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慶芳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體會
段慶芳
目的 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臨床特征及護理對策。方法 對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診治的32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本組32例患者經系統的護理干預均好轉, 且無患者發生并發癥。結論 護理人員熟練掌握低血糖反應的相關知識,同時具備鑒別及處理低血糖癥狀的能力, 并給予患者系統的護理干預可有效的預防及減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現象的發生。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護理
本院為探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的臨床特征及護理對策, 減少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發生率, 對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婦幼保健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診治的32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的是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診治的32例老年性糖尿病低血糖患者, 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患者;且患者均符合低血糖癥相關診斷標準:①患者伴有低血糖癥狀;②低血糖發作時血糖水平均低于2.8 mmol/L;③供血糖后患者低血糖癥狀迅速緩解。其中男17例, 女15例,最小年齡72歲, 最大年齡92歲, 平均81.2歲;病程最短為8年, 最長為20年, 平均15.4年;低血糖原因:15例患者為胰島素治療加上口服降糖藥;8例患者為胰島素治療; 4例患者為腹瀉;5例患者為胰島素治療后因飲食無規律引起。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處理及治療后患者低血糖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
1.2 臨床表現 本組32例患者中20例患者伴有面色蒼白、心悸、出汗、強烈饑餓感、四肢顫抖等癥狀;8例患者未伴有明顯癥狀, 經常規血糖監測發現其血糖水平<2.8 mmol/L;3例患者伴有全身不適、惡心、頭痛等癥狀, 1例患者伴有胡言亂語、癲癇樣抽搐等癥狀。
①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齡較大, 其機體代謝功能逐漸下降, 在出現低血糖癥狀時因其拮抗調節激素缺陷所引起;②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多種疾病, 其服用的其他藥物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使降糖藥物的作用增強;③缺乏系統、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同樣也是導致患者發生低血糖癥狀的主要原因, 健康教育的缺乏極易導致患者出現飲食不合理、用藥不當等現象,從而導致低血糖癥狀發生。
3.1 嚴密觀察病情 護理人員在交接班時一定要認真對患者的飲食、降糖藥物使用情況、運動、心理狀態等基本情況進行了解, 同時還要認真對患者的神智情況等進行觀察, 注意患者是否有出汗、面色蒼白、無力、饑餓等癥狀發生。同時由于老年患者反應性較低, 在發生低血糖癥狀時往往不能及時體會到, 尤其是夜間極易導致無警覺性低血糖癥狀, 從而導致患者直接昏迷。因此, 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對病房巡視的重視, 并且還要加強對老年患者病情監測及觀察的重視。
3.2 心理護理 由于老年患者缺乏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及認識, 且由于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往往會伴隨患者終身, 極易導致患者出現悲觀、擔憂、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 護理人員應一定要加強對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視, 耐心的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 使患者了解該病的相關知識, 同時還要及時給予其幫助和鼓勵, 使其積極主動的和醫護人員進行配合。
3.3 飲食指導 飲食指導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 合理飲食對減輕體重、預防低血糖、控制高血糖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因此, 護理人員一定要耐心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告知其健康飲食的重要性及不合理飲食對病情的影響, 從而使其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囑咐患者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飲食搭配要合理, 應少食用山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 同時還要對水果食用量進行適當的限制;同時可囑咐患者多食用綠葉蔬菜、西紅柿、豆類、綠豆芽等粗纖維食物;此外, 護理人員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用藥情況、運動情況等對飲食進行合理的調整。
3.4 監測血糖 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正確監測血糖的意義及重要性, 并告知患者由于老年患者各項身體機能下降, 其低血糖感知力較低, 若不及時發現并處理低血糖癥狀, 極易導致病情延誤, 嚴重時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從而使其明白血糖值是降糖藥物應用及調整的重要指標, 從而使其認真學習并定時進行血糖監測。同時護理人員還要耐心的指導患者掌握血糖儀的正確使用方式, 使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血糖監測, 并以測量結果為依據合理的對飲食情況及用藥情況進行調整。
3.5 運動指導 護理人員還應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 比如步行、太極拳、廣播操等有氧運動, 從而增強患者機體抵抗力。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囑咐患者不可空腹運動, 運動前應適當補充食物, 從而避免低血糖現象發生, 同時運動時要隨身攜帶果糖等, 一旦出現頭暈、乏力、心慌等癥狀時應立即服用;此外, 還要囑咐患者隨身攜帶糖尿病卡, 預防意外發生。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 尤其是近些年,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人們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 我國的糖尿病患者逐漸增加。低血糖作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其發病率也隨著糖尿病患者數的增多而逐漸增加[2]。尤其是年齡較大且伴有多種并發癥的患者, 其低血糖的發生率顯著增高。其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各項機體機能逐漸衰退,對低血糖的反應較弱, 胰島素清除能力差, 加之老年患者對低血糖癥狀的感知力下降, 從而更增加了其低血糖的危險性[3]。因此, 護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的重視, 通過嚴密觀察病情、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監測血糖及運動指導等, 使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 同時有效的增強其遵醫行為, 養成良好的飲食、用藥、運動、監測血糖等習慣, 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并發癥發生的目的。
[1] 李玉香.老年糖尿病夜間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9, 7(3):176-178.
[2] 牧蘭芳.老年糖尿病無癥狀低血糖的預防及護理.醫藥前沿, 2013, 7(23):187-188.
[3] 袁巧紅.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預防.吉林醫學, 2010, 7(14):198-200.
457000 河南省濮陽市中原油田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