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宜梅 周永華 嚴 沖 楊小華
江蘇省海安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南通 226600
糖尿病腎病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很多因素共同導致發病,目前還沒有特殊的療法,早期發現,早做預防。該研究對該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6例II型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給以早期干預治療,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96例II型糖尿病患者,男50例,女46例,年齡 35~80歲,平均年齡(57.5±4.5)歲,病程 1個月~20年,平均病程(10.1±2.37)年。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2010年制定的中國II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1],經診斷該組96例患者均為II型糖尿病,且患者嚴重肝腎疾病患者、糖脂代謝紊亂患者和繼發性高血壓患者排除。取患者24h尿檢測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無DN組(UAER<20 μg/min)、有DN組(UAER≥20μg/min)。其中無DN組患者50例,有DN組患者46例。
統計該組96例患者的一般資料,主要包括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BMI)、腰圍、臀圍、收縮壓、舒張壓。實驗室檢查指標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BS)、餐后 2h血糖、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HbAlc(糖化血紅蛋白)、TC(膽固醇)、TG(甘油三酯)、UA(尿酸)、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且過夜禁食12h后次日清晨抽取靜脈血進行測定。
該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采用 t值檢驗,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計數資料以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并使用Logistic回歸分析糖尿病腎病的易感因素。
在年齡、病程、體重指數(BMI)、腰圍、臀圍、收縮壓、舒張壓、空腹血糖(FBS)、餐后 2h血糖、空腹胰島素(Fins)、胰島素抵抗指數、HbAlc(糖化血紅蛋白)、TC(膽固醇)、TG(甘油三酯)、UA(尿酸)等方面,有糖尿病腎病組均高于無糖尿病腎病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s)
一般資料 無DN組 有DN組t值 P值年齡(歲)病程(月)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體重指數(kg/m2)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空腹胰島素(μIU/ml)餐后 2h 胰島素(μIU/ml)胰島素抵抗指數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mol/L)尿酸(μmol/L)56.53±3.52 99.23±44.37 124.53±18.26 71.82±9.17 25.89±4.45 7.23±1.89 7.83±1.78 12.67±2.01 8.23±7.65 36.82±31.67 2.67±2.01 4.83±1.02 2.03±2.01 1.26±0.56 2.78±1.03 267.11±76.89 57.57±6.54 115.37±65.29 139.87±20.89 76.72±10.82 27.81±6.35 8.27±2.22 9.67±3.62 14.72±4.89 9.78±6.83 38.92±33.74 3.98±3.22 5.63±1.35 2.89±3.49 1.33±0.25 3.02±0.78 278.45±86.52 3.68 9.78 4.57 4.01 2.88 2.81 3.68 3.47 9.93 1.22 2.89 2.88 8.73 1.23 1.34 7.26<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0.526<0.001<0.001<0.001 0.114 0.061<0.001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糖尿病腎病的易感因素,結果表明,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體重指數(BMI)、空腹血糖(FBS)、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見表2。

表2 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急速上升趨勢,被稱為“不死的癌癥”,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的影響[2]。糖尿病腎?。―iabeticnephropathy,DN)是臨床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是II型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病變之一,其發病率占20%左右,且占終末期腎病患者的30%[3]。II型糖尿病的發病因素不明確,有一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就有蛋白尿,同時,糖尿病腎病也是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對糖尿病腎病的早期防治是十分必要的[4]。
該研究結果中表明,無DN組體重指數、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縮壓、尿酸分別為(25.89±4.45)kg/m2、(7.23±1.89)%、(7.83±1.78)mmol/L、(2.03±2.01)mmol/L、(124.53±18.26)mmHg、(267.11±76.89)μmol/L;有 D N 組體重指數、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收縮壓、尿酸(27.81±6.35)kg/m2、(8.27±2.22)%、(9.67±3.62)mmol/L、(2.89±3.49)mmol/L、(139.87±20.89)mmHg、(278.45±86.52)μmol/L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說明,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是體重指數(BMI)、空腹血糖(FBS)、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林杏娟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5],空腹血糖(FBS)和糖化血紅蛋白是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高糖條件下,醛糖還原酶被細胞內的高葡萄糖所激活,并轉換為山梨醇,由于不能自由透過細胞膜,進而在細胞內被大量的蓄積,形成高滲狀態,最終破壞細胞結構。此外,一系列的生理改變和生化反應,細胞內蓄積的山梨醇形成滲透梯度以D-葡萄糖競爭性的與肌醇載體合成,造成細胞內的肌醇池耗竭,進而導致糖尿病腎病。該研究結果中血壓是糖尿病腎病發病的一個危險因素之一。在患者高血壓的狀態下,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壓增加,激活蛋白激酶,腎小球高過濾,引起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管壁張力增加,進而促進生長因子的釋放和合成,導致腎小球發生硬化。腎小球的功能喪失,便會引發糖尿病腎病。在臨床實踐中,對II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不僅注重患者的血糖變化,更加注重患著的血壓情況,這與吳強等人[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從結果看出,II型糖尿病患者中,有DN組和無DN組患者的體重指數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肥胖也是糖尿病腎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這一結果與周少玲等人[7]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甘油三酯的增高會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使血液流速減慢,進而促進血細胞在腎微血管中聚集和發生微血管病變,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會失去其對腎血管的保護作用,進而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因此,聯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壓、血糖和血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因終末腎病而死亡的幾率。同時,嚴格控制血脂,糾正脂代謝紊亂,控制好血壓、血糖、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
近年來,尿酸(UA)的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的關系愈來愈被重視,尿酸水平的升高是發生糖尿病腎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變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紊亂,腎糖閾下降發展為糖尿病腎病,UA清除率下降,當它升高形成結晶時,活化包細胞被刺激,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引起組織損傷,同時還會加重腎小管的損害[8]。
綜上所述,體重指數(BMI)、空腹血糖(FBS)、收縮壓、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和尿酸(UA)是糖尿病的發病危險因素,在臨床治療中,應同時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血脂和體重、UA水平,可有效防治糖尿病腎病。
[1]邵海琳.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D].天津:天津醫科大學,2013.
[2]董健.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8):664-667.
[3]孔虹,劉勇,陳驍.2型糖尿病早期腎病的影響因素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3,42(1):21-23.
[4]楊杰.60例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因素及中醫證候特點分析 [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3.
[5]林杏娟.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當代醫學,2013,17(20):5-6.
[6]吳強,周英,袁慧.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腎病的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3):21-22.
[7]周少玲,陳述林.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09,3(2):280-285.
[8]楊帆.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腎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藥物與人,2014,27(5):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