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萍
摘 要:基礎會計的教學是會計教學的初始階段,對于學生個人來說也是重要的學習階段,應該引起師生的足夠重視。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技能和實踐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把學生打造為具備綜合素質的高水平會計人才。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職業道德;會計人才;會計實踐
基礎會計教學是以培養專業化會計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學工作,在整個會計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誠然,教學的推進要以提升學生的會計技能和職業能力為主,但也不應忽視對學生職業道德、思想品質的培育。只有道德素質過硬、職業技能扎實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才能發揮出會計的基本職能。據此,探討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開展職業道德的教育,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其現實意義還是很突出的。
一、千方百計灌輸“技能與道德并舉”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基礎會計教學是財會專業的基礎性科目,也是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重要步驟。基礎會計教學的開展固然要遵循教學的大綱要求,同時也要貼合學生的需求,不斷提升教學的活力與效果。更為重要的是,會計與財會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基礎會計教學要注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塑造與培育。從當前我國頻繁發生的會計違規、財務違法等現實案例中不難看出,類似問題的頻繁出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偏低,缺乏對職業的敬畏和尊重,禁不起利益與現實的誘惑。因為如此,廣大會計教師更要樹立“職業技能與道德并舉”的教學理念,想方設法向學生灌輸“遵守職業道德與操守”的準則,讓學生的職業技能與道德素質同步提高。
例如,教師在課堂授課的過程中要頻繁地向學生表述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性,并將其落實到教學活動與實踐中。此外,在課堂之下乃至生活中,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們參與會計案例的剖析,讓他們親身感受和體會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要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教學素材和案例深究會計人員加強職業道德培育的必要性,讓學生們從心底樹立“技能與道德同步”的會計操守和原則。總之,類似的做法不一而足,都要求廣大會計教師采取多樣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引導學生加強個人的修養與學習,切實提升綜合技能與素質,最終成長為技能突出、道德過硬的高素質會計人才。
二、引導學生形成培養會計職業道德的習慣,進而達成“潛移默化”的效果
要知道,學生道德素質的養成是長期行為習慣訓練的結果,而絕不是一朝一夕教育的結果。所以,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教師在平時應注意加強對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引導學生更好地培養自身的會計道德素質。比如,一位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應當具有誠實守信、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的作風。這就要求廣大會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在平時的作業、考試過程中都要以誠信為本,自己獨立完成,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整個會計教學過程中。在長期的類似訓練中,學生不但學會了要誠實守信、專心致志,而且會將這種素質變為個人的習慣。
另外,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再加上現在的會計制度經常隨著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而變化,會計人員如果不學習、不創新,就很難適應這種變化,而學習是自身素質提高的最好途徑。因此,教師所以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具體來說,會計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學校時就要養成閱讀財經類報刊、書籍和網站的良好習慣。這樣堅持下去,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分析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讓學生養成較強的學習自覺性,不斷提升自己的會計業務能力,為個人和所在單位創造更大的價值。
三、教學工作要貼合會計實踐,培養學生細心、嚴謹與規范的職業道德
基礎會計教學是以傳授基礎會計理論為主要教學載體的教學樣式,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初始階段的職業感知與實踐能力。也就是說,基礎會計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細節的培養”,即教學的重心要放到“打基礎”上面。只有學生的基礎打牢了,才能為今后學習更高深的會計知識甚至參與會計實踐活動提供保障。所以,廣大會計專業教師的教學必須貼合會計實踐的要求,切實培養學生“細心、嚴謹、規范”的職業習慣與修養。
總之,基礎會計的教學要讓學生明白,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必須具備一絲不茍、嚴謹細致、規范標準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習慣。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做作業、測驗時書寫都要認真、規范,特別是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的填制更是如此。教師必須認識到,培養學生做賬規范、細心、嚴謹的職業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期間,教師應該以強化訓練為主,點撥剖析為輔。比如,教師可以多印一些單據給學生填制練習,做到手熟、熟能生巧。此外,可以采用企業模擬實訓的方法,加強學生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的練習,要求學生對每筆經濟業務都要仔細核算和監督,做到賬目清楚、計算準確、數字真實,從而讓學生掌握會計操作的技能,同時在無形中提升職業道德的水準。
四、“行勝于言”,教師要“躬身示范”,強化學生的感性認知
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其根本路徑在于感性的認知促使理性的實踐。也就是說,只要讓學生親身感受和認識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才能促進他們將職業道德修養踐行到個人的實踐活動中。因此,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是很重要的。
作為財會、會計專業的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功底、崇高的會計道德修為和完善的會計技能素質。教師是學生的典范與學習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會計教師要“身先士卒,躬身示范”,引領學生邁向更高的職業道德境界。
總之,在基礎會計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是教學的本質訴求,更是培養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基本要求。將教學實踐與道德培養結合起來,走“理論培養思想,實踐提升素質”的道路,是新時期基礎會計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最佳路徑,也是教學工作的優先選擇。
參考文獻:
[1]張珺.淺談職業道德教育在會計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科教創
新導刊,2011(12).
[2]李捷.在會計教學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
新導刊,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