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杰 毛夢佳
(延吉華正眼科醫院,吉林 延吉 133000)
隨著超聲乳化技術的發展與新的人工晶狀體不斷推出,白內障手術切口不斷縮小,手術源性散光也不斷減小。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植入折疊人工晶狀體已成為常規手術方法。我國地域遼闊,貧困白內障患者眾多,因經濟條件限制很多貧困白內障患者只能選擇硬性人工晶狀體,以往為了減輕術后散光和防止切口滲漏多采用鞏膜隧道切口,只有植入折疊人工晶狀體才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筆者因長期從事扶貧手術,為了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步驟,嘗試采用近角膜緣透明角膜切口植入硬性后房人工晶狀體,積累了一定經驗。
1.1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術后植入人工晶狀體的老年性白內障患者82例97眼。以上病例術眼均無其他疾病并存,且術前角膜散光在1.50 D以下。其中硬性人工晶狀體組44例52眼,平均年齡(70.86±8.25)歲;軟性人工晶狀體組38例45眼,平均年齡(69.1±9.52)歲。兩組患者術前視力LP~0.4。核硬度為Ⅱ~Ⅴ級。術前角膜散光:硬性人工晶狀體組平均為(0.923 0±0.460 5)D,軟性人工晶狀體組平均為(1.022 2±0.376 2)D,兩組無顯著性差異(t=1.150 3,P>0.05)。
1.2設備和材料 采用意大利OPTKON公司生產的optkon2000超聲乳化儀,設置能量50%,負壓為200 mmHg。所用硬性人工晶狀體為美國eyekon medical公司的聚甲基丙烯酸酯(PMMA)型后房人工晶狀體。軟性人工晶狀體為美國AAREN Scientific公司的親水性丙烯酸酯后房型人工晶狀體。
1.3手術方法 全部采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強力碘消毒術眼,鋪一次性無菌洞巾,開瞼器開瞼,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術眼2點位做1 mm輔助切口,前房注入適量粘彈劑,10點位角膜緣透明角膜處用3.2 mm三角刀行1.5 mm板層隧道切口進入前房,連續環形撕囊,直徑約5.0~5.5 mm,可不做水分離,采用劈核法于原位逐塊乳化吸出晶狀體核,用自動注吸針頭抽吸晶狀體殘存皮質。再注入黏彈劑于前房及囊袋內,硬性人工晶狀體組將切口擴大到5.5 mm后植入晶體,軟性人工晶狀體組直接植入,灌洗前房及囊袋,吸出黏彈劑,恢復前房。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
術后1 d視力≥0.5者為硬性人工晶狀體組39眼(75%),軟性人工晶狀體組36眼(80%),兩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7 d視力≥0.5者為45眼(86.5%)和42眼(93.3%),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1個月角膜散光分別為(1.572 1±0.646 1)D與(1.327 7±0.611 1)D,兩組無顯著性差異(t=1.9049,P>0.05)。術后角膜水腫:硬性人工晶狀體組8眼,軟性人工晶狀體組6眼,均在術后3~7 d消退。
扶貧手術中只能選擇硬性人工晶狀體(PMMA 直徑為5.5~6.0 mm),因其切口相對大,一般需通過鞏膜隧道切口植入,以期減少手術源性散光及防止切口滲漏〔1〕。但鞏膜隧道切口需要球后注射麻醉〔2〕,切開球結膜后需電凝止血,且隧道比較長,在撕囊和超乳過程中影響了手術操作的靈活性,致手術時間相對延長。透明角膜切口無需切結膜,操作簡單,出血少,手術時間短,可在表面麻醉下進行〔3,4〕。所以為了減少大批量手術中的手術步驟,我們嘗試了透明角膜切口硬性人工晶狀體植入術〔5~8〕。
切口大小不變的情況下若要減輕手術源性散光可選擇顳側切口〔9〕,但術者頻繁更換手術位置來保證在術眼顳側,在大批量手術中不適合。本研究中采用了右眼顳上側和左眼鼻上側的手術切口〔10,11〕,切口大小保持在5.5 mm左右,角膜隧道長度不超過2.0 mm,隧道過長易在手術操作引起角膜皺褶,影響術野,術后容易引起切口水腫,影響早期視力恢復,過長的角膜隧道也使術后角膜散光加重。擴口時盡可能向切口兩端平行延長,這樣切口兩端可帶一部分鞏膜組織,起到一定的鞏膜隧道作用,這種切口密閉作用很強,未發生術后切口裂開虹膜脫出等并發癥〔12〕,本研究無1例需要縫線固定,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手術源性散光發生。
本研究結果提示使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狀體,術后裸眼視力能明顯提高,并且簡化了手術步驟,縮短手術時間,可以在大批量扶貧手術中應用。
4 參考文獻
1朱俊東,謝麗蓮,陳書揚,等.鞏膜隧道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的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 2011;11(5):898-9.
2趙東龍,白云龍,蔡曉梅.基層醫院白內障超聲乳化鞏膜隧道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狀體的臨床觀察〔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11;33(9):713-4.
3呂建平,岳文杰.表面麻醉下超聲乳化術117例臨床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09;9(6):1082-3.
4丁艷林,王麗麗.表面麻醉方式在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中的應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8):1597-8.
5李 誼,李 上,吳菊英,等.透明角膜反眉形切口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術臨床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07;7(2):522-3.
6王桂玲,徐金鎖,王艷梅,等.兩種切口超聲乳化術與硬性人工晶狀體植入術的術后散光比較〔J〕.國際眼科雜志,2004;4(1):141-3.
7鄭樹鋒,趙英賢,李武軍.白內障超聲乳化兩種透明角膜切口比較〔J〕.國際眼科雜志,2009;9(12):2327-9.
8張曉琳,黃小惠.白內障超聲乳化硬性人工晶狀體植入術210眼〔J〕.國際眼科雜志,2005;5(2):348-9.
9蘇定旺,鐘 丘,岑志敏,等.白內障超聲乳化術3.2 mm透明角膜切口術源性散光的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0;10(1):58-60.
10王 麗,周永祚,肖耀廷.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術兩種隧道切口散光比較〔J〕.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2004;26(10):681-2.
11夏文清,陳 薇,李健平,等.6 mm無縫線不同位置切口白內障術后散光變化〔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5;23(8):804-9.
12任新民,馮 川,馮 平,等.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1123例臨床小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6;24(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