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晶 楊 焱 陳 卓 楊明權 景年財
(吉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吉林 長春 130012)
隨著醫療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腫瘤患者生存期延長,腦轉移瘤的發病率明顯上升,20%~4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發生顱內轉移〔1〕。腦轉移預后不良,50%~70%在術后半年內死亡,存活1年以上者不超過15%〔2〕。常見的首發癥狀為頭痛、嘔吐(40%~50%)等顱內壓增高的表現。其他表現有視物模糊、眩暈、暈厥、肢體乏力、抽搐、語言混亂、記憶力喪失、情緒異常等中樞神經系統受侵犯的表現〔3~5〕,給患者本人及家屬帶來巨大的痛苦。因此,如何才能改善腦轉移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目前,對于腦轉移瘤的治療,其原則是盡可能延長患者生存期以及改善其生存質量,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手術、放療、化療及對癥治療等綜合治療。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腫瘤的治療思路也發生了轉變,不再單純追求消滅或縮小腫瘤實體,而是在抗癌同時考慮到改善患者的機體及精神癥狀,提高生存質量〔6〕。目前臨床多采用甘露醇及激素等降顱壓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副作用較大。我科采用中藥外敷穴位聯合甘露醇及激素治療腦轉移瘤23例,并做對照研究,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2011年7月至2013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46例,均經手術、CT、MRI或PET等證實為腦轉移瘤且均伴有頭痛、惡心、嘔吐等高顱壓癥狀。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其中治療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26~77〔平均(45.5±19.2)〕歲。對照組男14例,女9例,年齡30~75〔平均(46.3±14.1)〕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及治療組分別給予20%甘露醇125 ml,2次/d,靜點;地塞米松10 mg,1次/d,靜注。 治療組同時配合蜈蚣5條、全蝎10 g、土鱉蟲20 g、僵蠶20 g、地龍15 g、白芷20 g、藁本20 g、細辛5 g、白花蛇舌草30 g、川芎15 g,白及10 g、甘草15 g熬膏外敷于百會穴、太陽穴、大椎穴及阿是穴等穴,1次/d。治療10 d為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頭痛程度評分(頭痛消失者0分;減輕者1分;無改善者2分);惡心及嘔吐程度評分(惡心及嘔吐消失0分,惡心、無嘔吐1分,惡心、嘔吐無改善2分);飲食情況評分(正常飲食0分;少量進食1分;不能進食2分);睡眠狀況評分(能正常入睡0分;每日睡眠不足6 h 1分;不能入睡2分);一般狀況評分(安靜者0分;表情痛苦1分;煩躁不安2分)。
1.4療效評定 顯效:患者頭痛癥狀較治療前明顯緩解,持續24 h以上患者無痛苦表情,能安靜入睡,正常飲食,無惡心嘔吐,或積分較治療前減少5分以上;有效:癥狀減輕,持續24 h以上仍有頭痛,能忍受,飲食尚可,無或有輕度惡心,或積分較治療前減少2~4分;無效:頭痛無減輕或有減輕,但持續時間短,積分較治療前減少不足2分。
1.5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采用t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頭痛的比較 兩組均治療前2分23例,治療后治療組0分20例,1分2例,2分1例,對照組0分10例,1分6例,7分7例。
2.2兩組治療前后惡心、嘔吐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均為23例2分;治療后治療組0分18例,1分3例,2分2例,對照組0分10例,1分2例,2分11例。
2.3兩組有效率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87.0%,20例)遠高于對照組(52.2%,14例)(P<0.05)。其中顯效14例(60.9%)vs 8例(34.8%),有效6例(26.1%)vs 4例(17.4%),無效3例(13.0%)vs 11例(47.8%)。
惡性腫瘤腦轉移是腫瘤最常見的并發癥,約 20%~40%的腫瘤患者發生腦轉移。大多數腦轉移瘤患者預后較差,約 50%患者死于顱內神經轉移瘤而不是顱外腫瘤〔7〕。據文獻〔8〕報道,對于高顱壓引起的頭痛,單獨應用甘露醇有效率為27.27%,甘露醇聯合地塞米松有效率為30.0%,而我科在應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的基礎上配合中藥熬膏外敷可以明顯減輕高顱壓引起的頭痛。
甘露醇是臨床首選的降顱壓藥物,但長期應用會出現過多的水分丟失,引發高滲性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甚至導致腎功能損害。長期應用地塞米松會引起骨質疏松、物質代謝和水鹽代謝紊亂,出現類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綜合征,甚至可能誘發或加重感染及上消化道出現等嚴重后果。由于甘露醇及地塞米松的上述副作用使臨床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外敷法是運用藥物直接貼敷并作用于病人體表某部或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屬于一種外治法。外治法歷史悠久,早在 2000 多年前的 《周禮·天官》就有醫生治療腫瘤一類疾病的記載:“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逼渲?“?!钡囊馑季褪怯盟幫夥螅皻ⅰ笔怯盟幐g惡〔9〕。
從經絡理論來看,皮膚為十二經脈在體表的分布,上布滿孫脈,藥物被皮膚吸收以后,匯入絡脈,繼而匯入經脈。經絡內屬腑臟,外絡肢節,行氣血,通陰陽,溝通表里內外,網絡周布全身,把人體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保持其機能活動的協調和平衡。藥物可隨經氣、絡氣而運行周身,起到治療作用。阿是穴的取穴方法是“以痛為腧”,“有諸內者,必行諸外”,故體表疼痛是機體臟腑功能失調的反應,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則痛;而在痛處外敷,則可再次通過經絡作用以調節失調臟腑的功能,并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
本組資料中,外敷中藥以全蝎及蜈蚣為君藥,二藥具有祛風定痙、竄筋透骨、開瘀解毒之功效。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指出“蝎子……專善解毒,消除一切瘡瘍”,并認為“蜈蚣,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蜈蚣有抗癌作用;抗菌作用;促進免疫功能;鎮痛作用。全蝎具有鎮痛、鎮靜、抗驚厥、抗癲癇、抗腫瘤等作用。廣泛用于疼痛癥、癌癥及心腦血管等疾病。《神農本草經》云:“土鱉蟲,主心腹寒熱洗洗,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現代研究表明,土鱉蟲具有溶解血栓、抗凝血、抗腫瘤、促進骨折愈合、調節血脂、抗突變、耐缺氧等十分廣泛的藥理作用〔10~12〕。地龍在《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僵蠶為蠶蛾科昆蟲家蠶的幼蟲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僵蠶味咸、辛,性平,歸肝、肺、胃經,具有祛風止痙,活血通絡,化痰散結等功效。 在臨床中應用時間長,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尤其在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中發揮出人意料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證實,僵蠶具有抑菌、催眠、抗驚厥、抗癌等作用〔13〕。土鱉蟲、地龍及僵蠶為臣藥,三藥具有化瘀散結、消腫止痛通絡之效。以上五藥均為蟲類藥,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蟲類中藥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能抑制或殺滅癌細胞,提高機體抗癌能力〔14〕。蟲類藥多為血肉有情之品,善搜剔攻毒,其性搜剔,可入里入絡,其效或破或消,直達病所,以之攻解腫瘤之毒,松透病根。方中以細辛、白及及白花蛇舌草、甘草為佐藥,輔助君藥及臣藥以加強其消痛散結、祛風開竅、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之功。另外作為使藥的白芷、藁本及川芎分別為陽明頭痛、厥陰頭痛及太陽頭痛的引經藥。清·尤在涇說:“藥無引使,則不痛病所”。病有病所,藥有藥位,辨證上加入引經藥可以提高療效。全方共奏祛風定痙、化瘀散結、消腫止痛之功。
中藥外敷雖藥物峻猛而不會損傷胃氣和正氣,對于腦轉移癌的患者常因體質差,無法耐受手術及放、化療,而此時輔以中藥外敷,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副作用輕的特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其臨床療效標準不統一、樣本量小、缺乏可靠的對照組、在量化方面不夠精確等,需在以后的臨床進一步探討。
4 參考文獻
1Tsao MN,Lloyd N,Wong RK,etal.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brain metastasi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2;4:3869.
2薛慶澄.神經外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1990:309-12.
3Chiang YC,Qiu JT,Chang CL ,etal.Brain metastasis from 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evaluation of prognosis and managements-a Taiwanese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TGOG) Study〔J〕.Gyneco Onco,2012;125(1):37-41.
4Kastritis E,Efstathiou E,Gika D,etal.Brain metastases as isolated site of relapse in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platinum and paclitaxel-based chemotherapy〔J〕.Int J Gynecol Cancer,2006;16(3):994-9.
5Sehouli J,Pietzner K,Harter P,etal.Prognostic role of platinum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is from ovarian cancer:results of a German multicenter study〔J〕.Ann Onco,2010;21(11):2201-5.
6付文勝.四君子湯提高晚期惡性腫瘤病人生活質量療效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05;17(1):14-5.
7Linskey ME,Andrews DW,Asher AL,etal. The role of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i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newly diagnosed brain metast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J Neurooncol,2010;96(1):45-68.
8劉艷霞,李 彤.地塞米松治療SAH頭痛對比研究〔J〕.河北醫學,2004;10(6):491-4.
9周岱翰.中醫腫瘤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
10田軍鵬,黃 文,雷朝亮. 地鱉蟲藥理作用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3):418-9.
11肖漢揚,李 剛,吳 駿. 土鱉蟲藥理作用最新研究進展〔J〕.醫學信息,2005;18(8):1029-30.
12蘇德民,沈烈行,徐瑞軍,等. 土鱉蟲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時珍國藥研究,1997;8(2):153.
13王 筠.中藥研究與臨床應用〔M〕. 上海 :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6:839-41.
14單厚昌,馬偉光,高中祖. 我國天然抗腫瘤藥物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6):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