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皓偉 蔣戈利 劉文紅
(1.解放軍第四六四醫院,天津 300191;2.北京軍區天津療養院中醫針灸康復研究所,天津 300191)
·臨證經驗·
針刀治療中疼痛問題分析與對策
蔡皓偉1蔣戈利2劉文紅1
(1.解放軍第四六四醫院,天津 300191;2.北京軍區天津療養院中醫針灸康復研究所,天津 300191)
疼痛 針刀治療 問題 分析 對策
針刀療法是治療慢性軟組織勞損和骨科疼痛性疾病的新途徑。近年來,隨著針刀技術的推廣,其適應癥也在不斷的擴大,臨床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疼痛是令人苦惱和痛苦的感覺,是一種生理與心理的綜合現象,常伴有生理、行為和情緒反應。臨床治療發現,針刀操作中疼痛問題是患者終止治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對針刀治療中的疼痛問題進行分析,為進一步完善針刀操作及減輕患者痛苦提供參考。現報告如下。
1.1 局部麻醉產生的針刺痛 針刀操作前局部浸潤麻醉是關鍵,常規的浸潤麻醉方法采用針頭斜面向下先刺入皮內,注藥后則桔皮樣隆起,再經皮丘向皮下組織注射麻藥。一般人的表皮厚約0.26 mm,真皮0.5~2.0 mm,皮下組織2~2.5 cm,然后才到肌肉層。其中痛覺神經主要分布于真皮內,斜刺法進針時針頭通過真皮層的距離和時間長于直刺法,因而疼痛較重。這與損傷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較重,從而血細胞破壞釋放出遞質較多,引起反射性疼痛有關;常規局麻時的位置在表皮與真皮結合部,緩慢穿刺會增加疼痛,注射麻醉藥物時所形成的張力再次產生疼痛。針頭的選擇對疼痛亦有重要影響,針尖情況及針頭粗細至關重要,如針尖變鈍或帶勾可以引起進針和拔針疼痛。針頭型號越大疼痛的程度越重,反之針頭型號越小,疼痛的程度越輕[1]。
1.2 操作中引起的疼痛 針刀操作時按照針刀八法進行組織切割、松解時,由于針刀治療本是閉合性手術,因此有時會遇到血管組織。針刀刺中較大血管壁,因血管壁上分布有豐富的神經束梢,患者多有刺痛感,或向遠處傳導或放散,出現避讓反應。術者手下有彈性條索阻擋感,刺中較小血管,患者多感刺痛,有些患者會覺局部發熱,而術者手下感覺不是很明顯。
1.3 術后疼痛 針刀刺入體內尋找病變部位,切割、剝離病變組織,而細小的毛細血管無處不在,出血是不可避免的。針刀操作術后局部會出現滲出,滲出物如果積聚增多會增加皮下張力,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疼痛,如吸收不佳則容易產生硬結,延長患者疼痛時間。
2.1 痛苦小的局麻方法是患者接受治療的基礎 無痛局部麻醉進出針技術:先在局部指壓30 s后,左手中指和無名指,向左下方繃緊并固定注射部位皮膚,將注射器針尖垂直刺入至皮下組織并推注局麻藥,然后緩慢推注局麻藥并退針至表面與真皮聯合部。此法原理在于:首先,做到壓迫止痛,再快速刺入皮下組織時,穿刺痛不明顯;其次,中指、無名指向左下方繃緊皮膚,力量集中,使皮膚移位后,注射部位皮膚變簿,注射結束后,松開手指,使皮膚復位時,皮膚上的針眼和肌肉上針眼錯位,藥液不會外溢,拔針時,采用注射器向左轉動針頭90°后拔出針頭,針眼不會出血。這是因為旋轉的皮膚起到了壓迫止血作用。快速拔針時,針頭與周圍的組織產生一些摩擦力。在順著進針方位快拔針時,很短時間內克服組織的夾持力和摩擦力,患者無拔針的感覺[2]。留置氣泡技術:注射器針柄上方保留0.1~0.2 mL空氣注射時氣泡在上,當全部藥液注入后,空氣正好到達針頭部位,以便使針柄內藥液也推進肌肉層,預防拔出針頭時,藥物滲入皮下組織,以減輕組織受到刺激程度[3]。注射前檢查針尖是否變鈍或為帶勾針頭,盡量選擇小號偏細針頭,能用小號針頭順利完成治療就不選擇大號針頭。
2.2 解剖學是外科學的基礎 針刀治療是準手術,屬侵入性治療,局部解剖不熟悉,極易切傷局部組織,造成醫療事故,熟悉掌握解剖知識是針刀操作者基本要求。對局部解剖的了解也為針刀治療提供了安全保障,操作時盡量避開大血管走形部位。針刀操作時嚴格按照針刀八法規程操作,避免盲目地無方向、無層次地對組織進行松解,也切不可過多廣泛剝離,在特殊部位亦要十分小心[4]。
2.3 表淺血管出血 用消毒干棉球壓迫止血,手足、頭部、后枕部等小血管豐富處,針刀松解后,無論出血與否,都應常規按壓針孔1 min;較深部位血腫則局部腫脹疼痛明顯或仍維續加重,可先做局部冷敷止血或肌注止血敏。24 h后局部熱敷、理療以加速瘀血的消退和吸收[5]。
總之,在與疾病的斗爭中,尋找簡單、方便、痛苦小的治療方法一直是醫務工作者的奮斗目標。目前針刀治療的疼痛問題已經妨礙了針刀的發展。有學者在針刀操作時應用中樞鎮痛麻醉藥,雖然能夠緩解疼痛,但同時也增加了麻醉風險,也淡化了針刀操作 “簡便廉效”的特點。因此尋找一種廣大患者能夠接受的方法來消除針刀治療時的疼痛是針刀醫學發展史上急需亟待解決的問題。
[1]蔣艷娟.選擇注射針頭對注射疼痛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02,21(4):49-51.
[2]任繼風,李俊玲.無痛注射技術在預防接種中的觀察與應用[J].黑龍江醫藥,2013,26(3):499-501.
[3]陳惠容,陳楚君,陳玉純.注射器內少量空氣對肌肉疼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1,16(2):70-71.
[4]李義凱.小針刀治療存在的問題分析[J].頸腰痛雜志,1997,18(2):143-143.
[5]柳百智.針刀臨床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國臨床醫生,2000,28(5):3-4.
R247
A
1004-745X(2014)08-1571-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80
201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