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燕
(吉林省肝膽病醫院,吉林 長春 13006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危害公共健康的傳染病之一,e抗原(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體內普遍存在乙肝病毒(HBV)的復制,如不能在恰當的時機有效控制其肝細胞的壞死和炎癥病變,可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本文擬觀察影響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HBeAg陽性CHB患者早期療效的因素,分析其對抗病毒治療預后評估的價值。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吉林省肝膽病醫院曾住院的HBeAg陽性的CHB患者144例,其中男88例,女56 例,年齡20~65歲,中位年齡37.5歲,病程3~15年,均未接受抗病毒治療。診斷符合2000年西安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CHB診斷標準,抗病毒治療參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無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禁忌證。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2)合并代償性肝疾病或肝癌者;(3)合并心、腦、腎嚴重疾病者;(4)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2方法 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1次/w 180 μg皮下注射。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12 w,治療24 w的HBV DNA(瑞士羅氏公司熒光定量PCR檢測儀),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體(HBcAb)(酶免試劑購自美國Abbott公司),定期監測血常規,肝功能(德國西門子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檢測試劑),甲狀腺功能,自身抗體等指標。
1.3療效評價 參照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標準。治療24 w時,出現HBV DNA低于檢測下限,并出現e抗原血清轉換,ALT正常為完全應答;HBVDNA下降大于1 log,但未出現e抗血清轉換為部分應答;HBVDNA下降小于1 log,為不應答〔2〕。分析治療前HBV DNA水平,ALT水平,HBeAg水平,性別,年齡,家族史對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抗病毒療效的影響。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0軟件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2.1療效 144例病人中,有136例完成24 w的治療,其中40例在24 w時達到HBV DNA陰轉,且出現e抗原血清轉換;50例HBV DNA轉陰但未出現e抗原轉換;22例在24 w時達到病毒下降小于1 log而聯合核苷類似物治療。
2.2治療中的不良反應 144例中有134例在治療初期出現發熱、肌肉酸痛等流感樣癥狀,120例出現外周血中性粒細胞下降,2例因外周血白細胞及血小板嚴重下降而更換核苷類似物治療,96例出現脫發現象,2例因銀屑病復發加重而終止治療。分析抗病毒療效的相關因素表明,治療前ALT升高大于5倍,HBVDNA<105拷貝/ml,HBsAg<5 000 IU/ml,為影響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的早期抗病毒療效的相關因素(P<0.05)。其余如性別、年齡、家族史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的早期療效中均無顯著差異。
目前認為抗肝病毒治療有效的藥物為核苷類似物和干擾素,核苷類似物為抑制HBV DNA復制,但e抗原血清轉換率低,長期治療存在耐藥風險。而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抗病毒有效藥物之一,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調節的雙重作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療程有限,較核苷類似物有較高的e抗原血清轉換率,且可使部分患者獲得s抗原清除。其機制與其誘導抗病毒蛋白產生及激活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有關〔3〕。分析抗病毒療效的相關因素表明:治療前ALT升高大于5倍,HBV DNA<105拷貝/ml,HBsAg<5 000 IU/ml,為影響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早期抗病毒療效的相關因素。其余如性別、年齡、家族史對于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的早期療效均無顯著影響。治療前HBsAg,ALT,HBV DNA水平對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的早期療效有預測作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療中,定期監測HBV DNA和HBsAg含量具有重要意義。
4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病雜志,2005;13:881-91.
2萬謨斌,翁心華.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專家建議〔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7;25(10):577-8.
3Cookskley WCF,Piratvisuth T,Lee SD,etal.Eginterferon alfa-2a(40kDa):an adv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B antigen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s B(J)〔J〕.J Viral Hepatitis,2003;10(4):298-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