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摘 要: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社區文化生動活潑,有吸引力,容易滿足廣大社區居民的精神需求。
關鍵詞:社區文化;建設;構建;精神家園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是讓人民既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育有特色的社區文化,已成為培育社區精神,提高居民素質的重要載體。社區文化生動活潑,有吸引力,容易滿足廣大社區居民的精神需求。
一、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可以提升社區的“文化軟實力”。當今世界,文化在國家競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誰占據了制高點,誰就擁有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都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從我國當前情況看,相對于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們文化的發展速度已經滯后,特別是文化自身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還不能夠與經濟增長的實力相媲美。在經濟領域中國的貿易順差為我們帶來了巨額的物質收益,而在文化領域卻出現了明顯的交流逆差。作為社區來說,一個很小的、最基本的成員單位,也是一樣的。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物質上相對富裕,但精神上相當貧乏。“富了口袋,窮了腦袋”的農民不是新農民;經濟上去了,文化下去了的農村不是新農村。因此要關注社區文化的發展,注重群眾文化“軟實力”的建設,經濟和文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創造有利條件,給社區文化蓬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讓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硬實力”。
(二)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有利于全民族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國正處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時期,社會價值領域中存在著價值真空、價值多元、價值錯位、價值虛無、主導價值觀模糊等現象,其中某些消極價值因素給人們帶來了片面化的發展,以及造成了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落和缺失。因此,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引領社會思潮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社區作為整個社會組織結構中最能觸摸到個體的社會性組織,是直接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載體,其在精神領域中的基礎性作用是極為重要的,更是不容被忽視的。把社區建設成為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群眾的第一課堂,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百姓的第一陣地,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鼓舞群眾的第一平臺,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導社會風尚的第一場域,形成全民族核心價值體系。因此,社區中的文化建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中擁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能增強溝通力和凝聚力。隨著社區建設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家庭住進了樓房,人們從原來的“低頭不見抬頭見”變成了“兩耳不聞窗外事”,相對封閉的單元房間限制了人們與鄰居的來往,也隔斷了交流和溝通,“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幾乎成了遙遠的記憶。而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讓人們走出家門,能夠促進社區居民的交往和互動,搭建了相互溝通、了解的平臺,滿足了社區居民與他人交往的需要,有利于沖破冷漠、封閉的內心世界,創造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使生活在同一社區里的居民實現彼此間的和睦、友愛,增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增強社區的凝聚力與吸引力。
二、當前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不足
(一)對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把社區文化建設簡單地等同于社區居民的休閑娛樂,扭扭秧歌跳跳舞、打打麻將推紙牌,重視程度不夠。沒有社區文化建設發展規劃,僅僅是根據上級要求被動地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指一指轉一轉,不指不轉轉”。從事社區工作的人員也是忙于應付其它工作,無暇顧及文化建設。
(二)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投入不足。很多社區特別是一些農村社區正處于起步階段,樓房蓋起來了,但文體設施跟不上,不配套。究其原因,政府財力有限,很難將大眾文體活動場所及設施納入財政預算。開發商又不想把資金過多地投入到這方面,出現了“樓房高高的,地面空空的”局面。由于發展社區文化沒有明確的資金來源,嚴重阻礙了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
(三)社區文化人才匱乏。社區文化活動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針對面還不夠寬廣。這些與社區工作人員匱乏有很大的關系。有的社區干部是上級部門派出的,忙于其他事務性工作;有的是一些熱心居民自發組織的,號召力不強;有的就是些老弱病殘,有心無力,等等。而廣大的青少年和在職人員對社區文化建設的熱情和參與度不高,“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三、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要充分認識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社區文化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由于社區文化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因而其功能是很多其他形式的文化難以取代的。充分發揮社區文化的功能,為社區發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是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大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規范、約束和影響居民的行為,不斷引導社區居民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標。這樣,社區成員在長期的交往中就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信仰和歸屬感,也就形成了特定的社區精神。
(二)社區文化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 因為社區文化的服務對象只能是社區內的居民,所以,要把社區文化建設真正作為社區居民的一項事業來抓,把滿足社區居民的各方面需求作為開展社區各項文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引導社區居民關心和參與所在社區的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廣大社區居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活動,不斷的提升社區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營造積極向上的社區文化環境,培養社區居民的友愛、平等、和諧、團結、互助的社區文化價值觀念,完善規范社區文化生活的各項管理制度,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三)加大資金投入,確保社區文化建設良性發展。首先是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確保基礎設施到位,各項活動正常運轉。要充分利用機關、社團、企業、學校的文化資源,將社區內的場、館、站、室對居民群眾開放,做到政府投入與資源共享相結合,避免文化活動場所重復建設及資源浪費。對于一些特殊項目,可以適當收費,營造一種大家都來支持幫助社區文化事業的氛圍。對于一些大型娛樂場所和健身器材,也可以走市場化的路子,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民營經濟和個人投資興辦文化事業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業,逐漸建立起多渠道的社區文化建設的融資機制。
(四)切實抓好社區文化隊伍建設。對在社區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主力軍,成為社區文化活動的帶動人。通過選人和要人的方式,吸收有文藝專長和文藝經驗的人進入社區,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和聰明才智。充分挖掘駐社區企業、單位、學校、部隊的文化潛力,成立各類文化活動專業隊,以這些專業隊伍為載體,定期開展活動,引導居民開展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打造專兼結合的社區文化隊伍。
(五)增加社區文化活動的針對性。做到因人而異,因人而宜。老年人需要排遣寂寞,要給他們提供場所、提供項目。兒童需要安全玩耍,要給他們提供安全、舒適的場所。在校學生需要減壓,需要引導,可以組建心理咨詢室、開設健康網吧、組織健康的文體活動,幫助孩子們排除困擾,減輕壓力。 在職人員需要放松心情,要給他們提供運動健身場所。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才能使社區文化建設健康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