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斌 王曉霞 馬小絨 張東升 閆建勛
(靜寧縣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甘肅 靜寧 743400)
慢性淚囊炎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常見的感染性眼科疾病,臨床常伴隨角膜穿孔、潰瘍以及外傷感染等并發癥。慢性淚囊炎也會對接受眼科手術的病人造成一定的威脅,嚴重情況下還可能會造成患者失明〔1〕。采用傳統治療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臨床治療效果有限,而且存在諸多缺點〔2〕。采用外路鼻腔淚囊吻合術(EXT-DCR)對慢性淚囊炎進行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手術療效差的問題,但是仍然存在手術過程復雜、手術損傷大、術中出血多、面部易留疤等問題。近年來,隨著鼻內鏡技術的迅猛發展,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也在逐步完善,已經取代了傳統的EES-OCR。而淚囊支架術也是一種治療慢性淚囊炎的微創性手術方法〔3〕。本文通過比較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聯合淚囊支架植入術與單純采用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的造瘺口面積和治愈率,旨在探討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聯合淚囊支架術的臨床療效。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進行慢性淚囊炎治療的病例100例。入選標準:(1)患者溢膿、溢淚癥狀反復出現;(2)在對患者進行淚道上下沖洗時出現黏液及膿性分泌物;(3)患者年齡50~80歲,男女不限;(4)病例資料齊全;(5)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淚小管、淚小點表現異常;(2)伴有鼻腔異常以及鼻竇炎者;(3)顏面部受過外傷;(4)合并嚴重全身疾病而不能耐受局麻手術。退出標準:已經選定的患者,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者視為脫落病例:(1)由于醫療原因或患者自身不耐受等因素造成的部分或全部不穩定依從者。(2)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或不良反應。(3)治療過程中發生醫療事故者。(4)患者自行退出本次研究。(5)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其他疾病。(6)失訪。本院100例患者中,失訪14例,最后納入研究病例共86例(98眼)。
1.2分組 手術治療前,將所有病例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43例49只眼,觀察組平均年齡(66±8.3)歲,男20例,女23例,平均病程(8.5±2.5)年,并發癥17例,術前均采用淚囊造影及鼻腔檢查;對照組平均年齡(65±7.2)歲,男18例,女25例,平均病程(8.6±1.5)年,并發癥14例,兩組術前均未進行干預治療。兩組患者病程、年齡、性別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手術方法 觀察組:采用1%腎上腺素及1%丁卡因對患者鼻黏膜麻醉,1%腎上腺素及1%利多卡因進行鼻丘周圍黏膜局部浸潤麻醉。采用鉤突刀在鼻丘區域,剝離鼻黏膜形成約15 mm×12 mm的鼻黏膜瓣,翻向后上方備用,暴露出上頜骨與淚骨之間的接合骨縫,用電鉆磨除骨壁,形成約15×6 mm2的小孔,發現淚囊后,將探針從下淚小點插入,撐起淚囊內壁,形成黏膜瓣,將上述黏膜瓣剪開,使黏膜瓣緊貼淚囊外側的周圍骨面上。隨后采用美樂膠填充造瘺口,瘺口形成以后,注意檢查是否發生出血。隨后將放置淚囊支架,往手術側下淚小點沖水直到見液體從淚囊支架的小洞中流出,采用美樂膠對支架周圍進行填充,同時置入膨脹海綿〔4〕。對照組:單純進行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手術前麻醉,手術操作等與上述觀察組相同,但在手術過程中不放置淚囊支架〔5〕。
1.3.2術后處理 ①手術后應用3 d敏感抗生素以防止術后感染;②手術后當天患者未發生明顯活動性出血后將鼻腔內放置的膨脹海綿去除;③鼻腔分泌物清除要在鼻內鏡的觀察下去除;④采用慶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沖洗淚道1次/d;⑤用0.1%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藥水滴眼4~6次/d,1%呋麻滴鼻液滴鼻2~3次/d,使用7 d;⑥手術后1個月檢查確認沒有明顯出血溢膿后去除淚囊支架。
1.4評判療效 治愈:無溢淚,鼻內鏡下觀察淚囊造孔形成,患者溢膿、溢淚等表現消失,淚道沖洗順暢。有效:患者偶爾出現溢淚,鼻內鏡觀察顯示形成良好的淚囊造孔,且造孔無皮化,患者流膿、溢淚等表現有所減輕,淚道沖洗順暢或者加壓后順暢。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減輕,淚道加壓沖洗仍不通暢,淚囊造孔發生閉鎖,淚囊造孔處粘連或堵塞,治愈和有效均視為手術成功〔6〕。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手術后進行隨訪,兩組均為49眼,1個月后對照組治愈28眼,有效6眼,無效15眼,有效率為69.4%,觀察組治愈30眼,有效5眼,無效14眼,有效率為71.4%,兩組比較無顯著差異(χ2=0.182 4,P>0.05)。6個月后對照組治愈30眼,有效6眼,無效13眼,有效率為73.5%,觀察組治愈38眼,有效6眼,無效5眼,有效率為89.8%,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顯著(χ2=4.356,P<0.05),12個月后對照組治愈32眼,有效6眼,無效11眼,有效率為77.6%,而觀察組治愈44眼,有效3眼,無效2眼,有效率為95.9%,兩組比較有效率有明顯差異(χ2=7.184,P<0.05)。
慢性淚囊炎是眼科常見病,患者中老年人較多。該病在臨床常見癥狀是流膿、溢淚等,這些癥狀是眼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在老年性白內障患者中最為常見,術前對患者要充分重視,且要在手術前治愈,防止發生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傳統淚囊切除術雖然治療時操作簡單,但治療過程中沒有對患者淚道進行疏通,僅僅是對淚囊進行切除,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也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僅僅適用于淚囊腫瘤病人〔7,8〕。鼻EXT-DCR是治療慢性淚囊炎的經典手術,但該方法臨床操作困難,骨孔形成困難,容易造成出血,難以在老年患者中推廣應用〔9〕。
鼻淚管支架術手術操作簡單、安全性好、手術時間短、對患者損傷小、手術出血少,術后不留切口瘢痕,手術成功率高。鼻淚管支架術不改變患者正常解剖學位置,對患者全身狀況要求低,而且即使手術失敗仍然可以通過鼻腔淚囊吻合術進行二次治療。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鼻內鏡下行淚囊鼻腔造孔術在老年慢性淚囊炎患者的治療中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該方法聯合淚囊支架術為老年慢性淚囊炎患者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途徑,這對于減少患者痛苦,提高手術成功率相當重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聯合淚囊支架術應用于老年慢性淚囊炎患者治療效果顯著,而且具有方法簡便快捷、損傷小、并發癥少等優點。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聯合淚囊支架術術操作準確、對患者損傷小,手術方法安全、快捷,而且能夠對患者鼻腔病變進行處理。該方法臨床應用成功率高,患者術后并發癥少,對慢性淚囊炎又不宜行鼻EXT-DCR的老年人群尤其適用,能夠顯著提高老年慢性淚囊炎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
4 參考文獻
1Venegas MM,Morante JC,Cruzado-Sanchez D,etal.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and conventio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external) in chronic dacryocystit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13;149(2):P256-7.
2Khan MH,Hossain MA,Hossain MJ,etal.Comparative study of external and 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dacryocystitis〔J〕.J Armed Forces Med Coll Banglad,2012;7(2):15-7.
3Baig R,Khan QA,Ahmad K.Long-term outcome of primary exter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13;23(9):641-4.
4Wu W,Yan W,MacCallum JK,etal.Primary treatment of acute dacryocystitis by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with silicone intubation guided by a soft probe〔J〕.Ophthalmology,2009;116(1):116-22.
5Davies MJ,Lee S,Lemke S,etal.Predictors of anatomical patency following primary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a pilot study〔J〕.Orbit,2011;30(1):49-53.
6王 鑫.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3例經驗與教訓〔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11;18(7):389-90.
7黃靖妍,李 爽.逆行置管術治療老年淚道阻塞 78 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960-2.
8丁健慧,陳秋堅,王 梅,等.銀夾在老年人鼻內鏡下淚囊鼻腔造孔術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5):1490-1.
9徐春玲,楊隆艷,王霽雪,等.淚道激光治療鼻腔淚囊吻合術后復發28 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