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馨培 雷海潮,2* 林金銀
責任編輯:劉蘭輝
旅行醫療源自于英文的Medical Tourism。其內涵是指人們離開常住地,到異地(主要是異國)接受醫療護理、疾病治療、保健等服務的行為和過程。近年來關于Medical Tourism 的研究在內容上主要是醫療服務,較少涉及旅游內容。本文所討論的內容主要是指跨國旅行醫療。
傳統的旅行醫療多是發展中國家的高收入者前往美國、英國等醫藥技術發達的國家尋求醫療服務,或者是本國無法醫治的病人到國外尋求最新的醫藥服務。近年來,傳統旅行醫療發生了新的變化,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旅行醫療業發展較快。2010年,大約有6.3萬英國居民參與旅行醫療[1];2007年,美國有近75萬人到境外治療疾病,預計至2017年將劇增至1 575萬人[2];每年大約有37萬人到馬來西亞就醫,主要是來自印尼、中東和澳大利亞的患者;哥斯達黎加的所有入境者中,14% 有醫療目的[3];2012年,印度旅行醫療為900萬人創造了就業機會[4]。全球至少有28 個國家在推動旅行醫療的發展。
目前,不少國家成為國際旅行醫療的重要目的地。如泰國、印度、韓國等亞洲國家,瑞士、匈牙利、立陶宛等歐洲國家以及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哥斯達黎加、古巴等國家。其中,亞洲是全球“旅行醫療中心”,旅行醫療每年為亞洲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印度、泰國、韓國在亞洲旅行醫療行業中處于領先位置。印度是最受歡迎的旅行醫療目的地,印度工商業聯合會(ASSOCHAM)預測,印度旅行醫療收入以每年30% 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達到950 億盧比[5]。在泰國,旅行醫療是國家的重要產業,2010年泰國接待的旅行醫療患者達200萬人次,為泰國帶來800億泰銖的收入[6]。2008年韓國首爾市政府全面推動“整容旅游配套”宣傳項目,以獨具優勢的美容行業吸引大量外國游客。
1.2.1 醫療費用差異 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醫藥費用較高,而發展中國家醫藥費用低廉。在美國,醫療保險患者實施血管成形術的費用為25 704~37 128 美元,無醫療保險患者為57 132~82 711美元。而在泰國,血管成形術的花費約是13 000 美元,在印度只需11 000 美元,差異性顯而易見。
1.2.2 候診時間差異 部分發達國家醫療候診時間較長,患者病痛難以忍耐,進而選擇旅行醫療。英國衛生部門在2007年3月對20多萬病人進行調查后發現,48% 的病人在18 周(約4 個月)內能接受醫院的治療,但30% 的病人要等30 周(約7 個月)之后才有機會接受治療,而12.4%的病人則需要等待1年以上[7]。而在一些國家,看病就醫等待時間較短,特別是在營利性的私立機構,等候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1.2.3 醫療技術水平趨同 近年來,中低收入國家輸送醫生到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接受先進醫學教育,并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醫療水平得到明顯提升,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部分醫療項目的技術甚至已經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1.2.4 旅游資源豐富而獨特異國景觀和文化的吸引對國際旅行醫療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泰國佛教歷史悠久,廟宇林立,建筑獨特;新加坡植被茂盛,素有城市花園之稱,且商品豐富,關稅較低,是購物者的樂園。這些優質的旅游資源吸引大量游客,為旅行醫療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便捷的交通方式、發達的通信技術、全球經濟一體化等都是促進旅行醫療興起和發展的外部因素。現代社會對整容、水療、紋身、牙科手術、近視激光矯正等時尚醫療項目以及對傳統醫學服務的需求也成為推動國際旅行醫療發展的動力。
我國旅行醫療起源于20 世紀90年代初期,所提供的醫療服務項目主要包括心臟病、神經內科、骨科等。一些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醫院建立了國際醫療部,并提供中西醫結合的高端特需醫療保健。海南由于其獨特的旅游資源和傳統醫學特色吸引了俄羅斯及中亞一些國家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但是,海南旅行醫療市場的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3%的游客到海南是為了慢性病康復,64% 的游客沒有聽說過旅行醫療[8]。這說明大多數游客是將海南作為觀光、休閑度假的目的地,而不是改善健康和醫療的目的地,海南的旅行醫療市場尚未形成規模。上海的國際旅行醫療雖有發展,但服務內容比較單一,與旅游資源的融合還處于探索階段。
總體而言,我國旅行醫療正處于起步階段,還未形成規模,但我國在發展旅行醫療方面具有三大優勢。
(1)獨具民族特色的傳統中醫藥技術。中醫注重人體調節,以預防、養生、保健為主要目的,著眼于身心調理和平衡,在“治未病”方面經驗和優勢均突出。傳統中醫在腫瘤、心腦血管疾病、運動系統疾病等方面具有獨到的治療理念和方法,效果良好。2011年,全世界已有124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各種類型的中醫藥機構約5萬余家,中草藥貿易超過200億美元[9]。截止2012年,我國已在108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00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在弘揚和推廣中醫藥文化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我國醫療服務費用比較優勢明顯。統計數據表明,血管成形術、心臟瓣膜術、冠狀動脈架橋、髖關節置換術、胃旁術、膝關節置換術、乳房切除術等價格僅為西方發達國家的1/7[10]。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衛生事業已有長足進步,某些治療技術和手段與發達國家相比毫不遜色。
(3)豐富的旅游和文化資源。我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溫泉、園林、海島等都有發展成為旅行醫療資源的潛力。如海南島四面環海,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近60%,獨特的熱帶氣候適合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風濕性疾病等患者。此外,我國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厚,歷史文物、文化藝術、民族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對國外顧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旅行醫療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感受中國的風景和文化,可謂一舉多得。
我國旅行醫療的發展也存在一些限制性因素,如醫療服務國際認證推進緩慢,國際整體聲望還不高,醫療服務人員外語能力不足,在華生活便利性不高以及醫療、旅游行業融合不夠等。
隨著旅行醫療在國際上的興起和發展以及我國多元辦醫格局的形成與發展,我國政府開始關注到這一新興領域。國務院2009年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實施意見》(國發〔2009〕41 號),提出有條件地發展包括旅行醫療在內的新興旅游產業。2010年,《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國辦發〔2010〕58 號)提出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對外開放程度。2013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40號),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面向國際國內市場,整合當地優勢醫療資源、中醫藥特色養生保健資源、綠色生態旅游資源,發展養生、體育和醫療健康旅游。
近5年,部分省市相繼出臺旅行醫療相關政策,尤以海南、上海為代表。2009年底,海南省衛生廳制定了《關于加快海南醫療保健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海南省旅行醫療產業未來的發展目標。2010年,海南省委、省政府組織編制了《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中醫康復療養、溫泉康體療養、森林氧吧康復等療養服務項目,積極引入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滿足境內外游客的休閑療養服務需求。2012年5月,上海市衛生局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本市國際醫學園區醫療機構建設與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發展高端醫療服務的設想。2013年,上海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本市社會醫療機構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發展上海國際醫學園和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
獨具特色的旅行醫療服務項目是發展旅行醫療的關鍵。印度傳統的阿育吠陀醫學和悉達醫學在歐美有很大的影響力,韓國以出色的整形美容技術吸引國外游客,瑞士以抗衰老技術著稱。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兼具養生、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等功能,并具備簡、便、驗、廉等特點,擁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其功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強有力驗證。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地貌豐富,景觀別致,民風敦厚,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在發揮傳統中醫藥技術如針灸、推拿、養生氣功、食療藥療的基礎上,融合人文和自然景觀資源,一定能夠在慢性病調理、治療、康復等方面吸引國外顧客。我國的現代醫學技術和服務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在神經內外科、眼科、血液病、內分泌、顯微外科等疾病治療方面達到較高的診療水平,且臨床經驗豐富。在其它內外婦兒等疾病的治療方面擁有獨特的費用優勢。這些都是我國發展旅行醫療的重要條件和特色。國家衛生、旅游、商務等部門應當遴選一批成熟的預防保健、治療康復項目向國際社會分批次重點推介,樹立我國的旅行醫療品牌,凸顯比較優勢。
醫療衛生機構的國際資質尤其是醫療質量和醫療保險資質是吸引海外旅行醫療者的重要條件。目前,醫療衛生機構認證系統主要有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JCI)、澳大利亞衛生服務標準委員會(Australian Council on Healthcare Standards International)和英國保柏質量評估體系(Bupa)。獲得國際認證的醫療衛生機構可以為患者選擇和獲得醫療服務提供一張好“名片”。更為重要的是,國際認證是商業保險機構支付醫療保險費的基本條件,只有經過認證的醫療衛生機構才能獲得國際醫療保險賠付。北京和睦家醫院通過JCI 認證,取得了全世界22 家醫療保險公司的認可,國外患者的醫療費用可以由醫療保險公司承擔并進行實時結算。我國目前獲得國際認證的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較少,截至2013年3月,我國僅有23 家醫院通過了JCI 認證。因此,有意發展旅行醫療的地區和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重視國際資質認證工作,打通面向國外服務的醫療資質通道。
語言溝通障礙是限制我國旅行醫療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國內高素質的面向國外服務的醫護人員嚴重短缺,只有極少數醫護人員能夠用外語交流,這影響了國外患者對我國醫療機構的選擇。國外一些移民和旅游城市的醫院大多可以提供外語服務,有的甚至能夠提供10 多種語言服務。建議國內從事旅行醫療服務的醫療衛生機構要重視提高醫護人員的外語交流能力,并嘗試與旅游、翻譯、教育、科技、商務、志愿者組織等機構開展合作,引進語言服務,逐步改善我國對外語言服務方面的劣勢。
旅行醫療是橫跨醫療衛生和旅游行業的新型服務項目,需要衛生和旅游、外事等部門加強合作,形成合力。我國許多旅游度假區擁有優美的環境和完善的設施,可將旅行醫療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旅行醫療的顧客需求不同于一般的旅游者和患者,外事等部門要考慮設立旅行醫療簽證或者根據個體化需求,在簽證時間、過境往返次數等方面給予方便和照顧。同時,旅行醫療涉及交通、餐飲、住宿、觀光、匯兌、支付等諸多方面,如果能夠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將促進旅行醫療的發展。
國家在鼓勵和發展旅行醫療的同時,也要同步加強該服務的監管,促進旅行醫療可持續健康發展。首先,發展旅行醫療的前提是不影響我國本地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要嚴格管控在資源稀缺的領域開展對外旅行醫療服務,可以開展的服務也要把握好服務規模和數量。其次,對開展旅行醫療服務的機構、人員和技術資質要嚴格監管,防止出現無證行醫和亂行醫的問題。要通過質控等手段,促進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再次,要積極響應患者投訴,認真處理。最后,對于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開展的旅行醫療服務收入要嚴格管理,原則上要上繳同級財政部門或者按照財政授權進行管理,公立醫院不得自行處置。根據國外經驗,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取得的這部分收入也可以專戶保管,定向用于衛生事業發展或者采用交叉補貼的方法用于減免貧困或者大病患者的醫藥費用,以體現人類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和要求以及政府醫院的定位和屬性。
[1]Hanefeld J,Horsfall D,Lunt N,et al.Medical Tourism:A cost or benefit to the NHS?[J].Plos One,2013,8(10):1-8.
[2]William Bies,Lefteris Zacharia.Medical tourism:Outsourcing surgery[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07,46(7-8):1144-1159.
[3]Milan Spasojevic,Susic MSV.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of new destinations in medical tour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s,2011,2(3):9-13.
[4]DR.Sanjay,R.Ajmeri.Medical tourism-A healthier future for India[J].Arth Prabhand:A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12,1(5):11-18.
[5]PTI.Indian medical tourism to touch Rs 9,500 cr by 2015[EB/OL].2009-01-06.http://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Indian_medical_tourism_to_touch_Rs_9500_cr_by_2015_Assocham/articleshow/3943611.cms.
[6]王紅芳.醫療旅游發展與國際經驗研究[J].調研世界,2012,(1):61-64.
[7]葉劍蘇.醫療保健旅游市場形成的經濟學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8,20(1):186-187.
[8]羅麗娟.關于海南醫療旅游市場的調查報告[J].中國市場,2012,(5):5-7.
[9]夏登波.建設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海南中醫養生產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瓊州學院學報,2011,18(1):80-81.
[10]童紹茂.解讀我國醫療旅游的發展條件[J].中國市場,2012,(48):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