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味珍

摘 要:促進學生體驗是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目標,體驗越深,越能夠激發學生對自我生命歷程的回憶,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關注教學設計、學生個體、交流互動是促進學生形成深度體驗的有效誘因。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深度體驗
一、融入“創意”,開拓學生生活體驗的廣度
利用學校的校本資源或傳統項目來設計主題活動是常用的教學手法,而加入“創意”元素的設計,在實際操作中,其效果往往令人驚喜。
例.同樣是慶祝六一兒童節主題活動,有這樣兩種簡案:
在眾多的六一慶祝活動中,方案二的實施更受學生的青睞。方案二創造性地將“券”代替“人民幣”,并設置了眾多的崗位角色。學生不僅用“券”消費,還了解了兌換知識;還學會討價還價、貨比三家,知道盈利、虧損,更有許多社會角色的體驗,校園內營造了一個吸引全校師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的微型社會,使學生的參與興趣更加濃厚、體驗更加寬廣。
二、關注“個體”,捕獲學生技能體驗的高度
小組合作學習為我們關注學生個體帶來便利。一個項目完成的時間至少要兩周以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有很多,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個別指導的機會,零距離地摸清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水平,靈活調整指導方法和步驟,面授機宜,捕獲學生能力的增長點。
例.“學會沏茶”匯報展示指導片段
教師:你們這組學得怎樣了?
學生:那天,我媽媽帶著我們組到茶樓里,請教了茶樓里的姐姐,我們都已經學會了。
教師:哦,這么能干,知道向專業人員請教,那你們組準備怎樣展示學習成果呢?
學生:我們組準備向大家展示一下茶道。
教師:先展示給老師看一下,好嗎?
學生展示:準備好茶具—在茶壺中放入茶葉—倒入開水過濾后倒出—再在茶壺倒開水—將茶壺中的水倒入小—品茶。
教師:哦,不錯,學得像模像樣的。不過,就這樣展示的話,如果懂得茶道的人看的話那是看明白了,但是假如是不懂茶道的人看,我估計就不怎么看得懂了,比如,這個叫什么,為什么第一次開水倒入要倒掉呢?怎么讓更多的人看明白呢?
學生討論1:那我們就邊說邊做,怎么樣?
學生討論2:還可以配音哦,你看電視上表演茶道好像都有音樂的。
學生討論3:對的,是古箏呢。
教師:這些方法都很好,誰來邊說邊做呢?讓老師看看怎么樣?
學生:我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做具體的指導。(略)
以上的教學片段中,教師圍繞“怎么展示更能出效果”的問題,進行了恰當的啟發、引導,強化了學生的表現意識和茶道技術,學生體驗有了層次上的變化。
三、引領“互動”,主導學生思維體驗的深度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較多關注小組內的互學互助,而忽視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交流。究其原因,在于各小組學習內容不盡相同,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交流互動難以進行。但實際上,如果教師把握住了恰當的互動點,就能充分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深度思維。
例.《人與月河》片段實錄:
教師:我們開展了六個主題的研究活動,通過前期的實踐,不知大家開展得如何。一組學生匯報。
學生:我們組研究的是百年老字號,這是我們搜集到的資料(邊展示邊解說)。
教師:針對這個組的研究情況,你們有什么想問的,或者想
說的?
學生1:我聽了你的匯報,我饞得直流口水。(全班笑)
學生2:你們研究了百年老字號的歷史了嗎?
學生:這個我們暫時還沒有,不過我們已經有了打算,準備請專家來向我們介紹介紹。
學生3:你們打算到哪里找專家?
學生:這個嗎(思考了一下,似乎是靈機一動),我請我們組的×××來回答。因為她的家長是電視臺的,認識的專家多。(聽課教師全笑)
學生×××接過話筒:我會回去問問我的媽媽有沒有這樣的專家,如果有,把專家的電話號碼要過來,然后和他聯系。
教師:嗯,利用家長的資源,真是不錯的辦法。我們學校的校本課程不是有個專家顧問組嘛,其實也可以請教請教他們。不過老師還有個建議,既然是百年老字號,那肯定是得到廣大百姓認可的,那么我們還可以采訪誰?(停頓)可以采訪爺爺奶奶等一些老年人,他們或許會更清楚。
另一組學生匯報“小寧波”研究成果,采用了人物特寫照片和實地采訪視頻兩種方式介紹。
教師:其他組有什么想問的嗎?
學生:我們組也安排了采訪,可是被拒絕了,你們的采訪是怎么做到的?
學生:剛開始,他也不理我們,不接受采訪,他開了一個店,我們就天天放學到他店里去,和他商量,還幫助他打掃店里的衛生,和他說好話,最后他才答應了。
教師:是呀,用真誠的心總能打動別人。
以上片段中,盡管各小組學習內容不一樣,但是,遇到類似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卻可以借鑒。或“軟磨硬泡”,或“尋找身邊的專業人士”,我們看到了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學習任務,發揮出的聰明才智,其成功的經驗輻射到了其他的學習小組中,課堂中精彩不斷。
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真正地以生為本,全面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等,找契機,強指導,走與學生共設計、同研究、齊實踐之路。
參考文獻:
馮偉祥.淺談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讀寫算,2010(8).
(作者單位 浙江衢州大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