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利平 孫方華
摘 要: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自然科學。“討論式課堂”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好奇心,從而學會主動探究問題的教學方法。它是以啟發式教學思想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以達到訓練學生自學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生物學;教學方法;好奇心;討論式課堂
新課標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討論式課堂”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給每一個學生創造參與學習的機會,真正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在初中生物教學階段,教師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生物的興趣尤為重要。在生物學上,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問題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還需要人類不斷地研究探索,進行完善。
一、討論式教育在教學實踐中的體現
1.生命進化中結構的進化問題引出——發現并提出問題
我在講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
談論問題,興趣濃厚,氣氛熱烈,這種過程顯得更加珍貴。討論有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
每一個生命都是不朽的傳奇,每一個傳奇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
講解“生命進化”時,我們突出的知識主線是“結構決定功能”,為了證明這個觀點,教材做了闡述。
人類的鼻腔中為何要有黏液?因為它要將吸入人體的空氣進行處理——清潔,我在教學過程中驚喜地發現,學生的知識面是比較寬的。在講解會厭軟骨的位置與功能時,有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就是這個問題,讓我受益匪淺。
教材上講了呼吸道位于身體前部,而消化道位于身體后部,這與口腔和鼻腔的位置是交叉的。為什么需要交叉呢?“各行其道”豈不是更好,在吞咽和呼吸時就不會出現被嗆等危險了。
2.呼吸道與呼吸道結構進化的討論分析——分析探究問題
當學生提出對知識的疑問時,每一個生物教師都會感到無比高興和欣慰,因為他們善于思考。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被許多科學家關注過,英國一期刊上就發表過這個觀點,說這是進化上的一個“失誤”,這樣的交叉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就是這個問題讓學生有了思考與討論的愿望。
學生沒有去講解這個部位的具體結構,只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若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不交叉,人在得了重感冒而鼻腔不通的時候,不就被憋死了么?這個問題的提出比從分析它們的位置更有說服力。
3.呼吸道與呼吸道結構進化的結論總結——總結問題
消化管和呼吸道的交叉通道,又稱咽交叉。吞咽時,食物經口腔、咽進入食管,即從腹前方通向背后方,呼吸通路和消化通路在咽部形成咽交叉。那為什么要交叉呢?第一,有研究表明人在進化過程中為了產生復雜的語言才進化為呼吸道與消化道交叉,我們的發音不是有鼻音、齒音等等的區別么,就是因為氣流的來路不同,一個來自鼻腔一個來自口腔。第二,有交叉才能吸食液體和食物。其實,在有肺的動物中,呼吸道與消化道都是交叉的。
這樣一個故事的講解,使學生感到自由,自由的發揮推理能力,學生尋找證據證明自己觀點的時候,就已經學著主動學習。
每一個對科學嚴謹的人,對自然界的現象的描述都是仔細的、謹慎的,因為沒有完全的定論。我們聽到最多的不是“主流學派的觀點嗎”?
對于生物學科,因貼近生活,本身會使學生感興趣,特別是近年來DNA遺傳工程及克隆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基因學說的運用,更會使人感到新奇及興趣。所以,教師不必一定按照教科書規定的教程教,可把當前熱門的話題加進去,與學生共同討論和研究,并啟發大家提高對高端科學技術的敏感性。
二、在討論式教學基礎上,探索更多
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極多,每個人都有各自習慣的方法,但是一個要求是:方法要多樣。如果只有幾種方法不加以變換,一旦學生熟悉,那就缺少新奇感及魅力了,故教師應不斷地更新、豐富自己的誘導方法。教師可通過對閱讀文章或者外出參觀交流等方式,學習他人經驗,總結適合自己的方法。學校也可適當組織教師參加有關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專題座談會,以提高教學質量。
在生物課堂中運用討論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體
現,也是教師觀念的一次新的轉變,也是教學思想的轉變,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實施途徑。討論式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觀念轉變的一個具體體現,討論式教學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主體發展的教學觀念,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有現實意義。
三、討論式教學注意事項
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不是任何內容,任何課型都可以用此法組織教學。形式主義的討論只會浪費時間,甚至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在組織教學討論時要解決好幾個問題:把握討論的方向,避免離題;把握個體差異,避免無備討論;把握討論問題的難易度,避免過難或過易;把握討論時間,避免討論未展開就草草收場;注重總結與評價,避免討論停留于問題的表面。總之,討論式教學的運用不僅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且要兼顧學生個體差異,尋找適合的議題,合理安排時間,并及時做好總結。只有這樣,討論式教學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才能真正地發揮討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難.進化論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劉后一,陳淳,王幼子.生物是怎樣進化的.中國青年出版社,1984.
[3]董淑霞.淺談興趣教學.內蒙古民族師院學院,1994(4).
[4]陳福英.新課程背景下小組討論式教學的有效性[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作者單位 山東省萊蕪市鋼城新興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