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李仲 蘇炳澤 黎才惠 吳祥基
(瓊海市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海南 瓊海 571400)
變應性鼻炎俗稱過敏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病與多發病〔1〕。患者表現為陣發性噴嚏、鼻塞、鼻癢及涕清,少數患者伴有嗅覺失常〔2〕。以往通常以藥物治療及特異性免疫治療為主,療效不佳者再施以單一的手術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不顯著。近年來,發現局部神經反應異常是導致該病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了手術聯合治療的方案。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變應性鼻炎患者施以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聯合下鼻甲等離子消融進行治療,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耳鼻咽喉科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變應性鼻炎患者12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60~78〔平均(68.9±1.9)〕歲。病程1~15年,平均(6.7±1.2)年。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60~75〔平均(67.8±2.0)〕歲。病程1~15年,平均(6.7±1.1)年。兩組均有陣發性噴嚏、鼻塞、鼻癢及涕清等癥狀。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治療前臨床癥狀等基準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0.5 h均服用8 mg的撲爾敏以減輕術中黏膜敏感度。所有患者取仰臥位,在進行局部麻醉即用15~20 ml的2%丁卡因+2 ml的0.1%腎上腺素浸入棉球填塞在患者的雙鼻腔3次,再加5 ml 1%的利多卡因和0.2 ml 0.1%的腎上腺素對鼻中隔軟骨膜下進行麻醉。觀察組在0°鼻內鏡下行鼻中隔矯正聯合下鼻甲等離子消融治療。首先在左側鼻前庭部位依據患者鼻中隔類型選擇不同部位的黏膜處做L形切割后將帶吸引器的鼻中隔剝離子深入鼻中隔黏膜骨和軟骨間,在鼻內鏡的引導下洗出血液后進行黏膜骨和側黏骨膜分離,直到將偏曲的整個部位顯露出后,鑿除偏曲的底座部位,之后以4號絲線縫合切口。然后采用美國杰西公司ENTec-Cobator型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系統,連接Reflex-Ultra45號刀頭,功率調為5檔,時間10~15 s,在刀頭插入鼻丘黏膜下以骨面消融致黏膜發白為宜,再對患者的下鼻甲消融,每側下鼻甲打2~3孔,時間10~15 s。對照組進行常規的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術。兩組術后醫囑在1 w內勿用力摳鼻且服用抗炎、止血及相應的治療,24 h后取出鼻腔填塞物且進行日常清理,3~5 d后出院,之后3~5 d后進行復查,隨訪12個月。
1.3療效評價〔3〕根據中華醫學會有關變應性鼻炎診斷原則〔4〕,依據治療前后癥狀和體征評分標準,主要包括鼻癢、打噴嚏、流清涕和鼻塞等癥狀,依據癥狀程度由患者自行評估分為: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各癥狀評分加和計為總分。治療指數=(治療前的總分-治療后的總分)/治療前的總分×100%,治療指數>50%為顯效,20%~50%為有效,<20%為無效。術后12個月對患者進行鼻腔檢查,檢查黏膜完整性,并詢問患者矯正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計算滿意率。

2.1兩組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28.9±9.4)min〕及術中出血量〔(21.1±5.5)ml〕均顯著少于對照組〔(35.1±9.6)min,(35.9±8.4)ml〕(均P<0.05)。
2.2兩組療效對比 觀察組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對照組(85.00%)(P<0.05)。其中顯效40例(66.67) vs 24例(40.00%),有效18例(30.00%) vs 27例(45.00%),無效2例(3.33%) vs 9例(15.00%)。
2.3兩組術后情況對比 觀察組黏膜完整率(95.00%,57例)以及患者對矯正的滿意率(100.00%,60例)均顯著高于對照組(61.67%,31例;81.67%,49例)(均P<0.05)。
變應性鼻炎是以鼻黏膜反應性增高導致鼻黏膜病變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研究表明,變應性鼻炎會導致神經功能亢奮引起乙酰膽堿釋放,局部腺體分泌增多,鼻血流量增加,另外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腔機械性阻塞,在臨床上表現為陣發性噴嚏、鼻塞、鼻癢及涕清等癥狀〔5,6〕。以往的治療方法盡管很多,但是單純的藥物治療時間較長,副作用大;免疫治療雖然十分有效但療效長,危險性大〔7〕。近年來,臨床上對于變應性鼻炎患者手術治療在耳鼻咽喉科得到了明顯的發展〔8〕。傳統的鼻中隔矯正術存在視野小,對深度、高度及后段的偏曲難以矯正以致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而采取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聯合下鼻甲等離子消融進行治療,通過聯立手術選擇性的切斷鼻腔副交感神經,有效抑制了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傳遞,減少了腺體分泌繼而切斷了感染源,達到緩解患者敏感性癥狀的目的〔9〕。本研究結果符合耿江橋等〔9〕的結果,表明聯立手術治療效果更為顯著。這可能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1)在變應性鼻炎患者病變的過程中,篩前神經能調節鼻黏膜的血管舒張和腺體分泌〔10〕,而鼻中隔矯正術對鼻腔內側的篩前神經有破壞性,會降低患者的感覺神經功能從而減少副交感神經引發的一系列敏感性癥狀;(2)由于患者鼻腔的結構復雜,兩側鼻腔氣流的對流量不平衡,可能導致鼻腔黏膜表面變應原的堆積,誘發副交感神經發射導致敏感性癥狀發生,而鼻中隔矯正術能有效消除鼻腔兩側對流量的懸殊,對于患者的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3)采用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對鼻腔外側壁的鼻丘、下鼻甲及前側部位等敏感區域,能有效降低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度和敏感度〔11〕,通過破壞鼻腔黏膜以減弱病變反應的強度,緩解鼻塞癥狀,減少分泌并降低黏膜敏感度,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下鼻甲的生理功能,起到治療變應性鼻炎病變的目的。此外,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聯合下鼻甲等離子消融術的觀察者在手術時長、術中出血量、黏膜完整性及矯正滿意度上亦均顯著高于單純的鼻中隔矯正術觀察組,筆者認為這與鼻中隔矯正術及下鼻甲等離子消融術的操作簡捷,對患者創傷較小有密切關系〔12〕。
綜上所述,鼻內鏡下鼻中隔矯正聯合下鼻甲等離子消融治療變應性鼻炎能有效保護鼻腔黏膜的生理功能,操作簡單,療效好,恢復快,無明顯并發癥且時間短,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4 參考文獻
1滕 兵.鼻內鏡下手術治療鼻中隔偏曲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3;1(4):464-5.
2屈雙燕.鼻內鏡下同期行鼻中隔矯正術與常規鼻竇開放術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療效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9):963-5.
3浦詩磊,余洪猛.二線減張鼻中隔矯正術〔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12):1037-8.
4邱萬理.鼻中隔偏曲矯正術治療變應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臨床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4;1(2):358-9.
5畢永華,汪永千,史前妹,等.鼻中隔矯正聯合下鼻甲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療效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2;20 (6):418-21.
6Andiappan AK,Nilsson D,Hallden C,etal.Investigating highly replicated asthma genes as candidate genes for allergic rhinitis〔J〕.BMC Med Genet,2013;14(1):51-2.
7Creticos PS,Maloney J,Bernstei DI,et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ragweed allergy immunotherapy tablet in Nor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adult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3;131(5):1342-9.
8張曼蕓,杜建新,張珺珺,等.射頻消融術輔以中藥鼻腔沖洗治療變應性鼻炎559例〔J〕.河北中醫,2014;36(1):35-6.
9耿江橋,王 霞,王其敏,等.射頻消融聯合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術治療持續性變應性鼻炎〔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1):78-9.
10李佩忠,顧東升,陸美萍,等.鼻腔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對持續性變應性鼻炎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11):891-4.
11王桂芳,耿美香,黃觀輝,等.低溫等離子消融術加鼻腔篩前神經切斷術治療變應性鼻炎的效果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11;39(6):1227-9.
12鄭 堅,聶國輝.鼻內鏡下改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聯合等離子下鼻甲消融治療鼻中隔偏曲療效評估〔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1):2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