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課堂教學手段必須不斷更新,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變興趣為參與實踐的動力,并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這種興趣,為語言實踐活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所以,我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把自己當成他們當中的一員,尊重他們,有的放矢地幫助他們。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進而積極順暢地進行教學雙邊活動。教師通過深入解析教材,適時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
我很注重自己的精神狀態,時刻都把自己當成與他們一樣的學習者,注意語言簡潔,書寫規范等。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游戲等復習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環節。
三、開展TPR活動,善用英文歌曲及chant
1.導入新課
唱英語歌能巧妙自然地引出新授課的內容。把確定的教學目標,需要學生掌握的單詞、句子配以熟悉的曲調,在學生感覺熟悉與新鮮的同時,對新知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2.復習舊課
朗朗上口的旋律,把學生帶回到舊知中,曾經學過的單詞、句子如潺潺的溪水汩汩流出。從學生的表情及姿態中可以看出,一種成功感、自豪感洋溢于學生的眉眼中。在這種情境氛圍中,那些先前學習暫時有困難的學生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
3.調節情緒
我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的精神狀態,播放英語歌或進行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活動,消除學生的厭倦、疲憊心理,提高學習效率。
4.課上鞏固
利用教材中的chant或TPR活動讓學生和著旋律,耳中聽、口中唱、腦中想,身體動,各種感官協調并用,既放松肢體,舒緩腦力,又能體現當堂課的重難點。
四、巧用兒歌口訣
英語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律等,常讓學生迷惑。鑒于此,我經常收集一些口訣來幫助學生記憶,以降低難度。
如:對學生講“be”的用法,記口訣:I am,you are,單數is,復
數are。
我們只要常收集,多積累,勤總結,口訣就會源源不斷而來,教學也會趣味橫生。
五、利用個性展示活動
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從而獲得別人認可的愿望,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體現得更充分。我在實踐中主要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讓學生親手做富有個性的作品
小學英語課本中有許多內容都是緊密聯系學生生活的,選擇的話題也是以小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的。例如,在學習自我介紹這一單元后,讓學生為自己設計一些個性化的名片,內容包括一些個人的基本信息情況。學生設計好的名片各具特色,他們還饒有興趣地互相觀看、評論,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昂。
2.收錄自己喜愛的英語信息
我讓學生將生活中可能看到的簡單英語信息收集起來,如:商標、警句等,都是可以作為收錄內容的,同時這些英文形式大都包含著優秀的創意及教育意義,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過一段時間,我就讓學生們拿出來展覽,在他們進行炫耀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3.課前練說活動
英語是一種交流的工具,我們要讓學生在學了英語后,會開口說英語,課前三分鐘練說正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可以是兩三個同學一起,表演他們在課前已編排好的課文短劇;或進行個人的主題練說等。這種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創造,是語言的運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
目的。
4.讓學生做英語小報或趣味試卷等
在學習一些節日或食物等時,讓學生學習后根據所學或查找資料制做英語小報,如:Food專題,Festival專題,“I love English”專題等,孩子們都勁頭兒十足,既拓展了知識又培養了興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開辦英語長廊,展示學生作品
結合學校開展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利用教學樓的走廊,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定期展示一些學生的小報,英語書法作品,課堂活動展示等,給了學生一個課堂以外的成功體驗,對于英語學習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六、善用多媒體技術
針對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興趣易激發易減退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把教材中單調的文字內容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相結合的多媒體方式,形象、生動、逼真地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使其主觀上產生了對新知識的渴望。
“教育是一種不在于傳播本領,而在于喚醒和鼓勵的教學藝術。”英語教育就是把“快樂學習”的理念融入教學中,營造氛圍和意境,能夠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情緒,促進他們旺盛的精力、積極的態度,使其在快樂的課堂活動中自主學習,享受英語學習所帶來的一份快樂。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