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鑫 魏 君 洪常華 王建濤 楊新宇
(唐山市工人醫院放射科,河北 唐山 063000)
隨著數字化X線成像技術尤其直接數字化攝影(DDR,簡稱DR)的逐步推廣,由于其具有許多傳統的X線影像無法比擬的優點,在對肺部內異常病變進行檢查方面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普通X線影像學方法〔1~3〕。本研究采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分析傳統X線診斷與DR檢出隱蔽肺部小結節病灶的能力。
1.1一般資料 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選擇在唐山市工人醫院接受傳統普通X線診斷與數字化攝影檢查的肺內結節病灶病例36例(研究組),其中直徑≤2 cm 15例,2~3 cm 21例;病灶部位:上肺野15例,中肺野12例,下肺野19例。與肋骨、膈肌、心影、肺門結構、縱隔重疊分別為11例、3例、3例、9例、6例。另外,選擇同期在唐山市工人醫院接受臨床檢查患者30例(對照組),均經CT檢查證實無肺內結節病灶。所有患者中男51例,女15例;年齡25~79〔平均(58.95±10.02)〕歲。
1.2儀器與方法 (1)儀器:采用德國西門子AXIOM Aristos MX數字化攝片機器,使用的PACS系統和RIS系統都是東軟公司研發,顯示器為Barco雙豎屏高分辨率顯示器(2 000×2 000)。傳統的X線攝影采用日本島津FH-21HR800mA X光機,常規自動胸片機器進行拍攝。(2)圖片處理與分析:對以上研究組和對照組的傳統X線胸片和DR胸片進行隨機排序,分別由4位高年資醫生(從事放射工作時間>15年)與4位低年資醫生(從事放射工作時間<5年)共同參加閱片和評估,對于肺內有無結節的評估標準采用國際通用的5分值法〔4〕,在開始正式試驗之間通過對幾個病例的預試驗,使每個參與試驗者熟悉該試驗的評分方法。為了減少兩組相互之間的影響,傳統X線胸片和DR胸片之間的閱片時間間隔1個月〔5,6〕。

高年資醫生觀察DR胸片的Az(0.838±0.032)明顯大于傳統X線胸片(0.824±0.029)(t=3.11,P<0.05)。低年資醫生觀察DR胸片的Az(0.843±0.054)明顯大于傳統X線胸片(0.718±0.070)(t=6.87,P<0.05)。所有醫生觀察DR胸片的Az(0.841±0.041)明顯大于傳統X線胸片(0.771±0.075)(t=4.29,P<0.05)。
目前傳統X線影像學方法仍然是發現肺內異常病變的基礎檢查方法,但是傳統普通X線檢查由于其技術的局限性,攝影成像后的圖像灰霧度、對比度都是固定不變的,對于與正常解剖結構相重疊的肺內結節病灶往往顯示不佳〔7~9〕。大大限制傳統方法的胸片攝影技術的發展,DR系統采用自掃描平面式數字矩陣,灰階動態范圍大大增大,而且圖像的層次豐富,把X線能量直接轉換為數字數據,DR系統擁有高質量的圖像和強大的后處理功能,這些數據經計算機圖像處理,立即在監視器上顯示參考圖像,極大地提高了X線圖像的質量和可視性〔10~12〕。DR的曝光條件容易掌握,它能快速獲取拍攝的圖像,無需傳統沖洗片的過程,輻射的劑量可以大大降低,再加上攝影結束后豐富的圖像后處理功能,這些特點使該類影像系統比傳統X 線胸片更加方便快捷〔13〕;另外醫生可以利用CAD系統,很好地顯示病變與正常解剖結構之間的良好對比,從而發現病變〔14,15〕。ROC是近年來在國內外影像學統計方法中發展較快的一種重要方法,國內有關將ROC分析法應用于隱蔽肺部小結節病灶診斷的報道甚少。肺葉隱蔽部位在臨床檢測中主要是指與胸部的正常解剖結構,對這類患者肺部隱蔽部位的病灶檢出問題一直以來是臨床胸部X線診斷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本研究表明DR對于發現與正常解剖結構重疊的隱蔽肺部小結節病灶優于傳統的X 線攝影方法。
4 參考文獻
1徐兆華,李明武,于 浩,等.肺部周邊小結節術前定位在胸腔鏡外科的應用〔J〕.現代腫瘤醫學,2011;19(9):1782-3.
2鄭 君,王 朋,謝 溟.65例直徑小于2.0 cm肺部結節術后臨床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5):801-2.
3王 濤,陳保俊.肺部≤1.0 cm亞厘米結節的臨床診療策略〔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7):387-9.
4Kullendorff B,Petersson K,Rohlin M.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of periapical bone lesions:a clinical study〔J〕.Endod Dent Traumatol,1997;13(4):183-9.
5段 剛,徐達傳,陳衛國,等.隱蔽的肺部小結節病灶的X線診斷傳統與數字化攝影的ROC評價〔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3;21(4):384-6.
6任鐵軍,裴志東,倪明立.肺結節性病變的CT診斷分析〔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25(3):268-70.
7楊文芳.DR對于肺部小結節的檢測ROL分析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10):1850-1.
8張殿星,武樂斌,田 軍,等.數字化斷層融合對肺內小結節檢出價值的ROC曲線評價〔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1;27(11):1659-63.
9孫 梅.CT引導下穿刺聯合亞甲藍定位在肺小結節微創術中的應用及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150-1.
10何林峰,文石兵,夏發明.原發周圍型肺內孤立小結節的微創診治〔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6):961.
11周科峰,朱 斌,秦國初,等.倍增時間的測定在肺小結節隨訪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6):41-3.
12王垚青,徐長青,韓本誼.Lung Care軟件對孤立性肺部小結節性質判定的價值〔J〕.山東醫藥,2013;53(5):49-51.
13邱寧雷,張 治,莊一平,等.肺部小結節胸腔鏡術前CT引導下硬化劑定位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7):398-400.
14蔣 磊,陳福康,吳建彬,等.傳統與數字化X線攝影檢出肺部小結節的ROC曲線評價〔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5;21(5):729-31.
15石明輝.對比研究數字化X線攝影和傳統X線攝影對診斷肺部小結節病灶的價值〔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9):2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