增強患者心理支持, 其不僅有利于恢復患者的精神健康, 也有利于緩解患者、患者家屬與社會的壓力, 通過提供貼心便捷的服務, 為患者提供了方便, 舒緩了患者的心情[5]。
本院采取護理干預的方式取得了極大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社會功能, 避免了醫(yī)療糾紛與法律事故, 相較之隨訪而言具有顯著的價值與意義。
[1] 王蕾.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病人社會功能恢復的對照研究.山東精神醫(yī)學, 2006, 19(4):284-285.
[2] 馬紅.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恢復的對照研究.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3, (24):364-365.
[3] 吳秀敏.160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社區(qū)護理的療效觀察.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2, 24(5):630-631.
[4] 高玲玲, 鄭維威.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情緒調查及護理對策.實用醫(yī)藥雜志, 2009, 26(12):62-63.
[5] 郭玉芳, 王彥, 郭素霞, 等.家庭干預在精神分裂癥康復期的作用分析.中國民康醫(yī)學, 2008, 20(16):1856, 1907.
136000 吉林省腦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