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青翠
(深圳中學龍崗初級中學)
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有的基本素質。新課程標準要求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化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實驗課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既可以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又可以使學生體驗化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發展化學探究能力,還可以使每一個人都能參與小組工作中,使學生認識到小組的每一位成員在探究中各有所長,知識和技能可以互補,到達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形成良好的品質和社會技能的目的。下面,筆者結合自己所上化學實驗課的實際情況,談談化學實驗課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常常會遇到學生缺乏主動性,小組合作效果不好的情況,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學習興趣等因素外,跟沒有合理分組并落實個人責任是有重大關系的。因此,合理分組、明確各小組成員的任務是提高實驗課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首要任務。
一般來說,教師在分組時要遵循均衡的原則。由于每個學生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動手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分組時一定要考慮到以上因素的均衡。另外,由于實驗教學的特殊性,還要考慮到性別的搭配,總體來說,女生的動手能力不如男生,因此實驗課的小組一定要男女搭配均衡,各方面均衡了,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和互補性,同時也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的可競爭性。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合作,還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實驗組長”負責化學探究中的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觀察或實驗過程中的記錄工作,“器材管理員”負責探究材料的領取、保管、歸還工作,“匯報員”負責代表小組對探究結果進行匯報交流工作。當然,角色可以經常輪換,這樣做能讓學生認識到各個角色的責任以及存在的意義,從中體會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濟的道理。總之,每個成員必須明確各自所擔任的角色,明白該為小組做什么,明確自己的任務。這樣避免了合作學習中的“口才”型學生搞一言堂,一個人滔滔不絕,成為合作學習中的大話筒,影響其他同學的交流。同時小組成員的分工可以定期輪換,使每個學生得到多方面的發展。
舉例:下面是一個小組合作實驗中的分工表:
第_____小組進行《堿和鹽的性質》實驗報告單的分工情況表
實驗組長____________記錄員________
器材管理員________匯報員________
2009年_____月___日星期_____
?
在實驗課堂上往往會發現,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小組討論似乎很熱烈,但仔細一聽,卻發現學生是在爭先恐后發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就完事了。小組討論和實驗變成了“自我發言”,甚至是“同學聊天”或者各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小組實驗討論的最后結果。這樣的小組實驗,當要求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時,往往達不到實驗教學設計的初衷,反而浪費了時間,降低了學習效率。
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及實驗任務的難易程度,為學生提供及地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掌握正確的方法。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實驗時,教師可以這樣做:
(一)使學生明確實驗的任務和目的,并且動員同學們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動手動腦。由于分組時考慮到了小組成員間的異質性,因此在實驗小組中的每個學生都是各具特色的,他們組內成員可以相互的取長補短。明確了實驗目的和任務,小組成員可以有更多、更豐富的信息輸入和輸出,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觀點,使全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然后根據目的和任務進行充分的討論,再設計探究方案。在進行實驗時根據實驗方案和各自的任務,進行分工與合作,這樣可以充分提高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研究》這一實驗課中,讓學生先明確實驗的目標:(1)掌握氧氣的性質;(2)學會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如此明確目標以后,小組可以有更細更確切的分工,讓整堂實驗課更加地充實、高效。
(二)指導學生合作完成實驗。教師可深入到學生中,認真傾聽并觀察各小組的實驗,及時了解各組實驗探究的進度、討論的焦點、效果,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針對學生在實驗中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比如:發現學生分工不清、探究實驗有所偏離時,要及時幫助學生確分工,指導學生實驗,及時糾正。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教師要注意點撥,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的方法和途徑。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狀況下大腦皮層容易形成興奮中心,創造性思維也容易被激活,創造精神也更能得到培養。這就是說必須營造一個寬松的合作實驗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有不怕出錯和失敗的心理;有自由發揮、充分動手的實驗機會;有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要營造寬松的合作環境,可以從充分理解、信任學生開始。信任是一種教育力量,它可以鼓勵學生上進,甚至可以促進后進生或犯錯誤的學生的轉變。筆者在教學中,一直充分信任、尊重學生,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在實驗課《探究物質燃燒的條件》一課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研究影響物質燃燒的條件,學生分成小組自行解決問題,興趣高漲,小組間展開激烈討論:有哪些影響因素、怎樣進行實驗……方案設計好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操作、有的記錄、有的觀察……即使實驗不成功,我也讓他們自己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自己解決問題,直到成功為止。在這樣寬松的合作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分工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認識到集體的力量之巨大。
小組合作探究時小組成員應該學會正確的交往合作技巧和實驗態度,認識到小組成員間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應該“同舟共濟、榮辱與共”。在實驗過程中要能服從組長的安排,在聽取、比較他人意見和建議的過程中,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養成尊重客觀事實、不固執己見和善于聽取不同建議的民主態度,形成健康的合作實驗態度。
有競爭才能有進步,在小組之間要形成一定的競爭機制。教師采取一定的表揚機制、獎勵機制,使學生有奮斗的目標,活動的動力。比如:筆者實驗課前就已經提前對學生要求好:在學生實驗匯報完成以后,給予實驗完成得好的小組加分或者評A、B、C、D等級,再根據分數獲等級給予小組成員相應的激勵等措施,這大大提高了學生合作完成實驗的積極性。
而激勵性評價機制的建立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小組合作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作一個評價,包括對自己的評價與對他人的評價。
舉例:在此筆者設計了如下表格
?
通過這樣的評價,可以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調動起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積極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益。評價小組合作的過程與結果,注重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的有機結合,注重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的結合,從而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率,切實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而維持長久的小組合作激情。
總而言之,在實驗課中,只要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問題就變得比較容易解決。而且大家在互相學習中能夠不斷地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有助于進一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潛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合作實驗中,每個同學都能提高實驗技能與探究能力,從而也真正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讓小組合作在化學實驗課中發揮它的巨大魅力,實現人人進步的目標!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2]劉莉.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教科研網.
[3][美]大衛·W·約翰遜等.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10.