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睦勝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江西 景德鎮 333000)
動脈粥樣型硬化有較多的危險因素。但近年國內外逐漸轉而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與動脈粥樣型硬化的關系,亦取得了一定成就〔1〕。研究〔2〕證實,Hcy濃度水平上升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國外有個別文獻提及血清尿酸(UA)水平的上升和頸動脈內膜的增厚有一定聯系〔3〕,但對于Hcy、UA水平和動脈粥樣型硬化及狹窄的關系研究較少,為對其加以分析,本文做出相應的研究,并從中得到了一些結論。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治療的191例腦梗死患者。其中男131例,女60例,年齡60~85〔平均(73.6±2.7)〕歲。經檢查確定有粥樣硬化的106例患者中,單純Hcy提升者53例,UA提升者19例,Hcy、UA均提升者34例。入選標準〔4〕:(1)滿足我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審議的腦梗死診斷標準〔5〕;(2)經過頭顱CT或者磁共振成像(MRI)證實。排除標準〔6〕:(1)有明顯的肝、腎功能不全;(2)有急性心肌梗死亦或其他的血管栓塞類病癥;(3)有惡性腫瘤或血液病者;(4)有甲亢或其他慢性的消耗類病癥;(5)有感染及免疫類疾病亦或口服雌激素者;(6)2 w內接受過外科手術者。分別根據患者動脈硬化與否,差異性狹窄程度及Hcy和UA水平單獨或同時提升等情況進行分組。本次研究經過所有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由我院的倫理委員會審議通過。
1.2研究方法 以美國GE16層的螺旋CT通過連續掃描檢測患者頭頸動脈CT血管造影(CTA)。范圍從主動脈弓到顱頂,完成之后通過EBW工作站的血管軟件實施處理。將血管壁周圍的鈣化斑塊和血管腔中充盈缺損定作粥樣斑塊,狹窄標準經過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試驗(NASCET)分級法〔7〕確定。其中輕度狹窄<29%;中度狹窄30%~69%;重度狹窄>70%。依照CTA檢測結果輔助上文描述進行分組。
1.3觀察指標 測定所有患者的血清Hcy和UA水平,抽取患者晨間空腹血清,以Olympus 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經循環酶法進行測定,其中血清Hcy的正常值介于5和15 μmol/L,而UA的正常值介于90和420 μmol/L。

2.1兩組患者動脈硬化與否的組間血清Hcy及UA水平對比 有硬化組的Hcy水平為(22.38±13.30)μmol/L,UA水平為(376.4±122.2)μmol/L,均顯著高于無硬化組的(16.53±10.81)μmol/L、(322.5±105.3)μmol/L(均P<0.05)。
2.2患者頭頸部動脈差異性狹窄程度的血清Hcy及UA水平對比 中度狹窄組的Hcy水平為(21.28±9.97)μmol/L,重度狹窄組為(33.14±19.65)μmol/L,均顯著高于輕度狹窄組的(15.38±5.91)μmol/L;重度狹窄組的Hcy水平亦高于中度狹窄組(均P<0.05)。患者頭頸部動脈的狹窄程度與Hcy水平呈顯著正相關(r=0.845,P=0.000),與UA水平無明顯相關性(r=0.115,P=0.354)。重度狹窄組的UA水平為(446.8±94.3)μmol/L,均顯著高于輕度狹窄組的(355.5±93.6)μmol/L及中度狹窄組的(364.2±126.5)μmol/L(均P<0.05)。
2.3Hcy和UA水平單獨或同時提升時與頭頸部動脈的狹窄程度關系分析 Hcy、UA均提升組的重度狹窄比例為55.88%(19/34),顯著高于Hcy提升組的11.32%(6/53)及UA提升組的15.79%(3/19);輕度狹窄比例為29.41%(10/34),顯著低于Hcy提升組的60.38%(32/53)及UA提升組的68.42%(13/19)(均P<0.05)。另外Hcy提升組中度狹窄15例(28.30%),UA提升組3例(15.79%),Hcy、UA均提升組5例(14.71%)。
近年來,有報道稱〔8〕,顱內外血管發生的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狹窄、閉塞均為腦梗死疾病的發病基礎。Hcy是一種通過蛋氨酸發生去甲基代謝而形成的含硫基氨基酸,其有著較多類生物學效應,在細胞中通過維生素B6及B12作為輔因子而進行代謝〔5〕。而UA是一種嘌呤代謝產物,機體嘌呤核苷及嘌呤通過水解和脫氨以及氧化作用后形成UA,并參與代謝〔9〕。
有研究表明〔10〕,高Hcy血癥對于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栓塞型病癥,例如腦血管病和冠心病及靜脈血栓等疾病的主要發病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隨血漿Hcy水平上升,動脈粥樣硬化型病癥的發生率隨之增加,機體空腹血漿Hcy的水平增加5 μmol/L,則患有缺血型腦卒中的危險性亦相應地增加約2.7倍。因此,該報道稱高Hcy和腦血管病有著一定的相關性。然而,此類報道均主要針對患者的血漿指標含量,鮮涉及血清指標水平,且有關高UA水平和動脈粥樣硬化之間聯系的報道研究并不多〔11〕。
本研究表明患者是否有動脈硬化與其機體血清Hcy及UA水平有一定聯系,這與Song等〔12〕報道一致。進一步相關分析發現,患者頭頸部動脈的狹窄程度與Hcy水平呈正相關,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高Hcy水平能夠誘導機體內皮細胞形成促凝血因子,利于纖溶酶激活物有關抑制劑的含量表達,增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提升血液的凝固性,最終導致或促使血栓產生,誘導動脈粥樣型硬化和狹窄〔13〕。此外,本研究表明頭頸部動脈的狹窄程度越嚴重,患者血清Hcy水平也越高,但UA水平趨于增加,而且提示UA水平和患者頭頸部動脈的狹窄程度有一定聯系,還需經大樣本的研究證實。分析其原因可能和高UA水平能夠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氧化以及脂質的過氧化,并促使頸動脈粥樣硬化型斑塊的形成有關。本研究表明單純的Hcy水平上升或者單純UA水平上升,患者血管狹窄程度較低,主要表現為輕度或中度,且構成比類似。但Hcy、UA均提升時,重度狹窄的比例顯著上升,狹窄構成比也顯著區分于單純的Hcy水平上升或者單純UA水平上升者。Manolescu等〔14〕亦有類似的報道結果。
綜上所述,血清Hcy和UA水平可較好地反映老年腦梗死患者的頭頸部血管動脈粥樣型硬化和狹窄程度,臨床治療時可監測二者指標,從而輔助治療,效果較好,值得推薦。
4 參考文獻
1韓 僑,曹勇軍,尤壽江,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腦梗死相關危險因素及分型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3;7(2):9-15.
2薛藝東,師 寧,高曉嶸,等.甲鈷胺治療急性腦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和卒中后抑郁的療效〔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3;32(7):720-2.
3Hsu FC,Sides EG,Mychaleckyj JC,etal.Transcobalamin 2 variant associated with poststroke homocysteine modifies recurrent stroke risk〔J〕.Neurology,2011;77(16):1543-50.
4張新勇,沈 軍,周 永,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小板CD62P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12):1328-9.
5Osanai T,Fujiwara N,Sasaki S,etal.Novel pro-atherogenic molecule coupling factor 6 is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stroke:a possible linkage to homocysteine〔J〕.Ann Med,2010;42(1):79-86.
6寇雪蓮,陳琳迪,唐維國,等.急性腦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飲食因素調查〔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1):1758-60.
7陳玉嵐,張向陽,珠勒皮亞·司馬義,等.老年高血壓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動脈僵硬度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0):4948-50.
8夏明武,賀 軍.腦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11(8):832-4.
9張玉杰,李淑娟,陳冬輝,等.H型高血壓增加腦梗死的復發風險〔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1):56-8.
10桂樹華,王挺剛,殷曉菁,等.老年腦梗死患者顱內外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危險因素及與病變部位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5564-6.
11陳茂剛,朱武生,殷 勤,等.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腦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的變化〔J〕.中華醫學雜志,2011;91(25):1753-6.
12Song IU,Kim YD,Kim JS,etal.Can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independently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isability after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J〕.Eur Neurol,2010;64(5):304-10.
13崔琳琳,胡桃紅,謝曉春,等.血漿高半胱氨酸對冠心病、腦卒中臨床預后的影響〔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1;10(6):501-3.
14Manolescu BN,Oprea E,Farcasanu IC,etal.Homocysteine and vitamin therapy in strok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a review〔J〕.Acta Biochim Pol,2010;57(4):46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