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了重要戰略部署,這是中國政治發展和改革中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依法治國是社會有序、和諧、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于中國石化而言,法治中國是中國石化興旺發達的根基,法治石化是每一名中國石化人幸福安康的基石。
傅成玉同志在集團公司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中曾提出:“要充分運用法律知識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軟實力,讓法律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讓法律意識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企,合規經營”已成為企業發展、家庭幸福、員工康健的“護身符”。
法律要內化于心。管用而有效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心里。要使法治文化真正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力支撐,就要強化廣大干部職工的法律觀念、法律意識,使其成為一種信仰。培育法治信仰,關鍵要轉變人的思想觀念。只有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模范守法,企業法律工作者加強宣傳,努力使其內涵和理念內化于廣大干部員工之心,法治精神才能得以彰顯,法治信仰才能得以塑造,才能讓群眾發自內心地認同法治、信仰法治,帶動整個企業形成崇尚法治之風。為此,中國石化全系統上下創造條件,自辦宣傳載體宣傳法制工作。中國石化普法辦開設法制宣傳教育網,促進了企業間普法工作經驗的交流。同時,堅持在經營管理人員專業培訓中加入法律課時或課程,強化法律意識,提高依法治企、合規經營的能力。多年來,中國石化堅持不懈地利用重大法制紀念日宣傳法律知識、增強法治意識,把法律內容形象化、法律知識直觀化,擴大了法制宣傳教育的覆蓋面。
法律要外化于行。法治不是抽象的概念,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權威也在于實施,它不僅需要普遍信仰,還需要全體成員自覺遵守,付諸法治實踐。在市場經濟社會環境下,企業的任何經營行為,都表現為相應的法律行為,法律工作就是要防范企業法律風險,為企業生產經營保駕護航。企業法律工作的開展正是法律外化于行的途徑,法律工作既能保障企業權利、員工利益,還能增強企業軟實力。中國石化法律工作,首先要做好全系統法律風險防控工作,同時做好法律糾紛處理工作,開拓多元化法律救濟途徑。其次要完善境外法律工作制度,健全海外法律工作體制機制和網絡。再次要強化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切實保護中國石化的知識產權。最后還要著力推進法律人員專業化,為法律人才成長開辟新的通道和空間。
法律要固化于制。治國離不開法律,善治離不開良法。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依法治企也離不開制度的完善。一個企業的法制建設,需要依法設置科學、運行順暢的體制。打造與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相匹配的法律體系,就要著力推動法律管理向制度保障型轉變。中國石化制定完善了《中國石化法律工作管理辦法》,以及合同、訴訟、擔保、授權、商標、工商登記、外聘律師、知識產權保護、法制宣傳教育、境外法律工作、法律顧問等14項法律管理制度,以文本的規范促進管理的規范。持續完善境內外業務兩個系列的標準合同示范文本庫,編制完成《中國石化企業工商信息》(《家族圖譜》),摸清了中國石化各類經營實體的家底,使之數據化,并予以動態調整、更新。
當前,中國石化正在積極建設以“依法、合規、公平、誠信”為核心理念的企業法治文化,全面推進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依法治企、合規經營,大力開展法律到機關、到一線、到社區、到鄉村活動,積極推進企業領導和廣大員工樹立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使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出資人(股東)、員工、社會負責,使廣大員工知法、守法、敬法、畏法,真正認識到尊重法律比強調法律的重要更重要,不把習慣當規范,而把規范變習慣,逐步養成法治信仰,形成法治思維、法治文化。
只要我們自覺信仰和踐行法治,企業必將實現可持續發展,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