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孫國軍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830000)
為進一步解決自治區農村學校教師數量不足、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從2003年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組織開展了城鎮學校教師赴農村貧困地區學校支教工作,累計5期1.2萬余名城鎮教師完成了支教任務,為農村教育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了明顯成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根據《2013年自治區邊遠貧困地區農村學校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支教教師分配方案表(自治區區屬大中專院校和教育廳直屬學校支教計劃)》文件要求,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分別需要在學前教育、音樂教育、美術教育、語言教育、物理教育等五個方向的相關支教老師。其中,音樂學院派出兩名手風琴技能專職教師赴和田師范專科學校頂崗支教一年,每人一學期,對和田師專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位于和田市。1978年12月,經國務院、國家教育部批準,在和田地區師范學校(成立于1938年)的基礎上建立的和田師專,是一所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管的全日制師范類專科學校,也是一所以維吾爾族學生為主體的民族高校。和田師專建立30多年來,已為南疆各地州培養了專業人才1萬余名,成為南疆培養中小學合格師資和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專門人才的搖籃。學生以維吾爾族學生為主,還有少量的漢族、柯爾克孜、塔吉克、哈薩克等民族的學生。
手風琴課程支教工作從2013年9月開始,截止至2014年7月。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已接近中期,針對和田師專藝術學院手風琴教學的現狀,面對民族師范院校雙語學生和學校所具備的軟硬件條件,如何有效提高手風琴教學質量,改善其教學水平,更好的促進手風琴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的改革等問題是我們支教教師所面對的課程教學的重要課題之一。
支教工作的目標與任務是通過持續不斷地選派教師支教、強化教師培訓,構建針對扶貧重點縣農村學校的教師支持體系,加快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進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促進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教師支教期間要擔任相應課程或專業的教學任務,并通過開展教研、集體備課、舉辦講座、開設公開課等多種形式,幫助當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藝術系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均是少數民族,每一屆有三個專科班(學制三年)。課程設置包括公共課必修課程、專業課必修課程、專業課選修課程以及教育實踐四部分。其中手風琴技能課是專業課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開設年限為三年。每個班每一學年開設手風琴課程共144個學時。但每一年手風琴的教學進度與實際教學現狀不符,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對正確認識手風琴的構造、發聲原理及正確的演奏技能技巧缺乏認識感。對手風琴課程學習態度不積極,處于一種被動、消極的、應付完成上課的學習狀態。手風琴在崗教師兩名,一維一漢。一位是兼民族樂器的附帶教授手風琴課程教師,另一位專職教師在外地進修學習。兩位教師均為本科學歷,講師,專業技能掌握水平一般,很少能看到教師的手風琴技能展示與表演。
(1)雙語音樂教育學生音樂基礎水平掌握情況
雙語音樂學生主要來源于南疆地區的和田、喀什等各地州縣。進校專業基本以少數民族樂器為主。進校后開始正規學習有關音樂的基礎知識。課程安排有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學、中西方音樂史、音樂教學法等。這對于手風琴課程的學習都起到了輔助與鋪墊的作用。但是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突出表現為識譜能力弱、節奏節拍控制不好、音樂知識面狹窄、不具備較好的音樂感知能力等普遍問題。
(2)少數民族學生進行雙語授課的理解能力
和田地區始終把雙語教育發展作為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性工作,從地區到縣市,都成立了雙語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為了規范學前和中小學雙語教學工作,按照積極、穩妥、有效的原則科學推進雙語教學。因此,和田師專藝術學院的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基本能到HSK六級左右的中等水平。漢族老師給他們上課時,針對大眾普遍的基本知識可以較為流暢的進行溝通和交流,但當遇到專業知識較強,較難理解的技術難點的講解時,漢語教師應不斷反復地進行講解,并加以示范,直到學生聽懂。而民族老師用維語講解同樣的技術難點時,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反應速度就會快很多,并樂于接受。
(3)雙語學生手風琴技能掌握情況
首先,學院領導及專業教師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手風琴的積極性。學習手風琴在學生心中只是一門普通的專業基本課程;其次,教學進度表的要求與實際上課狀態不符,每一課時沒有科學有效的進行合理安排,上課隨意性較強,講到哪里練到哪里。學生對手風琴演奏的基本知識掌握不到位,從背琴、坐姿、手型、放松、風箱的基本運行到練習曲、樂曲的樂句、呼吸、正確基本的開合風箱等方方面面都沒有系統、科學的認識;再次,學生學習用琴全由學校的固定資產投資,總共教學用琴共有100余架。除了上課的時候從庫房背出來使用外,其余時間是不允許學生借琴出來練習的。因此學生練琴時間得不到保證,久而久之,一周兩個課時的授課內容得不到復習和鞏固,學生逐漸對手風琴失去了興趣,對講授知識淡忘,教師上課效果的改善得不到保證。最后,手風琴教材僅使用高師手風琴教程,教學內容單一,曲目選擇有限。
針對和田師專藝術學院手風琴的教學現狀,如何有效的進行改善并提高教學效果,還需學院領導對該專業提高重視程度,改善學生練琴條件,對專職教師進行定期培訓,合理編寫適合雙語學生的教材,提供師生表演手風琴的實踐舞臺,給教師、學生一個重新認識手風琴的平臺,不斷激發學生對手風琴的學習興趣,科學有效的制定改革方案,加強改革力度,相信和田師專的手風琴專業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1]汪瑩.高師音樂學專業民樂選修課教學的特點及教學方法[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
[2]李儒忠,何向紅.《新疆雙語教育研究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